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陸坦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陸坦克

水陸坦克比一般坦克輕,車體較長、呈船形,用較薄的鋼板焊接而成,一般水上行駛每小時10公里以上, 並能抗3~4級風浪。主要用於水網稻田地強渡江河和近海登陸作戰。

基本內容

中文名:水陸坦克

速 度:每小時10公里

用 途:強渡江河和近海登陸作戰

外 形:車體較長、呈船形

基本信息

由武器系統、推進系統、防護系統、電氣設備和通信設備組成。其總體布置與傳統的炮塔式坦克相同,車體前部為駕駛部分,中部為戰鬥部分,後部為動力-傳動部分。行動部分有履帶推進裝置、懸掛裝置及水上推進裝置等。水陸坦克的浮力,由密閉車體排水體積來保證。為保障水上使用的安全,除自身具有一定的浮力儲備(20%~30%)外,車內還設有排水裝置,一般有機動排水泵和電動排水泵,有的還備有手動排水泵。水上前進、倒車和轉向等運動靠操縱水上推進裝置來實現。通常採用的水上推進裝置有螺旋槳、履帶和噴水推進器。履帶划水時,最大速度達6~7千米/時;用螺旋槳或噴水推進器驅動時,最大速度可達12千米/時。[1]

水上行駛時須豎起防浪板。車上備有撐杆和夜間水上行駛照明燈,以及駕駛員水上使用的高潛望鏡等特殊設備。乘員一般3或4人,分別擔負指揮、射擊、駕駛等任務。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英國以D型坦克為基礎製成第一輛履帶划水推進的水陸坦克樣車,美國和英國研製了用螺旋槳划水推進的水陸坦克。20世紀30年代,蘇聯研製了T-37輕型水陸坦克,最大水上速度4千米/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研製的T-40水陸坦克,在水上用螺旋槳式推進器推進,最大水上速度6千米/時。日本研製的「卡米」2水陸坦克,在水上用四片螺旋槳式推進器推進,最大水上速度9.6千米/時。美國在M4中型坦克基礎上改進成M4DD水陸坦克,最大水上速度8~10千米/時。

50年代以後,蘇聯研製了PT-76水陸坦克,靠噴水推進器推進,最大速度10千米/時。1964年中國研製了63式水陸坦克,最大速度11~12千米/時,能抗3級風2級浪。以後又研製了63A式水陸坦克,最大水上速度增至14.9千米/時,能在5級風4級浪條件下安全行駛。水陸坦克將朝兩棲突擊車方向發展,採用高效率噴水推進器,提高水上推進效率;大幅度提高水上使用的功率;優化車輛外形,減少航行阻力;增大火炮口徑,採用新型彈藥和先進火控系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