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餘三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永靖餘三館是縣定古蹟,名列臺灣十大古宅之一,為台灣著名古宅第,創建於清同治11年〈西元1872年〉。餘三館遠祖於清康熙末年,自廣東饒平縣可塘埔鄉大榕社渡臺,勤墾於十五莊圳灌溉區域,致富成當地望族。清末第十五世的陳有光,開始營造大宅,歷時七年半始完工。除外護龍近代曾修整外,主體部分仍為清代原貌,甚是難得。 「餘三館」,乃為紀念祖先「艱難創業,垂留後代,此後蔭澤世代子孫多福、多壽、多子孫」之涵義 宅向:座西朝東,曲紫氣東來之意 格局:三合院格局,前有水池、門樓。 佈局-「一字二彎」:其正堂之前帶軒亭,外護龍比內護龍長,此種佈局稱為「一字二彎」,為閩南及粵東一帶常見傳統。
目录
貢元
餘三館創建主人陳有光曾於同治十二年〈西元一八七三年〉得貢元頭銜,正堂楣上高懸「貢元」牌匾。 正堂:正堂內太師椅、八仙桌、供桌、「恩授貢元」「成均進士」執事牌二對等仍很完整。正堂前之軒亭為整座宅院雕刻、彩繪最精美之處。
創垂堂
堂上祭祀自木苑公以下十四世之先祖,命名為「創垂堂」,以感念先人「創立家業,垂留後世」之德意。 左右護龍:各懸有光緒十五年所立之「雷澤」「歷山」匾,亦是百年之古物。 格扇門:格扇門之螭虎爐透彫藝術價值超高,油漆彩繪用色優美,值得細看。 說給你知 餘三館為清代盛行大租戶開墾制度下,由大租戶所建之客家宅第哦![1]
餘三館包含半月池、門樓、前埕、中庭、軒亭、正廳、左右護龍、左右外護龍與後院。緊閉後的門樓和圍牆具防禦功能,也能阻絕外部的視線。由側門進入後抵達中庭,中庭和前埕間有矮牆區隔。合院為融合閩粵風格的木構磚造傳統建築,一旁陳家後代居住的外護龍是戰後才改建的鋼筋混凝土樓房。
軒亭
是正廳的延伸,也是正廳前的涼亭,屋樑常做成偶數根,作為接待賓客,送往迎來的緩衝區,吉凶慶弔時,亦可利於儀式典禮的進行以及祭品器物的擺設,在平時,也可當作休憩之所,在此泡茶聊天而無日曬雨淋的憂慮。[2]
台灣十大古宅
研究台灣傳統建築學者李乾朗的著作「台灣十大傳統民居」所摘錄的十間民宅。分別為台北林安泰宅、馬興陳宅、板橋林本源園邸、大溪李騰芳宅、神岡筱雲山莊、霧峰林宅、潭子摘星山莊、社口林宅、永靖餘三館、佳冬蕭宅。這些保存相對完整的民宅,讓我們能一窺百年前大戶人家的生活場域,及當中蘊含的文化傳承與工藝之美。 陳氏家族為永靖大族,十五世祖陳義方曾在台灣三大民變之一的戴潮春事件,率鄉勇協助清廷平亂獲五品頂戴。長子十六世祖陳有光曾透過捐獻得到「貢元」之銜,正廳內有書寫相關頭銜的匾額和執事牌。餘三館目前仍有後人居住未對外開放,需經主人同意方可入內參觀。
半月池
餘三館鄰台1線,宅邸大門前有一座因風水設置的半月池,池畔有「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蹟碑」一座。半月池和台1線之間還有一小片土地遍植林木,曾在日治時期被設立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神社公園。 這位在1895年隨日軍登陸澳底執行「接收」台灣任務的日本皇族,一路由北打到南最後於台南過世,期間路過彰化曾在餘三館留宿三晚。被神格化的親王在台灣只要路過睡過的地方都樹立類似的紀念碑,數量達數十座。改朝換代後多數紀念碑被毀壞拆除,餘三館的碑是少數幾處保留下來的,原因是陳家在戰後先自行拆除存放,直到近年才重新樹立起來。[3]
餘三館為永靖鄉內大族陳氏之古厝,建於西元1884年,閩南粵東式建築,乃清末客家及閩南早期移民相融的住宅表徵。
館內至今仍保有昔日初建時之精美彩繪與細膩雕工,而大廳中央神案安放祖先牌位,供桌左右兩側各置八張太師椅與一執事牌,牌上分題「成均進士」及「恩授貢元」,從中可想見屋主當年高勢眾望的氣勢。[4]
彰化餘三館為永靖鄉的陳氏古厝,興建於清光緒十五年(西元1889年),歷時七年半竣工完建,為目前較為罕見的閩南粵東式建築,是客家族群與閩南族群移民融合的象徵,為三級古蹟。餘三館內尚保留有「貢元」、「雷澤」與「歷山」的百年匾額,以及「成均進士」及「恩授貢元」的執事牌,而精細工藝的彫刻、剪黏與彩繪等,皆擁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餘三館並非開放式古蹟,欲參觀必先獲得主人允許。[5]
交通資訊(交通資訊常有變動,出發前請先向各交通場站確認。)
自行開車: 國道1號-埔鹽系統交流道下-省道臺76線-省道臺1線。
大眾運輸: 搭高鐵至彰化站下-轉搭彰化客運7至湳港西站下。 搭臺鐵至員林站下-轉搭彰化客運6707、6881、6882至湳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