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村(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觀湖街道觀城社區)
河東村 |
[ 圖片來自網絡] |
中文名 : 河東村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觀湖街道 |
河東村隸屬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觀湖街道觀城社區,位於觀湖街道東部,距街道辦事處約3千米。相鄰自然村有河西村、陳屋村。該村位於深圳北部山間谷地,村後有大嶺古山,海拔約300米;橫坑河流經該村;村東附近有橫坑水庫。
介紹
始建於清朝。以橫坑河為界,分東、西兩部分,位於東面的村稱為河東村,位於西面的村稱為河西村。曾用名橫坑村。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觀瀾鄉;1958 年,屬紅色公社;1959年,屬觀瀾公社;1979年,屬深圳市龍華區觀瀾公社;1981年,屬深圳市寶安縣觀瀾公社;1983年,屬寶安縣觀瀾區觀瀾鄉;1986年,屬觀瀾鎮;1993年,屬深圳市寶安區觀瀾鎮;2004年,屬觀瀾街道觀城社區;2011年,屬深圳市龍華新區觀瀾街道觀城社區;2015年,屬龍華新區觀湖街道觀城社區。
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該村主要為何姓,其先祖由福建遷移至梅縣大埔,清代由梅縣遷至當地立村。河東村與河西村主要姓氏雖都是何姓,卻有不同的何氏祖先。
2015年末,戶籍人口270人,其中男性133人,女性137人;80歲以上5人,最年長者9歲);實際在村人口269人;海外留學1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2萬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P5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約200人,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美國、英國、印度尼西亞、加拿等國。歸僑1人。
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花生、甘蔗、番薯、豆類、蔬菜和果樹等;兼養雞鴨、豬、牛、魚等。改革開放後,村里開始建工廠、招商引資。現村集體經營以廠房出租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房屋出租、集體經濟分紅等。特色農產品有石硤龍眼、糯米糍荔枝等。特色食品有油角、糖丸、蘿蔔粄、米餅。特色工藝品有手工編制的農具、生活用具等現已失傳。
平安路、橫坑路經過該村。1969年通電,1991年通自來水,1992年通電話,1996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98年通互聯網。村內有健身路徑供村民鍛煉,有河東圍老年活動中心、河東圍圖書室。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約100間。舊民居一般為一進三開間或一進兩開間。主要建築材料為磚石、木和三合土。房頂為平脊,兩面坡,灰瓦覆蓋。20世紀80年代中期,村民逐漸從舊民居搬出,現整體破舊,無人居住。
該村存有2座碉樓,為何氏碉樓和李氏碉樓。何氏碉樓建於1925年,樓高約15米,另有住宅3間,是典型的住宅式碉樓;牆體有灰塑,紅黑相間帶;外牆有長方形射擊孔,樓內有樓梯。李氏碉樓建於1925年。現兩座碉樓都基本保存完好。
何氏宗祠,始建於清朝,重修於2008年,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宗祠刻有對聯「廬江綿世澤;嶺南傳家聲」;有匾額「廬江堂」「武魁」。「武魁」牌匾是太乙鄉試及第,賜武進士時,湖南永州府鄉梓賀匾。2008年4月,由橫坑三大房裔孫重刻。 每年重陽節,何氏家族在何氏宗祠舉行集體祭祖活動,活動之後眾親聚餐。村里存有《廬江何氏南岩一脈宗譜:橫坑分譜》手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