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火山下的獨山子(漠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泥火山下的獨山子》是中國當代作家漠風寫的散文詩。
作品欣賞
泥火山下的獨山子
在西部天山,我常想起那類似於泉眼的火山口,那沒有岩漿只有泥漿湧出的奇觀,就像沉默的山在說着我們無法聽懂的語言。每次到獨山子我都有這種感覺,獨山子是沉默的,但是,獨山子更像一座沸騰着的火山。
這是一座石油城,從二十世紀初,一種黑色的液體從泥火山下流出,於是,這座沉默的山體,像一把火,一直在燃燒。然而,在新疆以外,知道獨山子的人並不多,因為她至今還是克拉瑪依市的一個區,儘管她距離克拉瑪依有着一百五十公里,這種城市的管轄也許在全國都極為罕見,但是,獨山子就是獨山子,她有着比克拉瑪依還要早的歷史,1936年就有了獨山子油田。今天的人們很少知道獨山子油田,這主要因為50年代克拉瑪依油田的開發,獨山子油田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只有她身後的泥火山還銘記着那一段輝煌。如今走進獨山子,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座平靜的小城,煉油廠、乙烯廠是這座小城的脊樑,環環繞繞的輸油管道像這座小城的血管。這是一個美麗的小城,儘管今天還沒有稱作市,但她已經具備了城市的規模,寬闊乾淨的馬路,排列整齊的樓房,一切都是按規劃設計。城區由若干小區組成,它們就像一塊塊的積木,五六萬人口生活在被劃定的積塊中,顯得安靜而有序。
每次到獨山子,我都為她的平靜生活而感動。這裡廠區和生活區有着嚴格的區別,平時到了獨山子很難見到人,只有早晚上下班時可以看到人流,大家都是來去匆匆,讓人感到這是一種高節奏的生活。我曾經去過她的廠區,不管是煉油廠還是乙烯廠,現代化程度都非常高,工程技術人員一般都坐在電腦前,工作間被布置得像花園,這種工作環境和我想象的一點也不一樣。獨山子這兩個企業都是國家大型企業,在人們的心目中是有錢單位,所以,在八十年代曾經吸引了大批的優秀人才到獨山子創業,這其中就有我的老師和同學。我第一次去獨山子是看我的大學老師,他們大多是六十年代的老三屆,當時去獨山子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家屬農轉非問題,沒想到獨山子連他們家屬的工作都解決了,這讓那些像我的老師一樣的這一批人很感動,並下決心要在獨山子干一輩子,最讓我的老師們感動的,廠方不但按他們的專業和學歷職稱安排了相應的職位甚至領導崗位,連住房子都按知識分子政策進行了落實,這是他們連想都沒有敢想的。我的老師說,他這一生最慶幸就是來獨山子,因為這裡能把人當人看。
獨山子的人均收入在全國也許是前位的,因為他們是石油企業,同時獨山子還有一個良好的教育體系,中等專業、技術專業、中小學校是獨山子最闊氣最漂亮的單位,這裡有一支從全國各地挖來的優秀教師隊伍,其他地方無法比。其實說到教育問題還是一個錢字,在全國的許多企業里,一直存在着企業辦社會問題,現在企業效益不好,而把學校當做了累贅,可是在獨山子,她的決策者把教育始終放在與企業共同發展的位置,這是不多見的,而能夠把送出去上完大學的人才,再能吸引回流到本地工作就更難能可貴了,這一點獨山子做到了。其實,獨山子如今依然吸引着大量的優秀人才,許多人並不完全是衝着高收入,關鍵是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受教育環境,人們在干好事業的同時,也解除了後顧之憂。如今我的幾位老師的孩子幾乎都上了大學,許多走上了工作崗位,不管在哪兒他們都會驕傲地說自己是獨山子人,這也許是他們對自己生活過的小城最好的褒獎。
去年我在獨山子參加一個總編會議,在此小住幾天,一下子感到獨山子陌生起來,城區變大了,好似有與奎屯市銜接的趨勢,街上的行人依然很少,只有乙烯廠燃燒的天然氣火苗像一面永遠飄揚的旗幟,時時的微風從泥火山上吹過,儘管是一座油城,卻沒有一絲的污染,就連夏天的蒼蠅蚊子也很難見得到。朋友說,我們如果生活在這裡多好。[1]
作者簡介
漠風,陝西神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