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显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法显传
|
|
|
《法显传》
又名《历游天竺记'》、《昔道人法显从长安行西至天竺传》、《释法显行传》、《历游天竺记传》、《佛国记》等,是东晋法显撰游记,成于义熙十二年(416)。一卷。 《佛国记》一卷,全文13980字,全部记述作者公元399至413年的旅行经历,体裁是一部典型的游记,也属佛教地志类著作。 这部书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交通和历史的重要史料。 伴随佛教而来的西域、印度文化,在语言、艺术、天文、医学等许多方面,对我国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记叙了法显与同侣发迹长安,度沙河(又称流沙,指敦煌以西至今新疆若羌县之间的沙漠),逾葱岭(指帕米尔高原),历经艰辛而至北天竺,尔后周游西天竺、中天竺、东天竺,最后从海上返回的全部行程及其见闻。
所记凡三十二国,依次是:干归、耨檀(上二国在长安至敦煌之间,分别是北方十六国中的西秦和南凉)、鄯善、焉夷、于阗、子合、于麾、竭叉(上六国在敦煌至葱岭之间,在今新疆境内)、陀历、乌苌、宿呵多、犍陀卫、竺刹尸罗、弗楼沙、那竭、罗夷、跋那、毗荼(上十国是北天竺和西天竺诸国,分别位于今克什米尔西北部、巴基斯坦北部、阿富汗东部和印度北部一带)、摩头罗、僧伽施、沙祗大、拘萨罗、蓝莫、毗舍离、摩揭提、迦尸、拘睒弥、达□、瞻波、多摩梨帝(上十二国是中天竺、东天竺诸国,大部分在今印度境内,个别处于尼泊尔南部)、师子、耶婆提(上二国为归途所经)。 其中达□国系作者听闻所见,其余的三十一国均为作者游履所及。
此外,还有一些未标国名的城市,如罽饶夷城、迦维罗卫城、拘夷那竭城等。 书中不仅简要地记载了法显游历天竺的行进路线、住留时日及主要活动,而且真实地记叙了所经亚洲各国及我国新疆地区在公元五世纪初的历史状况,如里程、方位、山川、气候、人口、语言、风俗、物产、政治、宗教等,特别是佛教的寺庙、遗迹、僧尼数目、所习教说,以及众多的佛教传说。
法显从印度及斯里兰卡归国,义熙八年(412)在青州长广郡牢山即今天青岛的崂山登陆,第二年到达当时东晋首都建康(今南京)。 在建康,法显写成记载自己求法经历的《法显传》,写成的时间大约是在义熙十二年(416)。 《佛国记》讲述了中国人笃信佛家,他们把一切因缘际会、聚散离合,以及人世间的千丝万缕复杂而微妙的关系,都归结在了一个“缘”字上。 佛家故事里说,每个人都有他的前世、今世、来世,那是一种苦难生命必经的轮回,每个人都将在那里演绎属于他们的“缘”。 佛的世界确实神妙,比如:佛的戒律有哪些?进寺庙礼佛要注意哪些事项?上香有哪些礼仪?放生的时间及前期有哪些准备工作?居士在家供佛的方位、程序等等,这些大众关心的问题,《佛国记》都一一做了介绍。 在《佛国记》内,广州被视为“汉地”,当时汉族地区的南部至少已包含广东地区在内,文中云“法显于船上.......趣广州。一月馀日,夜鼓二时,遇黑风暴雨。 商人、贾客皆悉惶怖,法显尔时亦一心念观世音及汉地众僧。 蒙威神祐,得至天晓。 晓已,诸婆罗门议言:‘坐载此沙门,使我不利,遭此大苦。当下比丘置海岛边。不可为一人令我等危崄。’ 法显本檀越言︰‘汝若下此比丘,亦并下我!不尔,便当杀我!汝其下此沙门,吾到汉地,当向国王言汝也。汉地王亦敬信佛法,重比丘僧。’ 诸商人踌躇,不敢便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