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泰兴镇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地处川西平原腹心地带,在毗河沿岸和龙泉山脉的浅丘边沿,浅丘平坝各半,是著名爱国将领王铭章的故乡。
泰兴镇南北长约8.5公里,东西宽约8公里,面积29.05平方千米,有6个社区5个行政村,人口35390人(2017年)。
兴业大道(新石路)横穿全镇,成金青快速通道纵贯全镇。境内有成绵高速进出口,马超东路延线。宝成复线及达成铁路横贯全镇,全国第三大站西南最大的货运编组站——成都北编组站坐落其中。镇内基础设施完备,经济开发条件配套,交通运输方便快捷。[1]
建制沿革
泰兴镇,明朝时为美泉乡,因境内有“美泉”得名。清初新都全县划为6村20甲,泰兴镇现辖的普河、瓦窑、张庵、凉水等村当时属吴村二甲;高筒、瓦窑部分当时属新村三甲;观东、观西、杨河、九官、议团、场镇当时属高村一甲。清咸丰时期,村甲制该为乡,设泰兴乡,因境内有泰兴场而得名,除现辖区域外,还辖今木兰镇的江西、木兰村和今三河的繁阳、三都、龙门等村。清宣统二年,新都县境划为上东、下东、上南、下南、西、北、中等7个区,当时泰兴为下南区。
1914年下南区设7个保。
1930年(民国19年)更改下南区为五区,五区下辖10乡1镇,即凉水、美泉、杨河、高观、白庙、窑坝、木兰、繁阳、三都、龙门等10乡和泰兴镇(指泰兴场及周边)。
1935年,新都县分为两个指导区(分别设在弥牟、泰兴),14个联保,将原五区划为木兰(10联保)、泰兴(11联保)两个联保,同时将原四区所辖部分区域(今普河、瓦窑)划归泰兴联保。
1940年改联保为乡,泰兴联保改为泰兴乡,下设15个保、157甲。
1956年,原属木兰乡管辖的张庵、凉水、七一、议团划归泰兴乡管辖。
1958年,推广简化字,泰兴的“泰”选用为“太”。
1982年,公社改为乡,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农业合作生产社(简称队)。
1988年改社为组。
1992年10月撤乡建镇,定为“泰兴镇”。
2006年将原先锋、高筒合并为高筒社区,美泉、张庵合并为张庵社区,凉水、七一合并为凉水社区,梨园、杨河合并为杨河社区,场镇、窑坝合并为新店子社区。
截至2015年,泰兴镇下辖6个社区,5个村,153个村(居)民小组。
地理位置
泰兴镇位于成都市北郊,地处川西平原腹心地带,在毗河沿岸和龙泉山脉的浅丘边沿,东与青白江区祥福、日新、龙王等乡镇接壤,南与本区的石板滩、木兰两镇交界,北与新都、龙虎两镇相连,西与三河镇为邻,坐落在新都区城东南5公里处。[2]
经济状况
2000年已达村村通水泥路。泰兴镇丘陵区土壤以姜石黄泥为主,平坝区土壤以大泥、二泥为主,土壤肥力中等;毗河水自流灌溉,主要河流有毗河、龙门支渠、东风渠、北干四支,全长35公里;主要灌渠有龙门支渠、东风北支一渠、北干渠、南四支渠等,全长30公里,灌溉面积达2.2万余亩;全镇共有提灌站14个,灌溉面积达2800亩,水库3个,灌溉面积达3200亩。此外,全镇农机事业发展较快,有大型拖拉机12台,农用运输车46辆,联合收割机4台,柴油机89台,农用电动机410台,机动喷雾器24台,机械化程度已有很大提高。
镇内通讯设施完善。境内建有电讯大楼,设有邮电支局,30001程控电话早已开通,移动电话和无线接入网已覆盖全镇,实现了村社都通电话;全镇能源供应充足,35千伏和110千伏双向供电网覆盖全镇,供电能力达15000伏安以上;全镇农村低压电网已改造完毕。镇内有日产1500立万米的水厂一个,村村具有方便和充足的工业用水、用电条件。日供气25000立方米的天然气站能满足全镇工业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全镇文化、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内有成都市农村重点高中一所,中、小学、幼儿园师资雄厚,都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一个占地2702平方米,新建的花园式泰兴人民医院,经上级有关部门等级验收合格。场镇村村都通有线电视。乡镇企业稳定、快速发展,镇、村骨干企业32个,建工建材、冶金、机械、化工、电缆、食品、橡胶制品、饲料等生产已形成规模。部份企业实现跨行业,多产业经营。 泰兴镇的旅游业蓬勃发展,镇内的毗河长达8公里,有自然冲积而成的河心岛屿3个,陆地面积500亩,水域面积600亩,形成了千余亩的白鹤岛生态旅游区,岛内和毗河两岸景致独特,属成都地区独有,全镇以白鹤岛生态旅游区为龙头的观光高效农业形成规模。泰兴在镇党政一班人的精诚团结、奋力拼搏下,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3]
社会荣誉
1995年被评为“四川乡镇200强”。
1998年被成都市授予“依法治镇先进单位”称号。
行政区划
2019年12月,成都市《关于龙泉驿区等15个区(市)县部分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批复,撤销泰兴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新都街道管辖,新都街道办事处驻育英路8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