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辟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汪辟疆 | |
---|---|
出生 | 1887年 |
国籍 | 中國 |
别名 | 字辟疆,又字笠雲 |
知名作品 |
主要研究《水經注》、目錄學及晚清詩歌等 校訂《唐人小說》 |
汪辟疆(1887年11月3日-1966年3月12日),原名汪國垣,字辟疆,又字笠雲,號方湖,又號展庵,中國江西省彭澤縣人,中國近代國學大帥、古典文獻學名家、詩史專家。
生平
- 1987年,清光緒十三年十一月出生在江西省彭澤縣的官宦家族,父親汪際虞,是光緒丁酉科拔貢,戊戌朝考二等,分發到河南,曾任泌陽商城知縣。
- 1898年,光緒二十三年正月京師大學堂開辦。隨父游宦河南,
- 1904年,光緒三十年考入河南客籍高等學校。畢業後經河南提學使孔祥霖主考錄取。
-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保送北京京師大學堂,專攻中國文史,<>大學藏書甚富,且多秘本。</ref>與胡先驌等人並稱太學十君。
- 1912年,民國元年畢業於改名後的北京大學。後客居上海,得識于右任、邵力子、葉楚傖、蘇曼殊等,且加入孫中山先生的同盟會。
- 1915年, 父親汪際虞逝世返鄉。在家守孝,並專研家中藏書,為國學研究打下好的基礎。
- 1922年,任江西心遠大學教授兼文科主任。並結識余仲詹、朱希祖、陳際唐、王曉湘、王禮錫等學者名流。
- 1925年,應章士釗之約,任教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
- 1927年,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學(後名南京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副教授,講授目錄學、讀書指導及各類文體習作等課程。學校名稱雖四次更易,卻一直任教達三十八年。此間教授於南京大學中文系直至退休。主要研究《水經注》、目錄學及晚清詩歌等,校訂《唐人小說》。
- 1937年,後隨校西遷重慶。抗戰期間撰有《明清兩代整理〈水經注〉之總成績——楊守敬、熊會貞〈水經注疏〉》一文,胡適對於他文章中對楊守敬與熊會貞過於回護表示遺憾[1]。
-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至三十五年間兼任中央大學文學院中文系主任。
-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至三十七年間因于右任推薦兼任監察局監察委員二年,國史館纂修八個月。
- 1949年,南京的中央大學更名為南京大學,在校繼績任教。
- 1954年,因病至右肢癱瘓,行動艱難。
- 1966年,三月十二日逝於南京。歸土於南京雨花臺望江坡。
人物轶事
汪辟疆:病中捐书“上头条”
1956年7月18日,南京日报。一张泛黄的老报纸。封面一条加有边框的题为《南大图书馆得一珍贵孤本》的报道十分醒目。报道说南京大学教授汪辟疆重金购得海内孤本《楚辞集解》,并捐赠南大图书馆。捐书就能上封面,可见这条新闻的分量。
时隔58年,当年的新闻人物已经渐渐被人淡忘。当我试图去找寻有关他的遗迹时,发现他所居住过的地方,文德里晒布厂5号,峨嵋路27号,都早已荡然无存。一如他的主人,这个曾经享誉学界的国学大师,也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
我辗转找到汪辟疆的嫡孙汪定民先生,听他述说起祖父的故事。
汪辟疆是江西人。他出生在书香门第,和当时文坛渊源很深。而江西又是诗学重镇,产生过「江西诗派」,这大概与汪辟疆日后成为诗人和诗学研究者不无关系。
1928年,汪辟疆应第四中山大学(中央大学)之聘,来南京任教,并终老于此,前后38年。因为学问精深,加之谦逊和蔼,汪辟疆在教授和学生中的口碑一直很好,颇受尊重。
说到这儿,汪定民拿出一把折扇。不大的扇子上,两面写满了诗,数了一下,足足有23首之多!再看看署名,王伯沆、柳诒徵、黄侃、吴梅、胡小石、汪东、胡先骕、汪荣宝、王晓湘,个个大名鼎鼎。而这把扇子,就是这9位教授题诗赠给汪辟疆的。
汪定民介绍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的教授们结社雅集题诗唱和活动十分频繁,仅中央大学就有潜社、如社、上巳社等诗社。而这把扇子正是当时诗社活动的重要见证。扇子是赠给汪辟疆,从署款“辟疆如兄属正”“辟疆先生吟正”等语,即可见汪辟疆在这群文人中的地位。而黄侃“今春小诗写乞辟疆仁兄社长正”的署款,更是指出了汪辟疆的社长身份。
黄侃素以脾气大、好骂人而闻名,他能对汪辟疆如此敬重是十分难得的。汪定民又说了一件趣事:“有一次,我祖父去黄侃家,看中一本书,《元诗选》。因为我祖父是研究版本目录学的,知道这书很稀见,正好见黄侃有2本,便问黄侃能不能转让一本给他。”
黄侃没有拒绝,但他实在不知道这本书的价值。“后来,黄侃知道这本书的珍贵后,十分后悔,就想问我祖父要回来,但又不好意思开口。于是他就写诗,在诗中隐晦地表达想要回书的意愿。”可是汪辟疆并没有看懂这首诗的弦外之音,还回了一首给他。二人就这样你来我去,唱和了三四回,汪辟疆才反应过来,原来黄侃是想要回《元诗选》。而汪辟疆当即就把书还给他了。事后,黄侃既喜且羞,次日在日记中写道:“汪辟疆肯以《元诗选》见还,令人感愧。”
对教授谦逊如此,对学生更是关爱有加。今年已94岁高龄的古典文学家霍松林曾说,他一生念念不忘的恩人只有两个:汪辟疆和于右任。
故事还得从1945年说起。那一年,霍松林考入中央大学中文系。因抗战尚未胜利,中央大学还在重庆,一年后,上大二的霍松林才随校回到南京。彼时的汪辟疆不但是中央大学中文系主任,还是监察院监察委员。
霍松林的才气引起了汪辟疆的注意。因为家境非常贫寒,霍松林平时就靠写文章赚点生活费,汪辟疆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就把霍松林的诗文拿给于右任看。他希望于右任能给霍松林安排一个工作,既不太忙,又能赚点钱。于右任闻言,立即表示,做工作耽误学习,“你让他来找我,我资助他学费。”自此后,于右任每月都写个条子给霍松林,让他到监察院的财务处从自己的薪水中领一笔钱。正是这笔钱资助霍松林完成了学业。而若没有汪辟疆的引荐,霍松林根本不会结识于右任。霍松林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了八个字——“其情其景,至今难忘”。
国民党败退时,于右任还曾希望霍松林随他去台湾。但霍松林终究没有去。而汪辟疆为躲避国民党的“邀请”,回到了江西老家暂住。蒋介石知道后,还让当时的江西省主席胡家凤去找汪辟疆,汪辟疆又连夜赶到九江搭乘轮渡回到南京,继续任教。
1954年,汪辟疆因高血压而中风,右肢瘫痪。此后他改用左手写字。在汪定民展示的汪辟疆手稿中,有不少落款都是“方湖左笔”(方湖是汪辟疆的号)。这一段时间,汪辟疆都在家中度过。读书之余,时不时接待一些客人,或享受与子孙的天伦之乐。
那时的汪定民,年龄还很小。他拿出一张汪辟疆在家中接待陈方恪的照片说,陈方恪是家中常客,印象中,他们二人聊天时,经常哈哈大笑,笑声震天,颇有魏晋风度。而汪辟疆还常常指着在看的书对他说:“你看,这一页就值好多钱哦!”
沉寂许久,汪辟疆又成为“新闻热点”。他上了南京日报的封面。
汪定民拿出这份已经泛黄的1956年7月18日的南京日报,封面一条加有边框的题为《南大图书馆得一珍贵孤本》的报道十分醒目。报道中所说的“珍贵孤本”——明万历本《楚辞集解》,就是汪辟疆重金够得,捐给南大图书馆的。
汪定民介绍说,当时,北京大学教授游国恩因在国内没有搜求到足本的《楚辞集解》,便写信给日本横滨大学教授波多野代觅此书。波多野经多方搜访,在上野图书馆找到一部。之后,日本神奈川县教职员工会动员了1万6千多名会员,捐款把该书摄制成影片,委托当时正在日本访问的中国访日科学代表团团长郭沫若、团员翦伯赞各带回一套,分别赠给游国恩和北京大学。《楚辞集解》的难得,于此可见。
汪辟疆精于版本,是大藏书家。在听闻这件事后,想起杭州王氏旧藏书中,就有这本书。他委托一位上海的书商代为搜求。巧的是,这位书商刚刚进的货中,就有此书。书商立即将书寄给汪辟疆,果然,正是明万历原刻本。汪辟疆于是重金买下,捐给了南大图书馆。用时髦的话来说,汪辟疆可谓捐书“上头条”。这不但说明此书的珍贵,也反映了汪辟疆的德高望重。
汪辟疆去世前,嘱托将所有的藏书都捐给南大。这些书日后成为南大藏书中的精品。汪辟疆的无私,再次得到了体现。[2]
成就
治學嚴謹,治理經學最重視家法,汪氏曾謂漢代的經師,去古為今,家守一業,易於貫通。治經而無家法,眾說雜糅。易滋困惑。治經次第主張「先治詩,後治禮。」又目錄學的研究亦有獨自的見解,認為「目錄學,且所貴乎目錄存,在級明其條貫,撮其旨意。」除學術成就,其教育英才有程千帆、沈祖棻、潘慈光、塗允銑等。
作品
論述
- 《光宣詩壇點將錄》,汪辟疆撰,甲寅雜志期刊,1925年
- 《目錄學研究》,汪辟疆著,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初版,1955年重訂版
- 《方湖類稿》,汪辟疆撰,1966年[3]
- 《光宣詩壇點將錄校注》,汪辟疆撰,高拜石校注,臺北:河洛出版社,1976年
- 《光宣詩壇點將錄箋證》,汪辟疆撰、王培軍箋證,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9月 [4]
- 《近代詩派與地域》。中央大學《文藝叢刊》,1934年
- 《近代詩人小傳稿》
- 《汪辟疆文集》(南京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專刊)汪辟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5]
- 《光宣以來詩壇旁記》,汪辟疆撰、程千帆校,瀋陽違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
- 《晚清詩人軼事:光宣以來詩壇旁記》,汪辟疆撰、臺北新銳文創出版,2018年2月
- 《讀書舉要》,汪國垣著,東方雜誌,1926年;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年5月[6]
- 《汪辟疆詩學論集》,汪辟疆著,張亞權編撰,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4月 :
- 《讀書說示中文系諸生》(收錄於「南京大學文學院百年院慶論文選集」3冊),汪辟疆著,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9月
- 《禁書書目提要》
- 《叢書書目索引》
- 《太平天國引用書目考證》
校錄
- 《唐人小說》汪辟疆校錄,上海:神州國光發行,19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