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神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神堂位於中國山西省廣靈縣壺泉鎮壺山上,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水神堂原名洋水神祠,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清代乾隆年間增建文昌閣,改名水神堂。水神堂坐北朝南,占地760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靈應寶塔、聖母殿、禪房、文昌閣、山門、鐘鼓樓、老君殿等。

中文名:水神堂

地理位置:山西省廣靈縣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8:00—18:00

占地面積:7600 m²

著名景點:靈應寶塔、文昌閣、鐘樓

歷史沿革

最早的文字記載為明嘉靖五年( 1526 年)鑄鐘。

清乾隆年間續建文昌閣。

光緒二十五年( 1899 年)維修靈應寶塔。

解放前水神堂幾經破壞,「文革」中又遭厄運,壁畫均被泥抹。

1983年5月廣靈縣政府公布水神堂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9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水神堂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05月25日,水神堂作為明至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布局特點

水神堂現貌為清代規模,建築群總體平面呈八角形,每邊長約十三、四米,建築面積900平方米。建築布局設計奇特,採用南北中軸線,中間主體之外,門、廊、廳、室八面環築,結構緊湊,渾然一體[1]。大小高低不等的建築物40多間,錯落有序,井井有條,毫無窄憋雜亂之感。典型的外觀八合院,在建築史上是罕有的。

山上建有亭殿閣塔,山下草木叢生。「九江聖母祠」和「觀音庵」是水神堂的建築主體,配有東西觀賞廳和龍虎廊,院內建有四丈多高的七級磚塔。東北角有一閣,登梯而上便是一個六角樓亭。從正南門入,殿宇軒昂,畫棟雕梁。塔上鈴聲清遠,松間鳥鳴上下。左右廂房造形別致,兩側拱門更覺深幽。若從後門而入,則屋宇隨山勢而形異,幽徑繞殿堂而迴環,使人宛登仙境,似入蓬萊。

寺院建築

山門

水神堂山門面南,為建築群中軸線始端,單檐硬山式,深6.1米,廣8.25米,明柱托檐,山牆磚砌。原有清代知縣朱休度書「小方壺」豎匾,寓意此地可與海上仙境「三島」之一的方丈(即方壺)媲美。中軸線北端開有後門。

鐘樓

山門東側為鐘樓,上懸明嘉靖五年(1526)所鑄鐵鐘。西側為鼓樓,今置鼓為西宜興村捐贈。鍾、鼓樓下俱有磚劵小門,內外相通。兩樓均深4.5米,廣2.45米。山門前蹲着一對石獅,石獅移自澗西村,造型古樸,風格別致。

大殿

兩殿系和體建築,是整個建築群的中心,位於中軸線正中稍後,為單檐懸山式,深10.4米,廣13.75米。大殿巍峨莊嚴,領略群體;前後兩面均有明柱托出爽廊,使進深加大。面南為九江聖母殿祀水神九江聖母。傳說九江聖母與殷家莊塘神以鎮水鬥法,聖母不忍民田受旱,服輸施放甘泉。人們感恩彌深,世代奉祀。從殿內東西兩壁的龍王施雨圖來看,九江聖母已成為龍母的化身,清代碑文稱壺泉湖為「龍母池」,可以證實這一點。舊時每年農曆六月十八日,人們舉辦廟會,獻戲報賽,祈祝風調雨順,人壽年豐。今一年一度的縣城物資交流大會,仍以此日為始期。

殿內中隔留門,前後可通。面北為觀音殿,供奉三大士。舊志所云石井奇觀,斯時已因掉進小孩而填毀。

既有「豐水神祠」、「水神堂」之稱,又有「大士庵」、「大士閣」之謂,其緣由無疑是因為兩殿合建。兩殿塑像為近新塑,同時置本縣雕塑廠漢白玉造像數尊和購自民間的散存古物數百件,以供觀瞻。

龍虎廊

鐘鼓樓側後,朝外各建廊廳,分屬八角形之一邊。廊廳內外中隔,表里分徊,並留通門。東廊深2.23米,廣14.2米,壁繪九龍;西廊深4米,廣13.45米,壁繪五虎。原繪圖樣無存,現貌系近年重修時新繪。

文昌閣

位於正殿東側,碑載系全縣文人捐建,成創於清嘉慶元年(1796),原祀梓童。閣體為雙層四角攢尖樓閣式全木結構,系廣靈僅存的古代木構建築。其平面呈正方形,深、廣均6.4米。構架精巧,造型輕盈。底層正面,畫棟飛檐,爽廊稍闊。入內轉過屏窗,有木梯可通上層。上層四柱雙梁,尖頂飛檐;正東開門,三面臨窗;外環圍廊,木欄相護。新制牌匾數面,復刻傅山手書一聯高懸,使之更添風韻。

百工社

位於聖母殿西側,單檐硬山式,深7.57米,廣8.33米。原為三教九流祭祀師祖之所在,故塑像為老子、魯班與孔子,道工儒三家,和衷共濟,頗有風趣。原塑像已毀,重塑神像,並修複壁畫,但正面壁畫未能保護下來。壁畫內容,十分豐富,全面反映了清代手工業和人民生活狀況。於本縣來說,屬於形象史料,彌足珍貴。舊時農曆二月十五日和五月初七日,各行工匠至此聚會祭魯班。

靈應寶塔

靈應寶塔位於院內東南隅,通高17.5米。塔基為1.2米高的六角形石砌平台,邊長為3.28米。塔身七層,高16.3米。塔剎覆缽以上部分在1911年地震時掉進壺山泉池之中,相輪、寶珠與剎杆系新補。

塔體保存較好,仿木結構,呈六角形錐體,自下而上,逐層減縮。造型平穩端莊,玲瓏俊逸[2]。通體磚雕,精巧樸實。第一、二層環以風格樣式各異的磚雕隔扇假門,三至五層為半圓形磚劵空心門具有減輕風力摧推的作用。第六層空心門內,藏有陰刻磚碑,碑高36厘米,寬15.8厘米,厚4.7厘米,座高6厘米。正中「靈應寶塔」4字,右刻「大清光緒二十五年七月重修」,與塔身第三層假門之刻記相符;左刻「經理:復全店、至誠號、裕亨店。泥工:白鄂、李盛」。塔身各角柱為磚制,上置平板枋,攔額。塔檐環以三踩斗拱,不施昂。出翹上承耍頭,配置平身科四攢,角科各一攢。各層斗拱經上雕椽飛、蓮檐等。轉角為木製老角梁、仔角梁,仔角梁首端裝磚制套獸,下墜鐵製風鈴。仿木結構的靈應寶塔是水神堂建築群的精粹,被推為雁北清代磚塔的代表。

泉水斷流

2014年7月10日左右,水神堂景區湖水迅速枯竭,幾天內即乾涸見底。

即使遇到乾旱年份,水神堂依然水波蕩漾,冬天也是霧氣繚繞。在廣靈,水神堂不僅是一處景觀,更承載着遊子對家鄉的記憶。突然斷流,讓人無法接受。網友「齊華」拍攝的照片顯示,水神堂壺泉龍口斷流,環形湖泊裸露湖底,湖岸邊退水痕跡明顯。昔日湖泊環繞水神堂古建築的風貌不再。

廣靈縣水務局正組織專家勘查、分析斷流原因。

旅遊信息

開放時間:8:00—18:00

地址:縣城南0.5公里處

自駕路線:

  • 從廣靈縣向東北方向出發,沿S303行駛後進入S201
  • 沿S201行駛140米,左轉進入府西街
  • 沿府西街行駛1.4公里,過左側的海爾專賣店約100米後,右轉進入延陵路
  • 沿延陵路行駛620米,左前方轉彎
  • 行駛480米,到達水神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