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江西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江西镇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地处南宁市西南部,东连沙井街道,东南与吴圩镇相邻,西与崇左市扶绥县龙头乡为邻,北隔邕江与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坛洛镇相邻,行政区域面积214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江西镇户籍人口为49241人。

民国元年(1912年)-1949年前,属邕宁县。1996年,江西乡改设江西镇。2001年12月,江西镇改隶南宁市永新区。2004年9月,江西镇改隶南宁市江南区。截至2021年10月,江西镇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锦江村江西西街6号。

2019年,有工业企业1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个。[1]

历史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1949年前,属邕宁县。

1951年,属邕宁县十三区。

1958年,建江西乡,同年改为群英公社,隶属邕宁县。

1959年,群英公社改为老口公社。

1968年,老口公社改为江西公社。

1983年,江西公社改属南宁市郊区。

1984年,江西公社改设为江西乡。

1996年,江西乡改设江西镇。

2001年12月,江西镇改隶南宁市永新区。

2004年9月,江西镇改隶南宁市江南区。

行政区划

1989年,设12个村公所,69个村民委员会。

2011年末,江西镇辖锦江、同新、同华、同宁、同良、安平、智信、扬美、那廊、同江10个村民委员会;下设357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江西镇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江西社区、锦江村、同新村、同华村、同宁村、同良村、安平村、智信村、扬美村、那廊村、同江村。

截至2021年10月,江西镇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江西社区、锦江村、同新村、同华村、同宁村、同良村、安平村、智信村、扬美村、那廊村、同江村, 镇人民政府驻锦江村江西西街6号。[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江西镇地处南宁市西南部,东连沙井街道,东南与吴圩镇相邻,西与崇左市扶绥县龙头乡为邻,北隔邕江与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坛洛镇相邻, 行政区域面积21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江西镇境内大部分为丘陵,地势略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63-110米,境内最高峰位于同良村大王岭,海拔317米;最低点位于锦江村正埠坡,海拔63.7米。

气候

江西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长高温多雨,冬短温暖干燥,阳光充足,霜雪少见。多年平均气温22.3℃左右,1月平均气温12.8℃,极端最低气温5.7℃-2.1℃;7月平均气温28.2℃,极端最高气温34.4℃-40.4℃。年平均日照时数1827小时,年总辐射112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

水文

江西镇境内河道属左江、右江、邕江三大流域,左江右江在江西镇同江村三江坡三江口汇聚成邕江。左江自同良村岜皮坡入境,由西而东,境内江道长26.3千米。邕江自同江村入境,由北而南,境内江道长13.7千米。

自然灾害

江西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洪涝、干旱、大风高温等。洪灾平均50年一遇,最严重一次发生在2001年7月份,时间约为一个星期,涉及境内锦江、同良、智信、扬美、那廊、同江6个行政村,受灾面积12.8万亩。

自然资源

江西镇已探明地下矿产资源主要为高岭土、耐火粘土、锰,地质储量0.5亿立方米,集中分布在安平村、同良村一带。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380万立方米。

2011年,江西镇有耕地面积8.9万亩,其中水田面积4万亩,畚地面积4.9万亩。林地面积8.1万亩。

人口

2011年末,江西镇辖区总人口4.6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78人,城镇化率4.9%。另有流动人口2132人。总人口中,男性24486人,占52.7%;女性21926人,占47.2%;18岁以下4103人,占8.9%;18-60岁34237人,占73.7%;60岁以上8072人,占17.4%。总人口中以汉、壮族为主,其中汉族19818人,占49.2%;壮族26594人,占50.8%。2011年,人口出生率10.2‰,人口死亡率4.7‰,人口自然增长率5.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95人。

截至2018年末,江西镇户籍总人口48332人。

截至2019年末,江西镇户籍人口为49241人。[3]

经济

综述

2011年,江西镇财政总收入1543.7万元,比上年增长21.6%。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765万元,增值税1156万元,企业所得税125万元。人均财政收入727元,比上年增长406%。

2018年,江西镇有工业企业10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个。

2019年,有工业企业1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个。

第一产业

2011年,江西镇实现农业总产值6.7亿元。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5万吨,人均567千克,其中水稻1.8万吨,玉米0.5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甘蔗等。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8.5万亩,产量9.5万吨,主要品种有叶菜、黄瓜、四季豆、辣椒等,其中叶菜2.6万吨,黄瓜0.7万吨,四季豆2.8万吨,辣椒1.13吨。种植甘蔗29.7万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年出栏量2.6万头,年末存栏2.2万头;家禽出栏量109.8万羽。农民人均收入6526元,比上年增长18%。

第二产业

江西镇工业以化工、木材加工、矿产加工、饮用水生产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6913万元。有7家工业企业,职工462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9%。

第三产业

2011年,江西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6亿元,比上年增长18%;有城乡集贸市场5个,年成交额4640万元。

2011年末,江西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8亿元,比上年增长9.8%。各项贷款余额2.5亿元,比上年增长25%。

2011年,邮政业务收入600万元,其中纯收入50万元;电信业务收入200万元。[4]

交通运输

江西镇已形成由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有江西、扬美、维罗3个火车站。324国道过境。2000年,建成扬美客运站,日发客运班车不低于12班次,日均客运1000余人次。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江西镇有幼儿园10所,在园幼儿360人,专任教师48人;小学10所,在校生2056人,专任教师16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800多人高在校生84人,专任教师12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20万元,比上年增长22%。

科技事业

2011年末,江西镇有城区级科技专家大院1家,落户在锦江生态园,各类科技人才4人。

文体事业

1988年5月,江西镇开通镇广播电视站,2011年,有线电视用户950户,入户率7.5%,村村通电视已覆盖同新同华、同宁、同良4个行政村。

2011年末,江西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0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9个,各类文化专业户12户;各类图书室15个,藏书3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20人。

2011年末,江西镇有小型体育场1个,看台设座椅400张6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2.0%。每年都举办篮球赛、龙舟赛和拔河赛等。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江西镇有各级分类医疗卫生机构2个,其中门诊部(所)1个;床位40张,每万人拥有床位8.9张。固定资产总值22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7人,其中执业医师9人,执业助理医师9人,注册护士19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9万人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1万人,参合率92.7%。

社会保障

2011年,江西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户,人数6人,支出9960元,比上年增长11.4%,月人均138.3元,比上年增长1.4%;医疗救助2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844人次,共支出2.6万元,比上年增长73.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19户,人数628人,支出49.4万元,比上年增长16.7%,月人均65.6元,比上年增长16.7%。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0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3.1万元,比上年减少5.6%。敬老院1家,床位32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0人,慈善分会1个。2011年,接受社会捐款1.2万元,使困难群众9人次,受益新增就业人员157人,有3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0.9%。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98万人,参保率72.3%。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江西镇有邮政所1处。报刊累计期发行14.6万份。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00户,电话普及率8.7%;移动电话用户2.4万户;互联网用户730户。[5]

基础设施

给排水

1998年,江西镇建成江西镇自来水厂,有深水井1眼及成套净化设备,年供水1.5万立方米。镇区主要道路两侧铺设D600排水管道8000米。

供电

1973年,江西镇建成江西镇变电站、供电站,至2011年已完成电网改造工程,辖区内的村(坡)全部实现安全用电照明。

园林绿化

2011年末,江西镇镇区有花坛2个,苗木品种70多个,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江西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江西街得名。

荣誉称号

2021年5月,江西镇获广西壮族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