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江夏郡,中國古郡名。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置。
基本內容
江夏郡: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設。兩漢皆治西陵縣(今武漢市新洲區境內),亦有前漢治於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北),後漢治於西陵一說。三國時,魏、吳各置江夏郡,魏江夏郡治上昶城(今湖北省安陸市西北),吳江夏郡初治沙羡(縣治在今武漢市江夏區境內),孫權自公安都鄂後,立武昌郡,旋復名江夏郡治武昌縣(今鄂州市)。晉平吳(280)後,改吳江夏郡為武昌郡,並將原魏江夏郡治遷回安陸舊城。南朝劉宋時,江夏郡定治於汝南縣城(即夏口)。至隋平陳,江夏郡、武昌郡皆廢,入鄂州。隋煬帝時及唐代中期,因政區通名變化,曾兩度改鄂州為江夏郡,乾元元年(758)後,江夏郡一名始廢。
「江夏」自隋開皇九年起又被用作縣名,當時是改僑縣汝南縣為江夏縣。此前,今武漢市域內最早的縣級行政建制為沙羡縣,始設於西漢。三國吳省之,晉太康元年(280)復置,治夏口。後省沙羡,併入沙陽。東晉末,汝南郡民流寓夏口,因僑立汝南縣。自隋改汝南縣為江夏縣後,「江夏」縣名沿襲不變,直至清朝滅亡。1912年為紀念辛亥革命改江夏縣為武昌縣,寓「因武而昌」之意[1]。
建置沿革
漢代
西漢時郡治不詳,或雲西陵(縣治在今武漢市新洲區一帶),或雲安陸(縣治在今雲夢縣),東漢治西陵,屬荊州刺史部。西漢末年,江夏郡領十四縣:西陵、竟陵、西陽、襄、邾、軑、鄂、安陸、沙羡、蘄春、鄳、雲杜、下雉、鍾武。東漢時省襄、鍾武二縣,增置平春縣、南新市縣。
六朝
三國時江夏郡分屬魏、吳兩國。晉太康元年(280年)滅吳,江夏郡移治安陸,改吳國所置江夏郡為武昌郡。宋時移治夏口,為郢州州治。南朝齊、梁、陳因之。
隋唐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滅陳,廢江夏郡,其地屬鄂州。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鄂州為江夏郡。江夏郡領四縣:江夏、武昌、永興、蒲圻。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平蕭銑,改江夏郡為鄂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鄂州為江夏郡。江夏郡領四縣:江夏、武昌、永興、蒲圻。天寶二年(743年),開山洞置唐年縣。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復改江夏郡為鄂州[2]。
人口
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江夏郡有56844戶,219218口。
漢桓帝永壽二年(156年),江夏郡有58434戶,265464口。
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江夏郡有24000戶。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江夏郡有5072戶,23810口。
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江夏郡有13771戶。
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江夏郡有19190戶,84563口。
視頻
江夏郡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三國時劉備屯兵的江夏到底是現在什麼地方?為什麼後來改名了?,網易,2018-01-26
- ↑ 鄂州與武漢,有着這般千絲萬縷的關係! ,搜狐, 2018-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