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池州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池州港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池州港,是池州市最大的公用港口、中心港區,安徽省長江五大港口之一,在交通運輸部長江25個重點港口中位列16位,2009年經國務院批覆同意正式對外開放,是池州市唯一的國家一類開放口岸,現有江口和牛頭山兩大港區及港口物流園區,年貨運綜合通過能力2600萬噸,年集裝箱通過能力5萬TEU。

基本內容

中文名:池州港

所在河道:長江池州段右岸

地理位置: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城北郊

港口區位

港區航道

池州港所處的長江航道,上段起於香口,下抵大通。沿岸有香口、東流大渡口牛頭山烏沙池口等港口十多處。本區水路運輸主要是航道,歷代的驛運和漕運,都是以長江為依託的。建國後,隨着長江防護堤的不斷加固,航道的治理疏浚,水運條件優越,沿江流徑水深,流速平緩,以5000噸級的貨輪到最小的木質船均可四季通行。現航道屬於國家一級航道。武漢、上海等輪船公司經營的渝申線、江申線、江寧線等大型客輪可常年在池州港靠泊通行。

內河航道區,境內青通河是青陽縣主要水運渠道,通行里程51公路,汛期小客輪和百噸左右的船舶可直抵縣城蓉城。枯水位可到童埠,航程為28公路,通航期為11.5個月。七里河(木鎮河)境內通航里程有66公路,汛期150噸以下的木帆船和輪駁船均可通行。經過歷年疏浚治理,拓寬加寬,截彎取直,縮短航程有11.8公路。到1993年底,通航里程為18.2公路。汛期百餘噸木帆船和駁船均可抵達木鎮。秋浦河區通航里程為99公路,後因石台建造了東方紅水電站大壩而縮短了13公路,現通航里程86公路。貴池市灌口以上的河道適宜季節性流放竹木筏和通行1.5噸以下的小駁船。目前,灌口至杜湖段為6級航道,季節性通行機帆船。杜湖以下,江水回水,航道較深,可常年通航,屬五級航道。堯渡河,五、六十年代擔負着東至縣內外交通運輸,東流至堯渡有季節性客輪運輸,年運量為2萬多人次。每年汛期,百噸左右的船舶可由長江直抵羅家亭。其他時期,沿途軋烏排過駁運輸,年運量可達十餘萬噸。六、七十年代,經過治理,通航縮短為22公路,通航能力為100噸級。1976年7月,水電交通部門聯合投資在東流河口按六級航道標準設計建造100噸級船閘,到1984年4月竣工時,因引航道未達到設計標準,而致使江河水運業務中斷,現在,已基本斷航。九華河通航里程為53公路,60年代因上游水土流失,泥沙淤積,汛期只能有一噸左右的小駁船抵達廟前。1984年,省航道局投資進行人工疏浚,使航道縮短3公路。目前觀前以下河道為六級航道,通航里程21公路,它與秋浦、青通河構成本區盛產黃砂的三大河流之一,每年黃砂中轉船舶約4000噸左右。升金湖和黃湓河,下游湖寬水深,通航里程為89公路(複線),它並經黃湓閘和新河口匯入長江。黃湓河流經跨石台、東至、貴池等地,幹流全長102公路。該河通航條件較好,木帆船常年可抵張溪。50年代,安慶至黃盆客輪汛期直達張溪。木帆船由升金湖東、南兩支流可分別抵達唐田、坦埠、洋湖、板橋等地,河道通航里程曾達61公路。張溪以上河道汛期可放竹、木筏。1964年因農田水利建設需要,在黃湓河口建造一座泄洪節制閘,1972年又在新河口修建了一座泄洪閘橋,從而,將江、湖水運業務切斷。目前該河失去航運價值。白洋河在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水運價值,民國時期主要通行排筏,汛期20噸級船舶可抵上清溪,現基本斷航。

港域水文

池州港,座落在貴池市北郊的秋浦河與長江的交匯處,即北緯30.48°,東經117.5°,陸上通過3公路的市區長江路與318國道相接,水上通過秋浦河與石台、祁門等相連。港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發明,全年無霜期為250天,系常年不凍港。港內水域寬深,水流平緩,是天然良港,汛期最大水位曾達17.2米,常年水位一般均在8.7米左右,枯水期最低水位為3.74米。港區常年風向為東北風,最大風力為8級,年均風速為3.2米/秒。

港口設施

至2019年,池州港有江口、牛頭山兩大港區。

池州港位於長江右岸的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城北郊北郊,上航60公里至安慶,下航36公里至銅陵。截至1987年,池州港碼頭總延長1191米,泊位25個。 長航部分:泊位15個,除1個直立式碼頭外,其餘均為浮碼頭,最大靠泊能力3000噸級。裝卸機械37噸,內輸送機械11台,長度666米,最大起重能力16噸。有貨場9處,面積10.69萬平方米(包括在建的2.64萬平方米),倉庫4座2780平方米,港作船6艘、駁船2艘,均為1500噸,錨地2處。長航局在港內設立一個通信導航段。

內河部分:有10個泊位,直立式碼頭長200米,斜坡式碼頭長120米,階梯式碼頭長45米,利用自然岸坡作業長1300米,最大靠泊能力500噸級,均為貨運。有裝卸機械9台,最大起重能力5噸,堆場7處9.29萬平方米。倉庫1座1000平方米,港作船2艘100馬力。

港口業務

池州港為皖西南地區物資集散中心之一。1987年貨物吞吐量為248.9萬噸,進口貨種以煤炭、石油、鋼鐵、化肥等為主,出口貨種為黃沙、金屬礦石等。

2018年,全市港口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6723.3萬噸(其中出港5639.8萬噸,進港1083.5萬噸),較去年同比增長40.6%,創歷史新高;完成外貿發運量43.1萬噸,增長49.1%;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7150TEU,增長11.5%。

從主要貨種看:礦建材料、非金屬礦石、水泥、煤炭4大貨物吞吐量占比87.6%。從港口企業看:池州海螺、池州遠航、牛頭山遠航、貴航物流、香山港埠5家港口企業占比64.7%。

港口建設

唐代以後池州港就形成了停靠木船的自然港口,皖南和沿江數縣貨物在此集結,通過長江外運。

20世紀初,隨着「洋務運動」的開展,一些外國的、官辦的、私營的大小輪船紛紛進港,池州港口經歷了一個畸形發展的時期。當時在池州港停靠的有在申漢線上行駛的太古、怡和、日清、三北、招商等公司的輪船和在蕪安線上行駛的泰易、利濟、洽商、永濟、大安、興隆等公司經營的輪船。建國前,由於受到戰爭的破壞,港口運輸瀕於癱瘓。

國後,國家開始投資建設池州港口。1954年,建成簡易條石踏步客運碼頭1座;1956年,港區投資2.4萬,建480平方米的工字形侯船室1座。1966年3月,長航池州港建立,港內有長航池州港務局及安徽省航池州航辦處兩個港口管理機構。池州港務局管轄範圍上自貴池氽水洲上雙槽浮,下至泥洲錨地2號白浮至泥洲過河標連線,自然岸線長15.88公里。池洲航辦處管轄範圍,自秋浦河口至貴池縣西門大橋下,自然岸線長4.3公里。

池州港開始大規模建設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1978年冬季,池州港區開始進行港口疏浚,開挖港池並在趙家圩圍堰炸礁,此項工程於1980年完工,改善了池洲港的通航、停泊條件。

早在唐代,池州港就已成為漕運中轉港和水驛中心。宋代之後,隨着江南經濟發展和九華山佛教聖地開發,客貨運又出現了池口、大通、黃湓、梅龍、永豐等7個運輸港口。根據明代嘉靖《池州府志》記載:「百牙山,又日落蓬灣,貨舟輳泊於此」可見明代的池州,百牙山一帶是個水運發達的商港。明清時期,池州除繼續承擔官府的「漕糧」運輸和民間食鹽等商品運輸外,驛運有所加強,當時池州的水驛棧(遞運所)有池口、大通、五溪、黃盆、東流等。鴉片戰爭以後,隨着帝國主義的侵入和清末洋務運動的興起,以輪船運輸為特徵的近代水運在池州也逐步發展起來。當時池州府所屬的池口、江口、大通等港口先後開辦客貨輪船運輸,尤其是大通港,作為英帝國主義國家的「寄泊港」,曾設有躉船和石砌碼頭,可泊大、小客貨輪船。1901年,蕪湖私營輪船公司承辦安慶至蕪湖客運班輪,沿途停靠池州的大通和池口。後來,望江和營輪船經營安慶至九江班線,也曾靠泊東流、堯渡等。池州的港口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曾兩度被破壞。池州的港口建設隨着經濟的發展而大幅度地提高。到1993年底,池州港初步實現港口生產的機械化和專業化。

池州港1990年代已成為安徽省最大的港口之一和外運出口港,已被闢為國家二類開放口岸,到2010年,成為國家一類。整個港區從外江到池口有各種固定碼頭泊位22座,年吞吐能力可達450萬噸,分為內河港和外埠港。

最大的內河港即池口港,隸屬於安徽省航運管理局池州地區分局,位於秋浦河入江處,古稱魚貴口,因曾是漁港,素有「魚貴口歸帆」勝景之稱。建國前,蕪湖私營輪船公司(後來由安徽公路局蕪湖航運站取代)經營蕪湖至安慶班輪曾在此設立代辦站。1951年,貴池縣航管站成立,62艘木帆船移泊此處,形成商港。1952年2月,華東內河輪船公司皖南區公司(省航),中國人民輪船公司蕪湖分公司(長航)分別在此設立營業站。1954年建成簡易踏步條石碼頭一座。1956年,蕪湖內河航運局投資2.4萬元建成480m2的客運室專營客運工作,直到1962年外埠港碼頭建成投產。從1958年至1972年,港自資相繼建成一、二號貨場和倉庫,並分別在兩貨場修築30米長直立式漿砌塊石碼頭和124米長斜坡式水泥混凝土碼頭各一座,同時配置了3噸的固定吊車兩台。1974年,開闢了西門貨場。翌年,相繼擴建了120米中、枯水位碼頭和170米隔墩梁板式高水位碼頭。目前,池口港碼頭岸線434米,裝卸作業岸線2000米,倉庫2270m2,各種裝卸車輛15台。枯水期,碼頭前沿水深2~3米,航道寬20米,中、高水位時,航道寬100米,500噸級的輪船泊位有27個,千噸級船舶可進港作業。港口吞吐量逐年遞增,1993年為18.70萬噸。

外埠港,也就是長江航務管理局的池州港,系池州港務局管理。池口外江碼頭建設始於1959年冬,當時由省交通廳、安慶港務局等合資建造的簡易鐵礦石專用碼頭,其設施主要是2艘木質躉船,20塊跳板和2座簡易棧橋,該碼頭由安慶港務局代管,翌年的外運量就近50萬噸。1962年長航投資修建候船室,此碼頭改營客駝。1966年初,成立長航池州港務局,從安慶港抽調一艘躉船,同時配置了棧橋,來靠泊潯寧線和區間客輪,將原碼頭改為臨時貨運碼頭。是年,在長航等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相繼建成1號貨運碼頭,2號散裝碼頭,3號大輪碼頭和5號臨時重件碼頭,除相應配置了躉船、吊車,固定拉坡機及鋼引橋、卷揚機和板車等設備外,還完成500米護坡工程,800m2倉庫等。1970年初,4號重件碼頭竣工投產,系鋼筋混凝土斜坡式平台碼頭,配有40米水泥躉船一艘,拉坡機一台。10噸、15噸吊車各一台等設備。1993年池州港局開始籌建10號綜合碼頭。該工程從1975年4月開始,歷時五年,1979年11月竣工,建成一座大型高樁框架碼頭,泊位全長78.75米,擁有貨場2900平方米,1740米公路和相應水電設施。同時購置3門座式起重機2台,挖掘機1台,牽引機3台,5噸平板車18台等機械設備。隨後,池州港又相繼遷建一條機械化卸煤作業線,新建兩條固定式黃砂生產作業線,基本上實現了裝卸作業機械化。在擴大港口貨物吞吐能力的同時,池州港也加強客運基礎設施的更新。1978年8月建成的一幢占地2140米2的客運站房,擁有能一次性容納千人的候船廳和兩百人左右的售票廳。翌年,新建一艘90米長的在型鋼質躉船來靠泊大型客輪。外埠水運條件優越,終年可通航3000噸級和船舶,1993得底貨運泊位10個,總長1700米,其中10號綜合碼頭可泊9000噸級的海輪,貨場總面積為124000平方米,倉儲面積為2200平方米,各種裝卸機械30多台。吞吐能力已達150多萬噸,每日發送大型客輪十幾個班次,客運量為200萬人次。

此外,全區境內還有東流、大渡口、香口、童埠、梅龍、牛頭山、大渡口等大小港口多處。

規劃

2019年11月,《池州港總體規劃(修訂)》通過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審查,根據審查意見,池州港總體規劃(修訂)基準年為2017年,規划水平年為2025和2035年,規劃設置香口、東流、吉陽、大渡口、牛頭山、烏沙、江口、梅龍、秋浦河和青通河等10個港區,規劃港口岸線約38.4公里。[3]

口岸管理

2005年,國務院同意安徽池州港口岸對外國籍船舶開放。開放範圍是:水域為老港區以北緯30°40′53″、東經117°28′23″為中心,長2000米、寬250米區域;新港區以北緯30°43′35″、東經117°30′40″為中心,長1300米、寬300米區域。岸線為老港區以北緯30°41′04″、東經117°28′36″和北緯30°41′09″、東經117°28′43″兩點連線內,岸線長200米;新港區以北緯30°44′14″、東經117°33′02″和北緯30°44′09″、東經117°32′48″兩點連線內,岸線長420米。泊位名稱為池州港10號外貿碼頭、池州港江口港區泥洲散貨碼頭、件雜貨碼頭。安徽池州港口岸對外開放後,同意設立海關、邊檢、檢驗檢疫查驗機構。[4]

交通

池州境內有長江黃金水道160公里,沿江達海,承東接西,是長江經濟開發帶的重要組成部分。緊鄰長江三角洲,有利於承接經濟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池州港是長江幹線重點港口之一,現有碼頭泊位17個,為一類開放口岸;貫穿池州的東接上海、西連武漢的沿江高速公路和北連合肥、南通杭州的合黃高速公路已經開工,東接上海、西達重慶的沿江鐵路大動脈的銅九鐵路,連接安慶與池州的安慶長江大橋也於2004年底建成通車,加之正在籌建的池州九華山機場。不久,池州就能形成比較完善的對外立體交通網絡。

池州港口

池州市沿江分布有池州港新港區、江口港區、牛頭山港區三個大型港區和香口、東流、大渡口、烏沙、梅龍五個小型港區,錢江口、吉陽磯為規劃港區。內河有江口、童埠、殷匯、杏花村、堯渡等港區。全港共有泊位71個,長江幹流泊位62個,內河泊位9個,其中5000噸級泊位11個,3000噸級泊位17個,1000噸級以上泊位24個。

池州市長江轄區內分布眾多的港口企業及碼頭:池州新港區(池州港遠航控股有限公司)、牛頭山港區、香口港區及烏沙、梅埂、童埠、大渡口、東流5個港務站);池州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碼頭;安徽池州九華發電有限公司碼頭;池州市貴池港埠有限公司;東至縣龍江供水公司碼頭;池州石油公司油庫碼頭;銅山礦碼頭;東至縣各航運公司碼頭等。最大靠泊能力10000噸級,年通過能力超過1000萬噸。

池州市依江近海,水網發達,長江流經池州市158公里,岸線長162公里,長江池州段水流平穩,岸坡穩定,常年通航5000噸級船舶,屬國家一級航道;長江岸線多數水域建港條件優越,具有良好的水運條件。一般能建5000噸級碼頭,江口至梅龍段可建萬噸級碼頭。隨着多條高速公路的建成使用和現有公路的拓寬改造,發展水陸聯運和水鐵聯運前途廣闊。

主要成就

(一)港口吞吐能力顯著增長,泊位大型化趨勢明顯

「十一五」期間,池州港港口吞吐能力顯著增長,由2005年的1752萬噸增長到2010年2707萬噸,增長55%,年均增長 9.09%;千噸級及以上泊位由2005年40%增長到2010年50.5%。

(二)規劃體系基本形成,政策措施不斷完善

為實現池州港可持續發展,池州市港口管理局先後組織編制完成了《池州港總體規劃》、《池州市長江岸線資源開發總體規劃》、《池州港江口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池州港梅龍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等規劃,港口規劃體系已基本形成。池州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視港口發展,確立了「以港興市」 的戰略。市政府於2007年5月成立了高規格的池州市長江岸線資源開發協調委員會,市長親任主任,市政府主要部門作為委員會成員,同時出台《池州市長江岸線資源開發管理暫行辦法》,2008年11月,市政府又出台《池州市長江岸線資源有償使用暫行辦法》,這些政策的出台有力的推動了港口岸線資源集約節約利用。

自然條件

池州是全國第一個生態經濟示範區,又是安徽省「兩山一湖」旅遊區的北部入口,為發揮水運獨有的旅遊資源優勢,已建成擁有44000平方米客運廣場的旅遊碼頭。池州旅遊碼頭是安徽省唯一停靠涉外遊輪的旅遊碼頭,每年停靠涉外遊輪約130航次,接待入境遊客約3萬人次,推動和促進了我市旅遊經濟的發展。[1]

參考文獻

  1. 池州港遠航控股有限公司中國政府網,2021-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