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汪振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汪振儒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汪振儒(1908-2008),树木生理学家、林业教育家[1],我国树木生理学的奠基者。他一直从事高等院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林业专业适用的《植物生理学讲义》,翻译了多种有影响的植物生理学方面论著,培养出了中国第一名林学博士;长期担任几种林业科技刊物的主编和副主编[2]。 我国树木生理学的奠基者。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树木生理学家、林业教育家

出生日期----1908年5月8日

出生地点----北京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生物系

人物简介

汪振儒(1908-2008),树木生理学家、林业教育家,我国树木生理学的奠基者。他一直从事高等院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林业专业适用的《植物生理学讲义》,翻译了多种有影响的植物生理学方面论著,培养出了中国第一名林学博士;长期担任几种林业科技刊物的主编和副主编。

汪振儒,曾用名汪燕杰,笔名丁乙,祖籍广西桂林。1908年5月8日出生于北京一个研究新学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汪鸾翔,精于自然科学的一些学科,长期从事动、植物学教科书的审定工作,30年代曾任溥仪的家庭教师。汪振儒从小耳濡目染,对动植物感兴趣。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书时,在生物课教师指导下,为校园中的树木花草编制了植物名录,并协助任课教师绘制了一些生理卫生课的教学挂图,受到师生们的好评。1925年中学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生物系。1927年因慕植物学家钱崇澍、钟心煊和动物学家秉志之名而转入厦门大学生物系学习。1928年又回到清华大学生物系,1929年8月毕业,获理学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南京中国科学社、清华大学生物系和广西大学任职,1935年考取广西省的林学公费留学生,从此与林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35年9月他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林业系,在JN斯佩思(Spaeth)教授指导下,他仅用了不足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1935年采收树木种子发芽检定的一些成果》论文,获得了理科硕士学位。继而,转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林学院从事森林生态学的研究,1939年6月以《某些立地因子与幼龄火炬松人工林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论文,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汪振儒的这项研究是早期应用生物统计(多元回归)方法分析环境因子作用的尝试之一,颇受导师的赞扬。

汪振儒怀着一颗报国的赤子之心,于1939年7月回国,在广西大学任教。先后任森林系教授、系主任,农学院院长等职。1945年因揭发校长压制民主的卑劣行为,被解除了农学院院长职务,1946年到北京大学农学院任森林系教授兼系主任。

1949年底他到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任教授兼系主任;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他被分配到新成立的北京林学院(1985年改称北京林业大学),参加建院筹备工作,先后任林业系主任、绿化系主任、科研部主任、图书馆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为北京林业大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汪振儒曾任北京市政协第五、第六届常委。他于1956年10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976年当选为农工民主党八届中央候补委员,1983年当选为九届中央委员,1988年任中央咨监委员,1985年、1989年相继任中央科教文工作委员、顾问。

工作经历

汪振儒大学毕业后,到南京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助理,进行水生植物群落的研究工作。1930年到清华大学生物系,任李继侗教授主讲植物生态学课的助教。此外,他还开设植物生理学及植物形态学实验课,并从事淡水藻类的研究。1935年他被广西大学理学院聘为讲师,讲授植物学、植物形态学及植物分类学等课程,并为农学院开设过植物生理学课。除了进行教学以外,他在科研上也取得了较大成绩,先后写了《广西植物名录》、《研究广西植物刍议》、《藻类研究的历史》等多篇论文。并跋涉大瑶山区,采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为以后的学习、教学与科研打下了初步基础。1939年7月回国后,被马君武先生聘为国立广西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教授,并兼任广西大学植物研究所主任。继而出任森林系主任,并于1943年担任广西大学农学院院长。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汪振儒克服了教学、科研与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压力,坚持工作,对广西大学植物研究所历年所采集的植物标本进行了整理与鉴定,撰写了《广西种子植物名录》。抗战胜利后,汪振儒被聘为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兼森林系主任。他在教学的同时进行了一些科研工作。曾在北大农学院校址周围,进行土壤等立地条件调查。1947年当胡先骕、郑万钧在中国发现活化石水杉的论文发表后,汪振儒从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胡先骕处得到水杉树种子,在董世仁协助下作了水杉种子发育的试验,并撰写了《水杉种子及幼苗发育观察》的论文,对进一步了解水杉的造林性质作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汪振儒被调到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任教。1951年,他到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了一年。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汪振儒被调到北京林学院工作。

汪振儒

来自 中国林业新闻网 的图片

汪振儒在北京林学院,除了肩负着繁重的行政工作外,还亲自讲授植物生理学课程,并编写了我国第一部林业专业适用的《植物生理学讲义》。在此基础上逐步增添新的内容,正式出版了《植物生理学》教材,为全国林业院校所采用,影响深远。50年代末汪振儒与他人合作发表了《缺乏不同矿质元素对油松、侧柏、樗及白蜡四种树苗生长的影响》论文,并且组织教师翻译出版了《树木生理学》(1963)和《木本植物生理学》(1985)两本巨著。他讲课认真,对学生要求严格;对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更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汪振儒带出了一批中、青年教师,今天多成为活跃在树木生理学教学、科研第一线的骨干力量,有的已成为教授、副教授。北京林业大学的树木生理学科目,在全国林业高校中所处的领先地位是与汪振儒辛勤耕耘分不开的。

汪振儒早在60年代就培养了几名研究生,“文化大革命”后恢复研究生制度,他又招收了硕士研究生,以后又成为全国林学专业第一个可授予博士学位的博士生导师,为我国自己培养出了第一个林学博士。近年来,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对研究生的工作学习不放松,亲自抓外语、抓基础、开设高级专业课程。他于1981—1985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科评议组成员。

汪振儒掌握多种外语,除了熟谙英语外,还懂德、日、俄几种文字。他一向认为,要搞科学,就要进行学术交流,就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知识,所以几十年来他从未放松过外语学习。有位同志搞科研,急需阅读一篇法文文献,但又不精通法语,汪得知后,主动为之翻译,解决了燃眉之急。这种例子还有很多。为了林业科技工作者学习外语的方便,他几十年来编译了几本辞书,为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学术成就

50多年来,汪振儒为传播科学知识,倾注了大量精力从事期刊辞典的编辑工作。1949年7月14日,中国植物学会恢复活动,决定复刊《中国植物学杂志》,由汪振儒出任主编。1952年该刊与《中国动物学杂志》合并改称《生物学通报》,汪振儒继续担任主编,一直到1988年改任名誉主编。这个刊物对宣传生物科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普及生物学知识,交流中学生物教师教学经验等作出了贡献。

1979年,《北京林学院学报》(1985年改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创刊以来,汪振儒就担任主编,1986年以后任编委会顾问。汪任主编时期,对每期预发的稿件都要亲自过目,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每一个汉字、每一个外文字母、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严格得近乎挑剔,表现了极端认真的精神。《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于1989年被国家教委等单位评为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辑质量一等奖,是与汪振儒从创刊时就打下的良好基础分不开的。

1981年,中国林学会创办林业科普刊物《森林与人类》,汪振儒任主编。每期发稿前,编委会常委要集中开会决定稿件取舍,他都亲自参加审定。他的辛勤工作,使《森林与人类》成为普及林业知识很有影响的刊物。

中国林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林业科学》是林学界最高的学术刊物,在1979年召开第三届编委会时,汪振儒当选为该刊副主编,任职到1982年编委会换届为止。

汪振儒为编译外文辞典做了大量工作,早在50年代就参加中国科学院对植物学名词的审定工作;1958年与人合译并校审了《德汉林业名词》;1981年与他人合译了《FAO英汉林业科技词典》;1983年又补译了《FAO英汉林业科技词典》的修订本。1989年参加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林学名词》(科学出版社,1989年)终审定稿会,是受钱三强主任委员委托的三位专家之一。此外,汪振儒还参加了《日汉林业科技词典》的译校工作。

领导成就

30年代初,汪振儒在清华大学任助教时,看到了日本植物学会的会刊,就写信给胡步曾教授建议,中国也应组织学会、办会刊,以便促进植物学的研究与发展。1933年中国植物学会成立后,汪振儒是早期的会员之一,随后参加了1935年在南宁召开的中国植物学会第二届年会和1947—1948年在平、津举行的两次学术年会及1949年7月在北京大学召开的第五届学术年会;在1963年举行的中国植物学会年会上被选为第七届常务理事;1978年又当选为中国植物学会第八届副理事长兼秘书长;1983年起任中国植物学会第九届理事会顾问。1978年6月起还担任北京植物学会理事兼学术组副组长。近年来汪振儒还从事中国植物学史的研究工作,他所承担的近代史部分,即将付梓。他发表的《关于“植物学”一词的来源问题》论文,考证了“植物学”一词实际起源于我国数学家李善兰节译的英国J林德雷(Lind1ey)所著Elements of Botany(1847)一书,于1857年题名《植物学》,由上海墨海书馆印行,是这一名词的首次出现。用事实否定了“植物学”一词是日本江户时期已存在并在以后传人中国的错误,使历史事实得到澄清。

1978年10月—1986年11月,他任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并担任北京市植物生理学会第一、二届理事。

汪振儒早在40年代就参加过中华林学会的学术活动。他是中国林学会第二、四届理事,第六、七届理事会顾问。1979年11月当选为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84年担任了中国林学会树木生理专业委员会主任。1979年当选为中国林学会第四届科普委员会常委。

汪振儒几十年来,参加各种学会的领导工作和学术活动,为林业科技学术发展广揽群英,进行学术交流、普及林业知识、提携后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除此而外,还参加大量的社会活动,为团结广大知识界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个人品质

“文化大革命”期间,“四害”肆虐,汪振儒虽怀拳拳报国之忱,却无英雄用武之地,被迫退休,回到广西桂林家乡。不久,“四人帮”被打倒,北京林学院从云南省迁回北京,汪振儒又恢复了工作。他为培养研究生、办刊物、带领中青年教师译书、写作以及参加农工民主党、政协、各种学会等社会活动和学术活动,几乎无一天休息。用他自己的话说“辛苦总比苦恼好!”

汪振儒虽年逾古稀,壮志不减当年,为继续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振兴中国林业,经常到国内外实地考察和进行其他业务活动,仅择其要者:1977年69岁登庐山;1979年71岁先登山东省崂山,再上广东省鼎湖山;1980年4月随中国林业考察团赴美国考察,归国后发表了《美国林业教育的一些特点》和《美国林业教育管窥》两文;接着又受当时国家农委副主任何康之托,为改变老革命根据地的贫困状况,走上了井冈山;1981年又以饱满的热忱参加了学术界的“林水之争”的讨论,查文献、找资料、写文章、做报告,热情地宣传林业作用,与他人合写了《确切地认识森林的作用》,公开发表后引起了强烈反响;1983年75岁又攀上了东岳泰山;接着9月又到内蒙毛乌素沙漠考察沙地的绿化造林;1984年76岁登浙江天目山;1985年77岁又上四川峨嵋山和福建武夷山;1986年78岁深入内蒙腹地包头市考察城市绿化工作;接着又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考察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他还利用参加各种会议、各样活动的机会为林业界培养人才而奔走呼吁,先后发表了《森林作用与中国农业现代化》、《林业振兴靠人才》等文章。提出了“对基层工作人员的艰苦生活,要给予极大关注,创造较好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安心于岗位工作”;“林业盛衰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兴败和子孙生活的安定,影响深远,不能轻视”;“振兴我国林业的重任全部落在我国林业工作者的身上,……必须团结一致同心协力来做好这一工作,……并努力促其实现,并以此作为纪念……教师节誓言。”

汪振儒为人刚直不阿,追求真理。富于正义感。1926年3月18日,他参加了在李大钊领导下的北京学生集会,强烈谴责帝国主义炮击大沽口的罪行,要求北洋政府废除不平等条约。但段棋瑞执政府竟然开枪镇压学生,当场打死47人,打伤150余人,制造了历史上有名的“三·一八”惨案。汪振儒亦当场中弹受伤。1986年,他作为幸存的耆宿之一,参加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举办的“三·一八”惨案60周年纪念会,受到人们的尊敬。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做了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当时广西大学校园内贴出了拥护报告的传单。国民党当局极为恐慌,要追查传单。校长李运华为了邀功请赏,盗用全体教授名义,发出了反共声明。汪振儒认为这是强奸民意,便贴出声明,揭露李运华违背民意的卑鄙伎俩。在汪的带动下,其他教授也纷纷贴出内容相似的声明,全校哗然,校方异常狼狈。为此汪振儒被解除了农学院院长职务。抗日战争胜利后,汪振儒对国民政府打内战的倒行逆施更为不满,与许德珩等教授加入了民主运动行列,积极参加“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爱国运动。北平解放前夕,他在北京大学教授会上痛斥校长胡适弃校潜逃行为。1949年初,他和进步教授一起,箪食壶浆,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热情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汪振儒勤奋好学,品格高尚,知识渊博,为振兴中国林业,为培育林业建设人才,奋斗了几十年,是位既树木又树人的学者。

人物简历

1908年5月8日 出生于北京。

1925年9月 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学习。

1927年 转入厦门大学生物系学习。

1928年 回清华大学生物系学习。

1929年8月 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士学位。

1929年9月—1930年8月 任南京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研究助理。

1930年9月—1933年8月 任清华大学生物系助教。

1933年9月—1935年8月 任梧州广西大学理学院生物系讲师。

1935年9月—1936年6月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

1935年7月—1939年6月 在美国杜克大学林学院研究生院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

1939年9月—1946年8月 任桂林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森林系主任、植物研究所主任、院长。

1946年9月—1949年8月 任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教授、系主任。

1949年9月—1952年8月 任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教授(其间1951年在北京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

1952年9月—1989年9月 任北京林学院(1985年改称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兼林业系主任等职务。

1989年10月离休。

2008年6月24日在北京逝世。[3]

主要论著

1 汪燕杰.南京玄武湖植物群落之观察.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论文集,1931, Vl(6):39-58.(Yen—chieh Wang.Contribitions from the Biol. Lab.of the Sci.Soc. of China.1931,Vl(6):39—58.)

2 汪燕杰.北京及其附近淡水藻类初报.清华周刊——自然科学专号,1932,38(10—11):111—142 (Yen—chieh Wang.APreliminary List of the Frest Water Algae Known from Peiping and its Suroundings. Tsing Hua Weekly.1932, 38(10—11):111—142.)

3 汪振儒.读了“今日的中国生物学界”以后.独立评论,1932,13:10—15.

4 汪振儒.藻类研究的历史.中国植物学杂志,1936,3(2):1013—1025

5 Yen—chieh Wang.1935年采收树木种子发芽检定的一些成果(英文).硕士学位论文,未刊行,1936.

6 Yen-chieh Wang.某些立地因子与幼龄火炬松人工林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英文).博士学位论文,未刊行,1939.

7 汪振儒.广西种子植物名录(l).广西农业,1940,1(1):68—77

8 汪振儒等.广西种子植物名录(Ⅱ—Ⅶ).广西农业,1941,2(2—6)

9 汪振儒等.广西种子植物名录(Ⅷ—Ⅸ).广西农业,1942,3(1):57—124.

10 汪振儒等.水杉种子萌发及幼苗发育的观察(英文).Chinese Jour of Agr(中国农业学报),1949,1(1):81—92.

11 汪振儒.季米里亚席夫对光合作用研究的贡献.生物学通报,1954(11):1—3

12 丁乙(译自英文).创造性达尔文主义是森林抚育的科学基础.林业译丛(第一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54.

13 汪振儒.杂草种子检索表.检疫杂草简易图说附录一.上海:财经出版社,1957:130—140.

14 汪振儒等.德汉林业名词.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15 丁乙译.德国北部冲积区土壤改良的方法.国外林业施肥经验.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59:20—24.

16 汪振儒等译.植物学夏季野外实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

17 汪振儒等译.树木生理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63.

18 汪振儒等译.用气体交换技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的代谢活动核物.生态学译丛(第一辑).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

19 汪振儒译.研究植物生长用的太阳辐射记录仪.植物生态学译丛(第二辑).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20 汪振儒译.在天然条件下研究光合作用而进行的辐射测定.植物生态学译丛(第三辑).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21 汪振儒.生物教学和我国林业的发展.生物学通报,1981(2):1—2

22 汪振儒.美国林业教育的一些特点.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林业考察纪要.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50—54

23 汪振儒.美国林业教育管窥.北京林学院学报,1981,3(4):47—60

24 汪振儒等.确切地认识森林的作用——与黄秉维先生商榷.地理知识,1981(8):1-3,6.

25 汪振儒等译.FAO英汉林业科技辞典.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26 汪振儒等译.克累默尔(P.J.Kramer)树木生理专题演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

27 汪振儒.森林的作用与农业现代化.生物学通报,1982(4):4—5

28 汪振儒等译.FAO英汉林业科技辞典.(再版附补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29 汪振儒校订.数值分类学科学出版社,1984

30 汪振儒等译.木本植物生理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

31 汪振儒.林业振兴靠人才.林业月报,1988(4):1.

32 汪振儒.关于植物学一词的来源问题.生物学通报,1987(7):1—2

33 汪振儒.树木生理学(Physiology of Trees).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林业卷(下册).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620—62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