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曲献仙音(柳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法曲献仙音(柳永) |
作品名称:法曲献仙音(柳永) 创作年代:宋朝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柳永 |
法曲献仙音(柳永)是北宋婉约派词人柳永的作品之一。
柳永(约980年—1053年),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福建崇安县五夫里(今武夷山市五夫镇)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又称白衣卿相。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是宋词中婉约派最具代表和影响力的人物。[1][2]
正文
追想秦楼心事,当年便约,于飞比翼。每恨临歧处,正携 手、翻成云雨离拆。念倚 玉偎香,前事顿轻掷。
惯怜惜。饶心性,镇厌厌多病,柳腰花态娇无力。早是乍 清减,别后忍教愁寂。记 取盟言,少孜煎、剩好将息。遇佳景、临风对月,事须时 恁相忆。[3]
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中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柳永作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4]
柳永幼年生活在武夷山。因早年科场失意,写过《鹤冲天》,发泄怀才不遇之愤,其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传说宋仁宗阅后极为不满,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功名?且去填词。”柳永就此自称“奉旨填词”,常出入勾栏瓦肆,茶坊酒楼,和“狂朋怪侣”朝欢暮宴,对酒流连。景祐元年(1034年)登进士第,任睦州(今浙江建德)团练官,调余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写有《煮海歌》,表达对盐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庆历四年,入京任著作郎。皇祐(1049年-1054年)中,迁屯田员外郎。大约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卒于江苏镇江。死后凄凉,由人出钱埋葬。[5]
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第一个大量写长调慢词的人,于此有开创之功。其艺术特点:音律谐婉,词意妥贴,写景抒情,都能委曲尽致,受到民众的喜爱。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现存有大量诗篇。
参考资料
- ↑ 白衣卿相——柳永(武夷山)南平市人民政府网
- ↑ 词话柳永株洲新闻网
- ↑ “柳永”诗词全集 法曲献仙音(柳永) 诗词名句网
- ↑ 柳永简介国学荟网
- ↑ 柳 永国南平市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