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南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泗洪縣隸屬於江蘇省宿遷市。1949年4月29日,以泗南縣、泗宿縣的大部分區域及洪澤湖管理局、泗陽縣龍集、界集區等地合併正式建立泗洪縣。
泗洪縣位於江蘇省西北部,淮河中游,東臨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西接安徽省泗縣、五河縣、明光市。地理坐標為北緯33°08′―33°44′,東經117°56′―118°46′,縣境南北最大縱距67.1公里,東西最大橫距78.5公里,縣域面積2731平方公里。泗洪屬東亞季風區,又屬北亞熱帶和北暖溫帶的過渡區,季風顯著,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熱同季,冬冷夏熱,春溫多變,秋高氣爽,光能充足,熱量富裕。
泗洪縣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林木、水產、畜禽種類繁多。礦產資源豐富,地下蘊藏有石英砂、金剛石、鐵錳結核礦、褐鐵礦、澎潤土、天然礦泉水等礦產資源。[1]
建制沿革
殷商時,境內屬徐。
西周至春秋末期,因徐都遷入而成為徐國政治中心,先後隸屬徐、吳、越、楚、西楚等諸侯國。
西漢初屬楚,繼屬彭城、臨淮、淮平郡。
東漢初屬東海郡,後屬下邳國。
三國屬魏國下邳郡。
晉屬臨淮、淮陵郡。
南北朝屬淮陵、下邳郡,繼屬南徐州、東徐州、東楚州等州地,後屬高平郡。
北周大成元年以後,大體為泗州本州(即泗州直管區)。
中華民國建元,改泗州為泗縣,境內之。
1940年10月,中共皖東北地委和專署(後改為淮北蘇皖邊區黨委和行政公署)建立,境內先後設置了泗南、泗宿、泗陽、洪澤等敵後抗日根據地邊區縣。
今泗洪縣域濉河以南屬泗南縣,濉河以北屬泗宿縣,東北部屬泗陽縣,沿洪澤湖部分鄉鎮屬洪澤縣。
1947年6月,泗南縣與洪澤縣湖西部分合併,建立泗洪縣,至11月撤銷,恢復泗南縣和洪澤湖管理局建制。
1949年4月29日,以泗南縣、泗宿縣的大部分區域及洪澤湖管理局、泗陽縣龍集、界集區等地合併正式建立泗洪縣。
1955年3月,泗洪縣由安徽省宿縣專區劃歸江蘇省淮陰專區。
1970年屬淮陰地區。
1983年屬淮陰市。
1996年8月後屬宿遷市。縣政府所在地為青陽鎮。
行政區劃
1996年,泗洪縣轄8個鎮、19個鄉:青陽鎮、半城鎮、界集鎮、臨淮鎮、金鎖鎮、歸仁鎮、上塘鎮、雙溝鎮、蘆溝鄉、曹廟鄉、大樓鄉、車門鄉、陳圩鄉、峰山鄉、成河鄉、魏營鄉、西陳集鄉、天崗湖鄉、孫園鄉、四河鄉、石集鄉、太平鄉、朱湖鄉、重崗鄉、梅花鄉、龍集鄉、城頭鄉。
2000年6月,經省政府批准,撤銷蘆溝鄉、成河鄉。區劃調整後,泗洪縣轄15個鎮、11個鄉。
2004年3月,將泗洪縣的陳集鎮劃歸宿遷市宿城區管轄。
2005年8月7日,泗洪縣人民政府《關於部分鄉(場)鎮行政區劃調整的通知》(洪政辦發50號):將大樓鄉、重崗鄉與青陽鎮合併設立青陽鎮。
2016年末,泗洪縣轄14個鎮,9個鄉;166個居委會,160個村;2場圃;2個社區管理辦;3655個村居民小組:青陽鎮、雙溝鎮、上塘鎮、魏營鎮、臨淮鎮、半城鎮、孫園鎮、梅花鎮、歸仁鎮、金鎖鎮、朱湖鎮、界集鎮、太平鎮、龍集鎮、四河鄉、峰山鄉、天崗湖鄉、車門鄉、瑤溝鄉、石集鄉、城頭鄉、陳圩鄉、曹廟鄉。[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泗洪縣位於江蘇省西北部,淮河中游,東臨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西接安徽省泗縣、五河縣、明光市。地理坐標為北緯33°08′―33°44′,東經117°56′―118°46′,縣境南北最大縱距67.1公里,東西最大橫距78.5公里。縣域總面積273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0萬畝。
地形地貌
境內地形以平原、崗地為主,亦有零星丘陵,地形起伏,形如姜狀。西南和西部有零星殘丘蟄伏於寬廣崗地之上,北部為黃泛平原,南部和西南部為崗地與平原相間排列地形。總地勢是西南、西部高,東南、南部低,最高點海拔62.8米,最低點海拔11.6米。
氣候環境
泗洪屬東亞季風區,又屬北亞熱帶和北暖溫帶的過渡區,季風顯著,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熱同季,冬冷夏熱,春溫多變,秋高氣爽,光能充足,熱量富裕。年均氣溫14.6度,年均降水量893.9mm,年均日照總時數2326.7小時,無霜期213天,降雪日9.2天,年均風速3.7m/s。
自然資源
土壤具有多宜性,有黃潮土、砂礓黑土、淋溶褐土三大類、31個土種,宜旱、宜水、宜林、宜牧;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林木、水產、畜禽種類繁多。礦產資源豐富,地下蘊藏有石英砂、金剛石、鐵錳結核礦、褐鐵礦、澎潤土、天然礦泉水等礦產資源[3]。
區域人口
2015年末,全縣戶籍總戶數29.34萬戶,比上年增加0.09萬戶。戶籍總人口110.09萬人,比上年增加1.24萬人。常住人口88.9萬人,比上年減少1.1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7.36‰,死亡率1.88‰,人口自然增長率15.48‰。全縣城鎮常住人口46.12萬人,城鎮化率53.07%,比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3]
區域經濟
綜合概述
2015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361.3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5.38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154.91億元,增長11.4%;第三產業增加值151.03億元,增長11.8%。人均GDP40394元,按平均匯率算,突破6000美元,達6485美元。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三產增速超過二產,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15年,全縣三次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15.33:42.87:41.8,從各產業增速來看,第二產業受工業增速放緩的影響,增長11.4%,低於第三產業增速0.4個百分點。從各產業對GDP的貢獻率來看,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是6.4%、49.7% 和43.9%,雖然第二產業依然是拉動GDP增長重要力量,但對GDP的貢獻呈下降趨勢,第三產業迅速攀升,對GDP的貢獻率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成為穩增長的主力軍。
轉型升級成效明顯。2015年,全縣工業共實現增加值129.25億元,增長11.3%,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工業拉動全縣GDP增長4.1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帶動作用明顯,2015年以來,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保持平穩增長。2015年,泗洪縣高新技術共83家,全年實現產值141.44億元,同比增長15.4%,高出全縣產值增長0.5個百分點,比去年增加18.87億元。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達到19.7%。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0.12噸標準煤/萬元,比去年下降42.8%。
近年來,隨着農村城鎮化和新型工業化的不斷推進,投資主體日趨多樣化,全縣投資項目數量不斷增加,帶動了我縣建築業、房地產開展經營業及物業管理的平穩發展。2015年,我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5.66億元,同比增長11.6%,高出GDP增速1.4個百分點,對全縣GDP的貢獻度為9.9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0.3個百分。建築業平穩發展對全縣總體經濟保持平穩增長起到了強力支撐作用。
2015年全縣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拉動第三產業增長加快。其他服務業、金融業發展最快,增速分別為17%、12.2%,分別快於第三產業5.2和0.4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占比不斷提高,金融業、其他服務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比重分別比上年同期提高0.2和0.7個百分點,拉動全縣GDP增長分別為0.6和1.9個百分點。
2015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較好,但部分指標增速回落;實體經濟困難加重,部分行業持續低迷;產業質態依然不高,轉型升級任重道遠;資源要素制約凸顯,節能減排壓力增大。
2015年,全縣實現財政總收入60.6億元,比上年下降24.5%。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1.59億元,增長12.78%。全縣完成財政總支出83.77億元,比上年下降15.8%。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6.96億元,增長15.5%。科學技術支出0.84億元,下降29.2%,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為1.3%,民生支出水平提高。全縣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農林水支出、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50.24億元,增長7.48%,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比重達75.04%。
第一產業
2015年,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4.03億元,可比價增長0.2%,農林牧漁業增加值62.53億元,可比價增長3.9%。其中農業29.44億元,林業0.76億元,牧業7.09億元,漁業23.89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1.35億元,占比分別為47.1%、1.2%、11.3%、38.2%和2.2%。
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48.5萬畝,比上年減少1.4萬畝,糧食生產實現穩定豐收。全年糧食總產105.5萬噸,比上年減少0.9萬噸,其中夏糧生產受不利天氣影響出現減產,總產43.49萬噸,比上年減少1.萬噸,秋糧62.06萬噸,比上年增收0.35萬噸,糧食單產424.7公斤/畝,比上年減少0.9公斤。
農林牧業實現提質增效。一是林牧業發展成效顯著。林業方面:新增造林綠化面積2萬畝,農田林網2萬畝,農村造林綠化植樹1000萬株,森林覆蓋率達到21.68%,林木覆蓋率達到27.8%,「全國綠化模範縣」已通過省預檢驗收。畜牧業方面:全縣生豬出欄55.27萬頭,家禽出欄1420萬隻,分別比上年增長1.9%和下降0.1%。肉類總產量7.35萬噸,禽蛋產量4.05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0.82%和3.9%。奶牛存欄21650頭,同比增長9.3%,產奶量5.55萬噸,同比增長13.62%。二是新型經營主體實力不斷增強。2015年新增450戶,累計1450戶,構建了青陽花莊、雙溝美陽、石集、金水集團四個家庭農場集群。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業服務組織等五大類經營主體累計經營面積114.8萬畝,比重達58%。三是農產品質量監管能力顯著提升。2015年新增高效設施農業面積30500畝,組織申報省級高效設施農業項目8個,創建園藝作物標準園3個。以「三品」種植帶動農業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構築「一村一品一店」發展新優勢。2015年新增「三品」54個,「三品」種植面積占比達96%。
全縣水產養殖面積達35.6萬畝,水產品總產量10.1萬噸、總產值40.1億元,漁業人口68198人,漁民人均純收入突破14000元。其中,河蟹養殖面積27.1萬畝,產量3.6萬噸,產值27.3億元,占漁業總產值68.08%,出口量達到644噸、創匯2118萬美元,連續十年位居全省第一。全縣現有省級現代漁業產業園1個,省級現代漁業精品園2個,省級現代漁業示範場2個,省級現代漁業示範村1個。漁業國家級龍頭企業1個、省級龍頭企業1個、市級龍頭企業3個,水產專業合作社271個(其中國家級農民合作示範社1個),水產家庭漁場235個(省級家庭漁場1個),專業協會2個,行業商會1個,水產品交易市場4個,2015年泗洪首屆網上螃蟹節,首天「金水」、「水韻一品」泗洪大閘蟹成交800萬元,「互聯網+漁業」拉動了泗洪現代漁業步入快車道。
第二產業
2015年,全縣工業經濟穩步發展,穩中向好。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78.78億元,增長11.2%,高出全省水平2.9個百分點,高出全國水平5.1個百分點,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57.79億元,增長10.84%;實現利稅總額101.09億元,增長7.823%,其中利潤總額65.1億元,增長11.19%。
全縣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產值141.14億元,增長14.95%,高於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速0.06個百分點;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的19.7%。
釀酒食品、紡織服裝、電子電器、機械加工、塑膜材料五大行業,分別完成規模以上產值178.86億元、91.72億元、79.3億元、86.41億元和66.83億元,合計427.92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77.12%,分別同比增長17.85%、20.68%、13.1%、19.5%和16.4%,「2+1」新興特色產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32.5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32.35%。
2015年末,全縣列統總承包和專業承包的建築業企業有 72家,全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 143.33 億元,比上年增長19.4%;完成竣工產值 121.0億元,比上年增長21.0 %;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367.98 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1%;房屋建築竣工面積 740.5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5.1%。
第三產業
2015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3.41億元,比上年增長11.2%,按消費形態分,批發和零售業實現85.3億元,增長10.9%;住宿和餐飲業實現8.11億元,增長15.8%。按城鄉分,城鎮實現74.6億元,增長17.6%;鄉村實現18.81億元,同比下降8.3%。
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7.09億元,比上年增長13%。從行業類別看,衣着類商品零售額7152萬元,同比增長26.8%;食品類商品零售額4.87億元,同比增長15.8%,其中,水產品旺銷,實現零售額1.05億元,同比增長30.5%;煙酒飲料類商品零售額1.17億元,同比增長32%;汽車類零售額3.31億元,同比增長60.7%;中西藥品類零售額3166.9萬元,同比增長153.1%;娛樂休閒類(包括體育、娛樂用品類、書報雜誌類、電子出版物和音像製品類、文化辦公用品類、通訊器材類等)零售額達到7.81億元,同比增長10.7%。餐飲消費依然保持旺盛,全縣住宿餐飲市場開始有所回升。2015年,全縣住宿和餐飲業實現全社會銷售額9.38億元,同比增長16.5%,同比增長6.4個百分點。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57億元,同比增長12.2%。從增幅方面看,消費拉動進一步增強全縣電子商務交易額達42億元,同比增長180.1%,新增網店2870家,成功舉辦首屆網絡螃蟹節,培育省級電子商務示範村2個(陳圩鄉祖姚村、界集鎮界集居),省級電子商務人才培訓基地1個(泗洪電子商務產業園),榮獲「農村淘寶全國優秀示範縣」、電子商務園區「朱雀獎」全國20強、農村淘寶趕集惠示範縣等殊榮。成功舉辦首屆網上螃蟹節,泗洪大閘蟹在淘寶聚划算銷售額突破800萬元。
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13.4億元,增長22.0%。全年接待國內遊客348.1萬人次,增長17.0 %;以洪澤湖濕地風光為代表的「綠色生態游」、以革命紀念地為代表的「紅色經典游」、以下草灣古人類遺址為代表的「古色文化游」的「三色」旅遊聞名國內外,拉動了泗洪經濟的快速發展中。[4]
社會事業
科技創新
2015年,全縣獲批省級以上科技項目66項,其中:資質類科技項目36項,包括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家、省級2家,院士工作站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研究生工作站2家,省級重點企業研發機構1家,省創新型試點鄉鎮1家,首批省級眾創集聚區試點單位1家,省高新技術產品16個,星火計劃2項。資金類科技項目18項,累計獲批資金1500餘萬元,較上年增長90%,其中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個(獲批資金1000萬元),是我縣歷史上該項目零的突破;省科技型企業技術創新資金項目1個,全市唯一;前瞻與共性關鍵技術項目2個,位居全市前列。達成校地合作4個,與高校合作協議50餘項,共同實施科技計劃項目38項。全縣專利申請量802件,其中企業專利授權256件,發明專利43件。
此外,成功承辦了江蘇省2015年度「三區」科技人員專項計劃推進活動,順利通過省知識產權戰略區域試點縣驗收,3家企業獲「江蘇省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標準化示範先進單位」稱號,企業數位於全市之首。2家農村科技服務超市獲評優秀。
教育事業
2016年,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148所,其中幼兒園76所,小學24所,初中17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0所,普高6所,中等職業學校3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有省四星級高中4所,三星級高中4所;省示範初中15所,省實驗小學6所,省優質幼兒園55所。在校學生18.9萬人,其中在園幼兒5.15萬人,小學8.99萬人,初中2.81萬人,高中1.45萬人,職校0.52萬人。教職工1.14萬人,專任教師0.92萬人。
全縣共有民辦學校52所,其中普通高中4所(興洪中學、洪翔中學、新星中學、東方中學),職業學校2所(新星中等專業學校、宿遷工業中等專業學校),九年一貫制4所(育才實驗學校、育才啟明學校、新星城西學校、新星城南學校),小學3所(實驗學校、雙語實驗小學、育才北辰學校),幼兒園39所。民辦學校總資產5.6億元。
學前3-5周歲幼兒入園率達96.2%,小學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和升學率均達100%;初中入學率為100%,鞏固率為99%,升學率98%,殘疾兒童入學率為98%。
2016年我縣先後榮獲「教育部第五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優秀組織獎」、「江蘇省第八屆「小小數學家」推薦評選優秀組織獎」、「「江蘇省科技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宿遷市紀檢監察工作先進集體」、「市行風建設工作先進集體」、「市紀檢監察信訪工作先進集體」、「全市學生資助工作先進單位」、「江蘇省第十四屆「中學生與社會」作文大賽宿遷賽區優秀組織獎」、「2015年宿遷市電教工作先進集體」、「宿遷市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先進集體」、「2015年度全市教育系統安全綜治工作先進單位」、「2016年度宿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單位」、「宿遷市學生資助工作先進單位」、「全市學校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市學生因病缺課網絡上報工作先進集體」、「2016年度宿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基層賽事優秀組織獎」、「全市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工作先進集體」、「全市D級校舍拆除重建工作先進集體」、「2015年度縣政府門戶網站內容保障工作一等獎」、「2015年度縣政協提案辦理工作先進單位」、「2015年度縣安全生產先進單位」、「2015年度全縣機關績效管理考評先進單位」、「2015年度全縣單位內部治安保衛工作先進單位」、「激情泗洪」2015年度十佳文明服務窗口」、「2015年泗洪縣信訪維穩工作先進集體」、「2015年度招商引資工作先進單位」、「書香泗洪·閱讀相伴」徵文優秀組織獎」等省市縣各類榮譽40多項。
體育事業
成功創建江蘇省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範區。成功舉辦「東方花旗杯」2015泗洪生態濕地國際半程馬拉松賽,參賽選手3000餘人。在江蘇省青少年田徑錦標賽、省青少年武術套路、散打、拳擊等比賽中,共摘得9金11銀8銅的戰績。獲江蘇省省田縣組田徑比賽團體總分第七名,成功晉級甲級隊。榮獲「省長杯」校園足球比賽冠軍、省青少年足球精英聯賽亞軍。榮獲2015年省老年人體育節啟動儀式暨宿遷市優秀健身項目展示活動優秀獎。成功承辦全國象棋甲級聯賽、2015年省青少年舉重錦標賽、市第四屆運動會青少部武術套路比賽。成功舉辦2015年「體彩杯」綠色健身日自行車騎游、全國第七個全民健身日健身項目展示等活動。
文化事業
加快推進文化藝術中心和順山集考古遺址公園項目規劃、建設。已經完成遺址公園總體規劃。加快鄉鎮綜合文化場館及農民集中居住區文化陣地建設。以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為抓手,整合基層公共文化資源。推進圖書館、文化館(站)總分館制模式,實現農家書屋通借通還、村級文化設施全覆蓋。大力開展「文化三送」等惠民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年內送戲下鄉207場,送影下鄉3019場,送圖書下鄉1萬餘冊。積極扶持我縣特色民間文藝團隊發展。組織和業餘文藝團隊自發開展的各類文藝演出達300餘場,極大的豐富了城鄉居民的文化生活。四是群眾文化活動成果顯著。積極組織、指導並組織開展各類文藝活動37場(次)。包括蘇北琴書等周末曲藝專場、新春書畫作品展、元宵節民俗文化展演、「激情周末」群眾廣場文藝演出,「文化遺產日」非遺項目展演,夏季文化廣場社區演出,創衛演出進社區等。同時組織並指導各鄉鎮開展系列文化活動。包括春節鄉鎮文藝分片匯演、國慶群眾文化活動。全年共創作各類劇目作品5個,包括《賀老太》、《母愛》、《整風家宴》、《古徐悲歌》、《公婆樹》等。泗州戲劇團創作的文藝作品《槐花飄香》被市政府授予宿遷市首屆金鼎文學藝術獎。
醫療衛生
2016年底,全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79個,其中一級以上醫院51所,鄉鎮衛計服務中心25個,縣衛生監督所、計劃生育指導站、婦幼保健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20急救指揮中心、合管辦、計生執法大隊各1家,村衛生室(社區服務站)292個,門診部4個、個體診所80個,廠校醫務室20個。51所醫院中,二級醫院6家(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分金亭醫院、分金亭腫瘤醫院、縣中心醫院、縣婦產兒童醫院),一級醫院45家(含鄉鎮醫院38家)。城區和鄉鎮醫療機構開設床位4160張,千人擁有床位3.88張;衛技人員總數5461人,千人擁有衛技人員5.10人,其中擁有高級職稱68人,副高職稱204人,中級職稱1051人。
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79.3萬人,參合率達99.99%。新農合籌資標準為545元/人,其中個人繳費120元,各級財政補助標準425元。全縣已有31個鄉鎮醫院和292個村(居)衛生室實施了基本藥物制度,實現了鄉村兩級基藥制度全覆蓋目標[6]。
人民生活
2015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91元,比上年增長9.3%;人均消費支出10619.1元,比上年增長8.2%。恩格爾係數為36.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91元,比上年增長9.3%。工資性收入是拉動居民收入增長的主要動力,人均 8972元,增長9.5%,對可支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43.3%,拉動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7個百分點。經營淨收入、財產淨收入和轉移淨收入人均分別為,7497元、1745元和 2977元,分別增長9.4 %、9.9 %和7.9%。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平穩增長。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4117.3 元,比上年增長6.9 %。恩格爾係數為36.2%,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
2015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77元,比上年增長9.4%,四大類收入全面增長,工資性收入 5874元,增長9.2 %,工資性收入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為46.3%,拉動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9個百分點。經營淨收入、財產淨收入和轉移淨收入分別為5193元、111 元和1299元,分別增長9.5%、8.6 %和 9.7%。農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7005元,比上年增長10.1 %。恩格爾係數為37.6%,比上年降低 0.2 個百分點。
社會保障
從2015年7月起,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305/月/人提高到370/月/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從370/月人提高到490/月人,全年共保障城鄉低保對象30053戶67274人,其中:城市低保4405戶10016人,農村低保25648戶57258人,共支出低保資金2.04億元。五保集中供養標準從2015年7月起,由5800元/年提高到6100元/年;分散供養標準由4600元/年提高到5000元/年。尊老金標準為80-89歲,50元/月人;90-99歲,100元/月人;100歲及以上300元/月人。城鄉「三無」老人供養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0000元。全縣擁有養老機構36個,其中公辦公營養老機構(鄉鎮敬老院)23個,公建民營和民辦養老機構13個,全縣共擁有床位7601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超過49.8張。[5]
歷史文化
人文歷史
泗洪是一塊古老土地,承載着內涵豐富的文化遺存,境內已出土古生物化石70多種,被海內外考古學家譽為「古猿化石寶庫」。
1954年在雙溝鎮出土的舊石器時代人類化石,被中科院命名為「下草灣人」。楚霸王項羽的「楚壺窯」、三國魯肅故里的「子敬泉」、呂布轅門的「射戟台」、隋煬帝的「通濟渠」等歷史遺蹟及與其相關的美麗傳說,為這片大地增添了繽紛的色彩。
泗洪是一塊紅土地。抗戰時期為淮北蘇皖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政治、經濟、軍事及文化中心,淮北行署、新四軍四師師部均駐於此,劉少奇、陳毅、張愛萍、張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親臨指揮戰鬥,彭雪楓、江上青等3000多位烈士英名鐫刻在這塊熱土上,震驚中外的血戰朱家崗之役,先烈們血染洪澤湖的壯舉,給這片土地留下了輝煌奪目的一頁。
泗洪歷史上名賢輩出,燦若繁星。上古唐虞時代,泗洪即有五帝之一少昊帝。2000年前,徐偃王建都於縣境城頭附近。三國名將魯肅、宋代徽州知府李植均為古泗州臨淮人。歷任明代三部尚書(禮部、工部、刑部)的大學者金純和明代御史蕭玉成的祖籍同出一村,卒後又都葬歸故里――龍集鎮應山集。明末清初,泗州人戚傑及子伸、孫王甲皆工詩詞,並著有《嘯門詩集》25卷。清代名將許聯鏢是界集姬樓村人,曾統領清朝水師在登州海域擒洋匪800餘名,繳獲敵艦數艘。近代和當代有「淮北劉胡蘭」――喻尊霞、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場地施工指揮陳覺、原國家建材工業部部長宋養初、安徽省原副省長陳蔭南、原副省長田維謙和空軍中將吳光宇、經濟學家宋養琰、新華社駐外首席記者、攝影名家許必華、著名導演王永宏、以電視劇《戲說乾隆》享譽海內外的劇作家宋項如等[7]。
下草灣古人類文化
1954年在雙溝鎮出土的舊石器時代人類化石,被中科院命名為「下草灣人」,距今已有5萬餘年,是淮河流域最早出現人類的遺址之一,與北京周口店人屬同時期的古人類,對研究人類進化過程具有很高的價值;眾所周知的「醉猿」故里雙溝還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命名為「最具天然釀酒環境和自然酒起源的地方」。
古徐國文化
泗洪是中華徐姓的發源地,半城是徐姓太祖徐堰王的都城,徐文化是泗洪特有的旅遊資源。我國古代著名的古汴河(通濟渠),目前僅在泗洪境內有31公里得以完整保存,是我國珍貴的水利文化遺產。古汴河風光帶歷史上曾有「隋堤煙柳」的美譽。此外,漢代楚王項羽的「楚壺窯」、三國名將魯肅故里的「子敬泉」、呂布猿門「射戟台」、古四州十大景觀之一的古徐國「掛劍台」等,都是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歷史遺蹟。
古汴河文化
歷史上曾有「隋堤煙柳」美譽的古汴河風光帶,不僅有着極其重要的戰略通航意義,而且有極其豐富的文化底蘊和優美的人文景觀流芳千年,有蘇北「秦淮河」的美譽。由於歷史變遷,目前僅在泗洪境內31公里得以完整保存,它是連接縣城與洪澤湖旅遊區水路通道。
古泗州城文化
在煙波浩渺的洪澤湖底,有一座曾經繁華的古城,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泗州城。泗州城是一座千年古城,它連接運河、淮河、毗鄰洪澤湖,是一處軍事要塞,也是一個因水而興的重鎮。建成初期,泗州城就修建城牆、石塔,層層設防,防止水患,但最終也未能逃脫覆滅的命運。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夏秋之交,泗州一帶連降70多天暴雨,洪澤湖水位一漲再漲,一座繁衍了千餘年的泗州城終於被洶湧而來的洪水全部淹沒,這座歷史上極盡繁華的城市被凝固在329年前,一切都在大水衝破城牆的那一刻戛然而止。正如被火山爆發吞沒的的意大利龐貝城一樣,泗州城也是被完整保存的災難性城址,因而被稱為「水下龐貝城」,300多年來,它的榮耀與悲歌一直讓人難以忘懷,然而它的位置卻一直是一個謎,據史料記載,古泗州為北周末設置,唐開元時移治臨淮,也就是今泗洪縣東南處。
梅花順山集文化遺址
順山集遺址位於泗洪縣梅花鎮順山集,目前,共發掘面積有2500平方米,發現長約1000餘米的環壕,還有房址以及墓地等,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骨器、陶塑藝術品以及碳化稻等。出土物的年代距今約8000年,體現了較完整的淮河流域新石器時代的聚落形式,是江蘇最早的新石器環壕聚落遺址,該遺址將江蘇文明史推進了1500年左右,填補了淮河下游史前文明的一段空白,被譽為江蘇文明之根。順山集遺址在環壕聚落、圓形地面式房址、使用磨盤、磨球等生產工具、種植水稻的生業方式等方面具有鮮明的文化特色。根據其固定的陶器組合、自身獨特的文化面貌、明確的時代分期,該遺址的文化遺存被命名為順山集文化。規劃將在遺址原址建一座集遺址本體保護、生態環境建設、傳統農業生產等為一體的考古遺址公園。[6]
風土人情
漁民刷鍋
從前,洪澤湖有家漁民老夫婦,很窮,只有一條破划子和一隻破鍋。一天,老兩口過洪澤湖,想到集市上買點口糧,再買口小鍋。小船靠岸到集市上買東西時,但見店裡和雜貨攤的人都不答話。老頭很生氣,眼看天已傍晚,一急之下,便到糧行里抓了一把小穀米,又在雜貨店裡拿了一口小鍋,轉身就往船上走,賣東西的人並不追趕向他要錢,漁夫很是奇怪。
上船以後,只見四周茫茫一片全是水。老兩口這才明白這是泗州城。第二天早晨,漁夫發現帶回來的小穀米變成了鮮魚。老兩口喜出望外隨即將魚抬到市上賣了,又買回此米,高高興興回到船上準備燒飯後,揭開鍋蓋一看,鍋里飯菜都有,老兩口靠這口鍋生活好長時間。一天,老漁婦將鍋放到水裡想刷個乾淨,可是,鍋一入水就不見了。因此,洪澤湖的漁民刷鍋不再把鍋放到湖裡刷了。這種風俗習慣流傳至今。
管鮑分金
街西頭原先有個構造簡單、四面圍牆,無門入內的亭子。亭子的東、西、南三面各有石碑一塊,相傳是歷代人民為紀念管仲、鮑叔牙分金所建。
東周列國時期,管仲和鮑叔牙是一對好朋友,兩人合夥做生意。一天,走到泗洲城北三十里的地方,見路邊有一根金條,兩人坐地等待失主。一直等到天晚,不見有人來找。便叫一從人看守。他倆找村莊住下。從人是一個私心很重的人,見主人離去,心中大喜,欲拾金條為己有。誰知他剛彎腰拾金,金條卻不見了,只見一條赤蛇向他撲來,嚇得直喊救命。碰巧有一農夫路過,揮鋤向蛇一擊,將蛇斷為兩截。從人怕不好向主人交待,只得逃走。
第二天,管仲鮑叔牙又到此處,見金條已斷,沒有了從人,心中生疑。農夫下田也到此處,見斷蛇成金,大驚。雙方說明昨天的事情,農夫道:「真是天賜二位也!.」農夫拾起金條,將長的一截給管仲,短的一截給鮑叔牙,說道:「兩位穿戴有別,必貧富不等,非老漢分配不均也!」管仲和鮑叔牙道:「你短衣小帽,更貧之,你應受之。」農夫笑道:「天未賜我,豈能受之。」管仲和鮑叔牙道:「天賜金於地,地方鄉民應受之。」隨把金條分給了南北兩個村莊的鄉民。後人為了紀念管鍾和鮑叔牙這種大公無私的分金精神,自籌錢款建了一個亭子名叫「管鮑分金亭」亭子南面立石碑一塊,上面書有五字:「鮑分金亭處」。並將南面的村莊命名為「管公店」,北面的村莊命名為「鮑家集」。由於「管公店」得到的金條比「鮑家集」的金條長,故後來的管鎮比鮑集富裕。
明初,山東有個王員外,生有二子,娶妻以後,員外將財產分給兩個兒子。小兒子以為分家不均,大吵大鬧,全家不得安寧。王員外大罵兒子無理取鬧,只恨自己生了不肖之子。兒子見父親不予理會,便離家外游。一天,來到分金亭乘涼,聽了管仲、鮑叔牙分金的故事,自覺有愧,便回家不鬧。王員外見兒子改變,真是謝天謝地,燒香拜佛。後知其因,便對管鍾、鮑叔牙感恩不盡,在亭東面立石碑一塊,碑上刻有一首《滿江紅》,贊管鮑分金。
明末,因年久失修,亭子破爛。附近鄉民上書州里,要求重建「分金亭」。州里撥重金給泗洲縣令趙鏡元。趙鏡元貪污無度,將分金亭草草重砌,四面堵塞,遊人不得入內。趙氏雖為貪官卻又好大喜功,在這亭西豎石碑一起,碑文大意是:春秋反覆,唯我留古蹟;此道千古,願今有繼人。趙鏡元在此想垂名千古。誰知碑豎不久,周圍百姓便將碑上「趙鏡元」和他的碑文等字鑿去。可見自古以來百姓都恨貪官。
抗日戰爭時期,彭雪楓師長率領新四軍四師來到洪澤湖畔,曾特地和官兵一起到亭前聽群眾講述分金亭的故事,並留詩一首:
五略貫諸侯,英明萬古留,
分金遺蹟在,精神足千秋。
今管鎮鮑集已是盱眙地界,
但管鮑分金的精神在泗洪經久不衰,成為一種經典。
地方特產
泗洪大棗
棗,又稱「霸王棗」、「上塘貢棗」。所謂「霸王」,是因其個大、味甜、質優,在當地棗類中獨呈霸氣,故稱「霸王棗」。又因此棗早年即成為上塘鎮一帶名優特產,曾被選為貢品,故又稱「上塘貢棗」。
泗洪大棗果實呈圓形,果頂凹陷,果面不平,單果平均重45克,大者71克,成熟為深紅色,果肉酥脆甘甜,成熟後遇雨不開裂口。
經有關部門測定,泗洪大棗含可溶性固形物在30.5%以上,蛋白質2.2%,同時含有鐵、磷、鈣等礦物質和多種氨基酸及維生素,每百克鮮棗中,含維生素Bl0.06毫克、維生素B20.04毫克、維生素C580毫克、維生素P3000毫克,因此,泗洪大棗有「活維生素丸」的美稱。
泗洪大棗花期長,花量極多,是優質的蜜源;棗木為優質硬木,是雕刻、製作家具以及車、船重要部件的首選材料;棗皮可入藥;棗核是生產活性炭的好原料;劣質果可提取香精;棗樹的嫩葉可加工為保健茶葉。
洪澤湖大閘蟹
位居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西岸,據有40%的洪澤湖水面,為螃蟹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螃蟹養殖歷史悠久,洪澤湖大閘蟹更是聞名遐邇,其蟹體碩大、殼青肚白,雄者脂白如玉,雌者脂黃如金,每到金秋,螃蟹即成為美食家們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洪澤湖大閘蟹殼似蛋形,蟹肚潔白如玉,營養極為豐富。據有關部門測定,每百克洪澤湖大閘蟹的蟹肉中,含蛋白質14克、脂肪5.9克、碳水化合物7克、熱量39千卡、鈣129毫克、磷145毫克、鐵13毫克、核黃素0.71毫克,與同量的瘦豬肉相比,螃蟹的碳水化合物、鈣、鐵的含量,分別是豬瘦肉的6.1倍、1.2倍、32倍。蟹殼可以人藥,有散淤、續筋、接骨、抗結核之功效。
泗洪的洪澤湖大閘蟹,現已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為了打出自己品牌,泗洪縣沿洪澤湖周邊圍網養殖的仿野生大閘蟹,已經由國家工商部門登記註冊為「金水」牌洪澤湖大閘蟹。
天崗湖銀魚
銀魚產於水質清淡、無污染、水生植物較為豐富的天崗湖區,銀魚身長一寸左右,通體光滑晶螢,玲瓏剔透,如冰雕玉刻,不見腸骨。銀魚的頭部有兩個極小的黑眼睛,眼周鑲有金色的眼環,它雖然是水生動物,但其實更像是一件經過加工的精美工藝品。
每年的陽春三月,成年銀魚結伴遊往天崗湖的淺水區,將卵產在蘆葦和水草上,隨着水溫逐漸升高,魚卵孵化為幼魚,開始捕食水中浮游生物並逐漸長大,六到七月,是銀魚的捕撈最佳時期,捕撈後曬乾魚體水份妥善保存。
天崗湖銀魚肉質細膩,潔白鮮嫩,營養豐富,經有關部門測定,每百克銀魚中含有蛋白質8.2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1.4克,鈣250毫克,磷102毫克,鐵0.5毫克,同時還含有維生素B1、B2、尼克酸等多種營養成份,可烹製出多種味美可口的菜餚和鮮湯。
銀魚乾在烹製前,先用溫水浸泡,然後與雞蛋合炒,鮮嫩味美;文火干炸銀魚,色澤金黃,香鬆脆酥;用銀魚悶蛋,肥、香、鮮、嫩;以銀魚作餡,製作銀魚包子,其味更佳;以銀魚作湯,味道鮮美,聞之生津。由於銀魚的營養價值極高,且易消化吸收,是老人、產婦、病人、兒童的營養佳品,港澳同胞和外國友人在食用天崗湖銀魚後也讚不絕口。
天崗湖銀魚是泗洪地區稀有的水產品,它與「雙溝大麯」、「空心掛麵」並稱為「泗洪三寶」。
風景名勝
洪澤湖濕地公園(AAAA)位於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西岸,總面積3萬畝,依託75萬畝洪澤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陸地觀光道路15公里,水上景觀航道30公里,是華東地區面積最大、生態系統最完整的內陸淡水濕地公園,先後被評為長三角世博之旅示範點、中國十大生態休閒基地、江蘇省省級自駕游基地、「2016中國最美旅遊景區」等。公園內已建成萬畝蘆葦迷宮、千荷園、洪澤湖魚族館、水生植物園、國際垂釣中心、博物館等特色景點30餘處,「春走芳草地、夏繞碧蓮池、秋賞蘆花黃、冬觀萬鳥飛」,正是洪澤湖濕地公園一年四季最美的寫照。
洪澤湖濕地溫泉度假村
洪澤湖濕地溫泉度假村(AAA)位於泗洪縣陳圩林場,四周環繞萬畝水杉林,草木蔥蘢、空氣清新、百鳥鳴和、清幽怡人,是一個綠色的天然氧吧。度假村是集商務、旅遊、度假、養身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接待基地。溫泉井底溫度70攝氏度,井口出水溫度達52攝氏度,日出水量達3500立方米,富含鍶、溴、鋰、碘、偏硅酸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尤其是鍶含量極高,經國家權威部門認證屬於鍶型醫療熱礦泉,為我國罕見的珍稀溫泉——鍶泉。
洪澤湖濕地觀鳥園
洪澤湖濕地觀鳥園(AAA)位於泗洪縣城頭林場,園內森林繁茂、空氣清新、候鳥群集、野趣濃郁。建有名貴樹種園、鄉土植物園、休閒生態園、農家採摘園等景點,是集森林觀光、會議旅遊、休閒度假、拓展訓練、參與性娛樂為一體的湖濱特色公園。其中,有鳥類194種,每年有數十萬隻白鷺到此繁衍生息,是中國最大的鷺鳥、翠鳥攝影基地。
穆墩島景區
穆墩島景區(AAA)位於泗洪縣半城鎮,是洪澤湖上唯一的人居島嶼,地理位置獨特,資源豐富,環境優美,是洪澤湖上一座天然的「桃花源」,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漁鼓舞」的發源地和傳承基地。島上陸地面積1.96平方公里,湖上有千畝蓮花池,萬畝螃蟹塘,是欣賞大湖風光、體驗漁家文化、品嘗漁家美食的理想之地。
柳山湖景區
柳山湖景區(AAA)位於泗洪縣石集鄉,景區擁有神奇的地下山、地下湖等自然風光和千年漢墓、神秘石棺、興雲寺等豐富的人文資源。建有佛教文化區、象棋文化區、拓展訓練區、百果採摘園、兒童遊樂園等景點,是融文化旅遊、觀光休閒、農家採摘、拓展訓練於一體的休閒度假景區。
稻米文化館
稻米文化館(AAA)位於泗洪縣石集鄉,由泗洪縣人民政府和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聯合設計建造,外觀呈米斗型,寓意「天下糧倉」,是目前江蘇省內單體面積最大的稻米文化展覽館。展館主要介紹了稻米的起源及泗洪著名的稻米品牌,同時,展示了在泗洪縣梅花鎮順山集遺址挖掘出的碳化稻。碳化稻經北京大學C-14檢測,距今約8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