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龍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沉龍屬(屬名:Lurdusaurus)亦為「沉重的蜥蜴」,是鳥腳亞目恐龍的一屬,生存於早白堊紀的阿普第階,約1億2100萬到1億1200萬年前。
牠們的化石發現於尼日。模式種是沙地沉龍(L. arenatus),是由菲利普·塔丘特(Philippe Taquet)與戴爾·羅素(Dale Russell)在1999年正式命名;牠們起初的非正式名稱為Gravisaurus tenerensis[1]。如同許多禽龍類,沉龍的拇趾上有針狀指爪。
獨特的體型
沉龍的體型很大,體重為6公噸,而身長9公尺,短於生存於相同環境的棘龍約40%。身體的姿勢很低,腹部離地約0.71公尺。頸部長,約1.6公尺。尾巴與其他鳥腳類恐龍相比,相當地短。如同其他大型基底禽龍類,沉龍的前肢短而壯,拇指上有大型指爪,可能有防衛功能。
防衛方式
根據體型來看,沉龍極可能是種行動緩慢的動物,因此當遭受攻擊時,不可能快速奔跑遠離掠食者。但沉龍的身體很低,造成低重心,可使牠們快速旋轉來面對掠食者。而拇指指爪可用來防禦,攻擊掠食者的頸部或側面。
古生態學
沉龍生存於早白堊紀的尼日,當地同時代的其他恐龍包含:大型獸腳亞目的似鱷龍,被某些科學家認為與生存於較早年代英格蘭的重爪龍是同種動物、具有背棘的豪勇龍、一種生存於阿普第階的未命名異特龍科動物。
參考文獻
- ↑ P. Taquet and D. A. Russell. A massively-constructed iguanodont from Gadoufaoua, Lower Cretaceous of Niger. Annales de Paléontologie. 1999, 85 (1): 8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