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涇浜英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洋涇浜英語 |
中文名: 洋涇浜英語 外文名: Pidgin English 或 Pidgin 含 義: 中國化的英語 背 景: 洋涇是上海舊時的一條小河浜 特 點: 洋涇浜英語只有口頭形式 |
在語言種類上,「洋涇浜」是變指帶有其它語言特色的語言。「洋涇浜英語」,因舊上海灘一處靠近租界的地名「洋涇浜」而得名(以前特指是華人、葡萄牙人和英國人在中國從事貿易的聯繫語言,現已泛指)。在英語中,等義的說法是皮欽語(pidgin)。[1]
舊上海期間
上海人以前把中國化的英語就稱為「洋涇浜」英語。說到洋涇浜,就要從洋涇說起。 背景: 洋涇是上海舊時的一條小河浜,在黃浦江的東西各有一條。浦東的洋涇上世紀二十年代就已經填平。我們通常所說的洋涇浜都是指浦西的洋涇。洋涇從今延安東路輪渡口附近接受黃浦江的水,西流到周涇(今西藏南路),1840年之前,這一帶荊棘叢生,是上海老縣城北郊的主要墓地。1845年英租界建立,南界就是洋涇,1849年法租界建立,其北界也是這裡。英租界在北岸修築了沿河的「松江路」,法租界同樣修築了南岸的「孔子路」。所以這裡作為上海英法租界的界河,迅速熱鬧起來。 含義: 實實在在的洋涇浜,是一條英法租界上的分界河,也是上海縣城到英租界的必經之地。 除此意義之外,因上海道與租界的協約多以《洋涇浜××章程》而命名。所以,洋涇浜也泛指洋場和租界。上海租界設立後,原來在香港、澳門、廣州以及南洋的洋行紛紛在上海開設分支機構,隨之一些作為買辦和職員的廣東人也到了租界。他們用粗通的英語充當貿易中間人,於是在洋涇浜附近出現了一種語法不准,帶有中國口音的英語,稱為「洋涇浜英語(Yang King Pang English)」。 同時上海其他籍的商人為了爭取與外商直接達交道,紛紛學習英語。一些出版商也乘機趕印了一種以中文讀音注音的英文速成手冊,直接就叫《洋涇浜英語手冊》。所以洋涇浜又特指用中文音譯的英文。開始洋涇浜英語多以廣東地方的發音為準,以後隨着寧波商人的大量湧現,逐步以寧波方言發音來注音。 例如下面的竹枝詞,就要用滬語或寧波官話發音才能辯明意思: 好法身而沙發身, (how fashion 而so fashion) 如此如此脫羅真。(脫羅 true) 勃朗由與勃朗妹, (belong you 與belong me) 是爾是我亦是人。 衣裳楚楚語陪陪, (by and by) 考姆陪陪歇歇來。(come by and by) 多少洋行康八杜, (comprador) 片言茹吐費神猜。 清晨見面谷貓迎, (good morning) 好度由途敘別情。(how do you do) 若不從中肆鬼肆, (squeeze) 如何密斯叫先生。(mister) 滑丁何物由王支, (what thing you want) 哀諾王之不要斯。(I no want) 氣煞外邊窮苦力, (coolie,源於印地語) 一言不識獨傷悲。 還有一段《洋涇浜英語手冊》,大家讀過就會認為原來它也就是「沙鹹魚沙(so and so)」了。 來叫克姆(COME)去叫谷(GO), 是叫也司(YES)勿講拿(NO), 一洋元鈿溫得拉(ONE DOLLAR), 廿四銅鈿吞的福(TWENTY-FOUR), 翹梯翹梯喝杯茶(HAVE TEA), 雪堂雪堂請儂坐(SIT DOWN), 紅頭阿三開潑度(KEEP DOOR), 自家兄弟勃拉茶(BROTHER), 爺叫發茶娘賣茶(FATHER / MOTHER), 丈人阿爸發音落(FATHER IN LAW)。 其他如阿木林(A MORON),混槍勢(混CHANCE),碼子(壽頭碼子,小刁碼子等,MOULDS),嗲(DEAR),拉三(LASSIE),大興(DASHY),噶三壺(GOSSIP),癟三(BEGSIR),戇大(GANDER),接領子(接LEADS),扎台型(扎DASHING),邋遢(LITTER),蹩腳(BILGE),骯三(ON SALE),三明治(sandwich)等等,都已經融入了日常生活。 洋涇浜英語的特點: 1)洋涇浜英語只有口頭形式,沒有正規的書面形式。這是因為洋涇浜英語是說漢語和英語的人們在交往中隨處形成的,沒有統一的形式和規範,變體很多。 2) 洋涇浜英語的語音的發音特點受漢語音系的影響。由於漢語不少方言語音中只有[l],沒有[r],洋徑洪英語的語音也往往用[l]來代替[r],例如將room [ru : m] 讀成[lu : m];將all right讀成[ɔ: l lait]。漢語的音節一般不用輔音結尾,洋涇浜英語常常將以輔音結尾的詞加上一個元音,如make [meik]讀成[meiki:],將make變成了makee,同樣將much變成了muchee。 3) 詞彙成分基本來自英語,但採取簡縮的策略。詞彙的主要來源仍是英語,只有極少詞彙來自漢語或印度等地。來源於漢語最常見的是chin-chin(表示打打招呼、邀請)和chow chow (表示吃或食物)。此外還夾雜英國人從印度等地帶來的詞,如chit(信、帳單),godown(貨棧)。常用詞的使用範圍比英語詞大得多,這是由于洋涇浜英語對詞彙採取了簡縮遁辭和迴避的策略。如,用catcheel(=catch)表示「得到」。 4) 個別英語單詞以錯誤方式被頻繁使用。據研究,中國的洋涇浜英語只有大約700個單詞,所以一個詞不得不兼有原先幾個甚至十幾個英文單詞的意思。例如,「belong 」(屬於)這個英語單詞在洋涇浜英語中用得很頻繁,一個詞代替幾個漢字、十幾個漢字甚至幾十個漢字用。例如:「You belong ploper」(你好嗎?) ploper就是proper;「How muchee belong?」(多少錢?) muchee就是much。真正造成belong一詞使用頻率特別高的原因是,在洋涇浜英語中,連繫動詞to be以及它的各種形式都不存在,一律用belong代替,如 I am、you are,he is統統說成I belong、you belongest、he belongs。如果要說「對不起」,並不說「I am sorry」,而是說 「My belong,sorry」。如果要說「他現在在中國。」不說 「He is in China now 」,而是說「He belong China-side now」。在洋涇浜英語中似無give一詞,要表示「給」這個意思時,常用「pay」。受漢語量詞的影響,piecee (piece) 這個詞的使用很廣,洋涇浜英語說two piecee book,而不說two books;用side和time表示空間和時間,用top-side表示」above」(上邊,上面),用nother time表示 「again」(再一次)。 5)洋涇浜英語的語法特點就是沒語法,即未形成獨立的語法體系,我們無法依一定的規則、句型和詞法來複製和擴充它。另外,洋涇浜英語雖被冠以「英語」之名,但它受漢語的影響較受英語的影響要深。它似乎寧可服從於漢語表達習慣和詞序,而不肯遵從英語的基本語法,置英語的數、格、人稱、時、體、態等基本造句結構於不顧。也正是這一特點使它有別於現在常提到的Chinglish(中國式英語)。中國式英語雖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但畢竟符合英語一般語法規則而洋涇浜英語既不符合英語慣用法,也不符合一般的英語語法。例如,「這不關我的事。」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It『s not my affair.」 或 「It’s none of my business.」 Chinlish 可能會說: 「It’s not concerning my thing.」 而在洋涇浜英語中則會說: 「No belong my pidgin.」 在人稱代詞的使用上,這一特點尤為明顯。例如,在洋涇浜英語中my就是I、we、mine、ours等人稱代詞的同義語。因此,「我不能」被說成「My no can」,「我們什麼也不要」說成「My no wants」。 貢獻:在中國,洋涇浜英語曾經存在近二個世紀之久,並在近代對外貿易、外交和文化接觸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影響極為深遠。作為通事用語,它成了當時通事們與外國人進行交流的必要工具。
現代狀況
現代社會在中國學生當中日益盛行的新「洋涇浜」英語,也即「怪味英語」或「怪調英語」,是中國學生在語音層面上出現的在英國英語中夾雜美國音或在美國英語中夾雜英國音的一種「混血兒」的現象。這種「怪調英語」一般都是通過有意識的學習行為而出現的;是學生們在中學所學英國英語的基礎上,再受日趨流行的美語課本、美籍教師、美語課堂或傳播媒介的廣泛影響所產生的變味英語。最主要的原因則是中國英語教學中前後不統一的教學內容和未採用一致的語言系統和教材體系(如書面材料和音像材料等)。 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儘管有一些明顯的語音、拼寫、詞義和語法差異,但它們並不是兩種不同的語言,而是同一種語言在不同地區和社會環境中的變體。美國英語源於英國英語。這兩者之間絕無優劣之分。這兩種英語體系的語音區別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在英國標準音中,字母r在元音前才發音。如:real,而在輔音前或詞尾時不發音;但在美語中,r在輔音前和詞尾都發明顯的捲舌音,如farm [fɑ:rm ] ,car [kɑ:r]。 2) 非重讀字母e,在英國英語中讀音是[i],而美國人卻常讀[e]。如美國人將except讀作[ek'sept],英國人讀為[ik'sept]。 3) 詞尾ile在美語中讀作[ әl] 或 [i:l ],而英國人讀為[ail ]。比如:hostile在英國讀作['hɒstaɪl ],在美國讀作['hɑstәl ] 。 4) 有時使用相同的音標,但發音情況卻不同。例如,當清輔音 [t] 夾在兩個元音之問,前一個是重讀元音,後一個是非重讀元音時,如writer,美國人習慣將清輔音濁化為閃音[ɾ],所以writer和rider發音幾乎相同。 5) 美國人說話往往把非重讀音節中的元音都讀出來,如history讀為['histәri ] ;英國人卻習慣省略其中的音節,讀為['histri ]。 6) 有些詞雖在美國英語和英國英語中詞義和拼寫相同,但是發音不同,如tomato:[ tә'mɑ:tәʊ ] (英音)/ [ tә'meɪtәʊ ](美音)。
參考來源
- ↑ [ https://kuaibao.qq.com/s/20200420A0OZBN00], 看點快報,2020 -04-21
[[Category: 000 總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