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套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河套街道

中文名 : 河套街道

所屬地區:青島市城陽區

河套街道位於青島市城陽區西部,膠州灣北岸,地處東經120°09′,北緯36°14′。東鄰上馬街道,西、北接膠州市營海鎮、膠東鎮、李哥莊鎮,南瀕膠州灣。東西最大橫距9.4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4.2公里,陸地邊界41.63公里,海岸線15.95公里,總面積82.7平方公里。下轄18個行政村。

2003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16000萬元,其中完成第一產業增加值45510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4930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5560萬元。[1]

位置境域

河套街道南瀕膠州灣,隔海與青島相望;西、北與膠州市營海鎮、膠東鎮接壤;東與上馬街道毗連。東西最大橫距9.4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4.2公里,總面積82.7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44平方公里,淺海灘涂及水域面積38.7平方公里。海岸線15.95平方公里,大沽河、桃源河流經域內。

地質

河套地域屬膠東丘陵的一部分,位於嶗山山脈西北部,膠濰河盆地東南邊緣。境內的主要地層為距今約1.37億年的中生代侏羅系末期,受距今約0.8~1.29億年燕山運動晚期影響,地殼下降,由火山岩形成波狀平原,被第四系覆蓋,最後逐次進入以火山岩為基底、第四紀地層覆蓋的殘丘低地組。

地形地貌

域內地貌,經過長期的地殼運動和沉積作用,形成了丘陵低地組合。地形呈西北、東南微斜分布狀態。境域東部、中部為丘陵地帶,北部、西部、南部因靠大沽河、桃源河、膠州灣,又形成濱海平原。境內最高處在山角村西北煙臺頂(古烽火台),海拔高度為34.7米。

域內共有5道丘陵,總面積約為25.2平方公里,占全街道陸地面積的36.8%。丘陵地勢西高東低,多為南北走向,且從北部隆起,向南逐漸傾斜。地質岩性由砂頁岩、火山灰岩、安山岩等組成。丘陵頂部渾圓,土層薄而貧瘠,系剝蝕性風化土,水土保持較差,覆蓋率較低,而且溝壑縱橫,地面起伏不平。

境域的北部、西部、南部,靠近桃源河、大沽河和膠州灣,因長期沖積和海相沉積形成濱海平原(俗稱"灘地、窪地"),是境內最低洼地帶,海拔在2.8米以下,面積為43.2平方公里,占全街道總面積的63.2%。濱海平原又分為沿河平地、濱海灘地兩個微地貌單元。

氣候

河套地域屬北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因受海洋季風和海潮的影響,空氣濕潤,溫度適中,四季分明,特徵突出。春季,氣溫回升慢,較同緯度的內陸,春天來遲約25天;夏季,濕熱多雨,少見酷暑;秋季,空氣清新,雲淡氣爽;冬季,風多溫低,極少嚴寒。一年中,溫涼宜人的春秋兩季時間較長,炎熱夏季較短,冬季雖稍長,但寒流入侵不多見。

自然災害

河套地域雖屬暖溫型半濕潤性氣候,但歷史上,海嘯、旱、澇、風、雹、蟲等較大的自然災害時有發生。據清同治版《即墨縣誌》、1990年版《嶗山縣誌》和口碑流傳,自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到建國前後的400餘年間,危及河套地域較嚴重的自然災害約110餘次,平均每三年半就有1次災荒年。在發生的自然災害年份中,大旱年份占25%、水災年份占24.6%、蟲災年份占13%、風雹年份占6.3%,因災害年份連續引發的大饑荒年份占23.4%。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