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龍吟·露寒煙冷蒹葭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龍吟·露寒煙冷蒹葭老

水龍吟·露寒煙冷蒹葭老 作者:蘇軾


原文

水龍吟·露寒煙冷蒹葭老 [宋] 蘇軾 露寒煙冷兼葭老,天外征鴻寥唳。銀河秋晚,長門燈悄,一聲初至。應念瀟湘,岸遙人靜,水多菰米。望極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風驚起。 須信衡陽萬里,有誰家、錦書遙寄。萬重雲外,斜行橫陣,才疏又綴。仙掌月明,石頭城下,影搖寒水。念征衣未搗,佳人拂杵,有盈盈淚。 [1]

譯文

露水寒冷煙氣變涼,蘆葦也不開花了。天邊長途飛行的雁,聲音淒清高遠。銀河光照下的秋天夜晚,燈光暗淡的西漢皇帝的離宮上空,一聲雁鳴剛剛傳,想起了在瀟湘時的生活。水岸遙遠,無人打擾,食物和水豐盛。俯望那無邊的平坦田野,猶豫不定地想降落地上,但和以前一樣,被風吹草動受驚而飛走了。 必須堅信萬里之外的衡陽回雁峰是最好的棲息地,有誰願意把我的書信送到遙遠之地。不管遠隔萬里,但我相信鴻雁你經過艱苦飛行,總會把信送到。為了長生不老,仙人在月明的夜晚,以手掌擎盤承接天上的甘露。在石頭城下,寒冷的江水裡倒影搖動。想起在外丈夫的寒衣還未搗洗,心上人一揮動搗衣的木棒,就眼淚盈眶。

注釋

①水龍吟:詞牌名,又名「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清真集》入「越調」。一百二字,前後片各四仄韻。又第九句第一字並是領格,宜用去聲。結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②蒹葭(jiān jiā)老:蘆葦不開花了。 ③征鴻:長途飛行的雁鳥。寥唳:聲音淒清高遠。 ④長門:西漢皇帝離宮,位於陝西長安城南。燈悄:燈光暗淡。 ⑤瀟湘:瀟水與湘水會合處,在今零陵縣,現以此泛稱湖南。 ⑥岸遙:水岸很遠。 ⑦菰(gū)米:又名雕菰米,莖可作飯。 ⑧衡陽:今湖南省衡陽市,位於湘江中游。名勝古蹟有回雁峰。它是南嶽衡山七十二峰最高峰。相傳北雁南歸,到此為止不再向南飛了。 ⑨錦書:織錦上書寫文字的書信,代指婦人思念他鄉丈夫的信。遙寄:指雁遙遠傳帶書信。 ⑩斜行橫陣,才疏又綴:雁斜飛成「人」字,橫飛成「一」字,剛剛散開,又馬上靠攏。斜行:指雁飛成斜體形。橫陣:指排成一條線。 ⑪仙掌月明:為了長生不老,仙人在月明的夜晚,以手掌擎盤承接天上的甘露。 ⑫石頭城:古代金陵的別稱,即現在的南京市。 ⑬拂:揮動。杵(chǔ):搗洗衣服的木捶。

賞析

上片,詠秋夜南歸飛雁,暗示蘇軾自己得其所歸的愉悅心情。開頭兩句寫秋景,隱喻自己遠征而清高回歸。「露寒」、「煙冷」、「蒹葭老」、「征鴻」,為典型的深秋景物,極為蒼勁。遠在「天外」的「征鴻」唱着「寥唳」的歌回歸了,心情自然舒暢。接着五句,寫深秋夜雁的美好歸宿。「銀河」光照的「秋晚」,「燈悄」寂寥的「長門」上空,一聲雁鳴剛剛傳來,「應念」樂土「瀟湘」。「岸遙」,寫雁歸宿地寬闊。「人靜」,寫雁歸宿地無干擾。「水多菰米」,寫雁歸宿地食品充足。言外之意,是指蘇軾艱苦窮困的日子總算結束了,現在和「雁」一樣,有將返回朝廷的機遇。最後四句,寫雁歸路上遇到小小風波,隱喻蘇軾改移汝州仍有餘悸。然而,一望儀真那無邊無際的原野,被迷住了,「徘徊欲下」。但又出現「風」浪,只好照舊地「驚」而起飛,到那「瀟湘」的「回雁峰」去。   下片,寫鴻雁傳書,寄寓婦女思念征人之情,反襯蘇軾忠君的一番苦心。第一、二句寫「衡陽萬里」的「回雁峰」是樂山,應「須信」不疑。蘇軾應詔回朝效命多年的心愿一直未改移。第二至五句,直寫要托鴻雁幫忙,為蘇軾「錦書遙寄」到金陵。不管「萬里雲外」多麼遙遠,但蘇軾相信鴻雁經過「斜行橫陣,才疏又綴」的跋涉,終將會把信送到的,詞意富有人情味。第六、七、八句,用讚美石頭城的詞句,來交代家居的優美環境:在仙人承接甘露、「影搖寒水」的「石頭城下」,有蘇軾寄居的寒舍和妻妾。最後三句,近乎懇求,鴻雁哪,你見到了沒有?蘇軾那「佳人拂杵」,正在「念征衣未搗」,還「有盈盈淚」而為之傷心,此等思念,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全詞,借景抒情。名為詠物,實是抒發蘇軾心境、志趣、感嘆,可以說是倫理道德的衍化物。以鴻雁自況,詠物喻志,是蘇軾黃州詞創作的一大特色。

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八月中旬,蘇軾陪同王益柔從金陵,經儀真,去南都。在去儀真的路上,即景動情,思念暫住金陵的妻子。反其意點化活用唐代詩人杜牧《早雁》詩意,而作該詞。[2]

作者簡介

蘇東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舉進士,復舉制科。治平中,入判登聞鼓院。熙寧中,上書反對王安石新法,遷通判杭州,徙知徐、湖等州。因作詩諷新法,被捕入御史獄,貶黃州團練副使、安置黃州。元祐初,授翰林學士,四年(1089),出知杭州。召入為翰林學士承旨,旋出知潁州,徙揚州。以兵部尚書召還,改禮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哲宗親政,出知定州。紹聖初,御史劾其譏諷先朝罪,貶寧遠軍節度副使,安置惠州,再貶昌化。徽宗即位後赦還,病死於常州。追諡文忠。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著有《東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內製》十卷、《外製》三卷及《和陶詩》四卷等。[3]

參考文獻

  1. 水龍吟·露寒煙冷蒹葭老,詩詞名句網
  2. 水龍吟·露寒煙冷蒹葭老,古詩文網
  3. 蘇軾,國學大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