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泊在老街的修理部(江錦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泊在老街的修理部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泊在老街的修理部》中國當代作家江錦靈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泊在老街的修理部

天色將晚未晚,我以騎自行車的速度和推摩托車的力度把電動車折騰到老街的一家修理部。

修理部的全稱如同老街一樣悠長——精修各種摩托車電動車三輪車自行車。嚴格來講,這算不上店名,只能說是對修理部一種列舉式的解析說明。幸好路邊有偌大一塊招牌立着,也算是路邊的一抹亮色啦,噴繪着摩托車、電動車、兩用扳手等圖像,也算組合得和諧,表達得直觀,瞭然一目。

人,多半是視覺動物。我就是衝着招牌上的圖而來的,按圖索店。此處生意不錯,旁邊停着兩輛病怏怏的電動車。我打下電動車的單撐,湊近師傅。他是一位三十上下的年輕人,或許實際年齡更小,深色的T恤加嚴重褪色的牛仔褲,滿身油污,乍一看去,像一幅印象派油畫的色澤不小心洇染在他身上。尤其那一雙手,成天與機油、橡膠、金屬、泥灰和髒水一起廝混,指紋掌紋間嵌入這些物質的細胞,乍一看去,已非鮮活的血肉構造。手掌大了好幾圈,粗糙、泛髒、起泡,卻靈巧地遊刃於零件與工具之間。如同刀手的一雙手,遊刃於患者的骨肉之間一樣。如此想來,修理師傅與外科醫生同等級別了。

我等得有些不耐煩了,其實也沒那麼急,只是一種作為顧客的習慣。他仿佛嗅到我的微妙情緒,立馬扭轉頭:「車怎麼啦?」冷不丁這樣一問,令我回答得不無結巴:「就是後輪轉動不靈,好像軸承處卡住什麼東西。」為了讓自己的表達顯得比較專業,我有意使用了一些專業術語,其實也不知道是否準確。無非就是想讓師傅知道——別以為我外行好商量,可不要隨便宰人。

沒等我說完,他就起身用腳踢過來一個一尺來高的圓木墩,右腳與雙手配合,瞬間架起車底的雙撐。與此同時,圓木墩被左腳擼進車底,前輪正好騰空而起,適時被他的右手撥弄一下,極不爽快地轉動。這一系列動作乾淨利落。他說:「你的不是後輪出了問題,是前輪周轉不靈,剎車片壞了,要換一新的。」

「哦,這樣啊,換就換吧。」又沒等我說完,他已繼續之前的工作,撇下呆立一旁的我。

為了驗證一下師傅的診斷,我做作地撥轉車輪:後輪轉動很正常;前輪轉動確實困難。奇了怪了,似乎沒見他撥動後輪,怎麼就知道了。

不管怎樣,車都被架起來了,猶如病人上了手術架,豈有下架之理!乾脆耐着性子袖手旁觀。才發現,不遠處有幾個車主晾着,他們的車也被架起雙腳撐,有座位打開的,有車輪卸下來的,淪為了殘疾車。我們相互望了望,不免微笑示意,似乎默默傳達同病相憐之感。

就在這時,從裡屋傳來女人溫軟的吆喝:「唏唏,別亂跑!」「嘟嘟,吃你的飯,別光顧看電視!」話音未落,一陣踢踢踏踏的聲響由里而外。一個約三歲的小女孩跑出來了,後面小心翼翼地追着那個女人。他們分別是修理工的女兒、妻子,在零七八碎的修理工具間輾轉。

修理工不動聲色。緊接着,一個約七歲的小男孩端着碗也跑了出來,恰巧來到我的身邊,卻沒看我。他叫嚷着要吃什麼,我沒聽明白。修理工仍不吱一聲,女人安頓好三歲的女兒,又來撫慰七歲的男孩。這才看清女人的臉,小巧甜美。難以置信,在一堆油污的零件工具里,卻能呵護出這般臉蛋。更不可思議的是,女人身着絲織長裙,頭髮打理得一絲不苟,身上泛着淡淡香氣。這是修理工的妻子嗎?!

正遐想着,修理工望了一眼女人,那樣的眼神,似乎能把眼前的塑膠、金屬統統融化掉,誰都可以讀懂並感動。女人輕輕用左手把兒子推進屋,右手牽着小女兒,瘦瘦的腳順便把地上橫七豎八躺着的工具、廢件中踢挪至一旁。為了不妨礙她即興地收拾殘局,我站到另一角落。不經意間,瞥見已敞開門的裡屋:一張吊起蚊帳的床露出半邊,三五步外有灶台餐桌電磁爐什麼的……原來這就是一家子——既是店又是家。外屋無疑沒有像樣的家具,事實上也不適合擺放。兩旁都是貨架,整齊陳列着輪胎、鋼圈、車燈、車鏡、盔帽等物品,這些就是他們一家四口的食糧。

也不知出於什麼緣故,我隨後跟了進去,至少我看見店裡停放着五六輛嶄新的電動車。如今的修理部大都這樣——既修也賣。女人回過頭來,我就略微欠了欠身,故作認真地諮詢:「這些電動車是賣的嗎?」簡直是廢話,沒等她開口,我把手指向了一輛女式的,「比如這款大概是什麼情況?哦,我老婆想買一輛。」女人嫣然一笑地回應:「我們這雖說是小店,也因為這樣,所以比正街上店裡的要實惠一些,至少我們省去了裝修店面的費用,你指的這款女式的賣得很好,也就兩千七左右。」我點了點頭,她繼續說,「在我這裡買電動車,還有一個好處,萬一壞了,儘管推過來,基本上不收你的手工費。」女人說完,打量了一下我臉上的反應,卻並不咄咄逼人,我只說回去跟老婆商量商量。女人漾起一襲禮貌的微笑,「也行,您隨便看看。」然後出去繼續收拾地上的物件。

當女人收拾得差不多時,修理工已把我的車輪卸下。前輪中間的軸盤被打開,裡面的剎車片磨損得不成模樣,被修理工麻利拋往店鋪的一旮旯。車終於修好了,不過十分鐘的工夫,雖然我等了近二十分鐘。隨即女人不緊不慢地說:「先吃飯吧。」這聲音無疑不是奔着我來的,聞聽卻倍感溫馨。我付了錢,寒暄了一句:「今天該收工了吧?」

「收不了工,那邊還有幾輛呢,車主說好明早就來取。」修理工一邊說着,一邊把手伸進女人遞過來的小塑料桶。那粗糙的手與柔軟的水的廝磨聲,清亮悅耳。[1]

作者簡介

江錦靈,中國教師書畫院會員,江西省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