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子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洪子诚 | |
---|---|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
出生 |
1939年 广东揭阳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北京大学中文系 |
职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作家的姿态与自我意识》 |
洪子诚,男,1939年生。广东揭阳人。1961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91~1993年在日本东京大学讲授中国当代文学等。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中文写作、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新诗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著有《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作家的姿态与自我意识》、《当代中国文学概观》、《中国当代新诗史》等著作,多次获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科研成果奖[2]。
人物简介
男,1939年4月生。广东揭阳人。在家乡读小学、中学。195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61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1978年评为讲师,1985年评为副教授。1993年评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2002年退休。1991~1993年曾在日本东京大学讲授中国当代文学。1998年曾任中央电大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与历史学学科组成员。主要从事中文写作、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新诗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其著作多次获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科研成果奖。
主要著作
《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作家的姿态与自我意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当代中国文学概观》(与张钟等合著,1979初版,1986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新诗史》(1993,与刘登翰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修订版,2005,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概说》(香港青文书屋1997年)
《1956:百花时代》(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中国当代文学史》(1999,北京大学出版社)
《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讲稿》(2002,三联书店)
《我的阅读史》(2011,北京大学出版社)
另与么书仪合著散文随笔集《两意集》。
主要论文
《关于五十至七十年代的中国文学》(《文学评论》1996年第2期)
《"当代文学"的概念》(《文学评论》1998年第6期)
其著作多次获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科研成果奖。1982年任中央电大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主讲教师并参加编写教材《中国当代文学讲稿》(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年)。1986年任中央电大中国文学课程主讲教师,参加编写教材《中国文学(当代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1987年再次担任中央电大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主讲教师,参加编写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1998年任中央电大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与历史学学科组成员。
人物年表
1939年生。广东揭阳人。在家乡读小学、中学。 195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1961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至今。
1982年任中央电大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主讲教师,并参加编写教材《中国当代文学讲稿》(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年)。
1986年任中央电大中国文学课程主讲教师,参加编写教材《中国文学(当代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1987年再次担任中央电大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主讲教师,参加编写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
1991~1993年在日本东京大学讲授中国当代文学等。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1998年任中央电大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与历史学学科组成员。
学人轶事
1965年秋天到1966年上半年,洪子诚和学生一起,在北京近郊农村的朝阳区小红门参加"四清"("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那时,洪子诚毕业留校任教已有四个多年头。6月1日,中央电台广播了聂元梓等人写的大字报后,学校很快派进"工作队",并要立即返回,参加"文化大革命"的运动。踏入校门,看到到处贴满大字报,到处是骚动激昂的人群:这很有点像我想象中的或从文学作品看来的"法国大革命"(或俄国"十月革命")的样子。按当时的规定,洪子诚不再到学生的班里去,而是返回教研室,教师集中学习、开会。 6月上旬的一天,洪子诚任班主任的那个班的一个学生干部来到洪子诚的宿舍。敲开门后,站着,且神情严肃地通知,下午去参加他们的班会。洪子诚问会议的内容,他不肯坐下,也没有回答便径自离开。下午两点洪子诚来到32楼,楼道里贴满了大字报。也有关于洪子诚的,还配有漫画,好像是契诃夫小说中的人物凡卡在跟洪子诚说着什么--《凡卡》是洪子诚给他们上写作课时分析过的文章。洪子诚来不及细看,屋里出奇的安静;都看着洪子诚,却没有人和洪子诚打招呼。洪子诚看到床的上下层和过道都坐满了人,只有靠窗边空着个凳子:意识到这是洪子诚的座位。便低着脑袋,匆匆走到窗边坐下。
洪子诚 | |
---|---|
洪子诚教授 |
这时,主持人宣布:"今天我们开班会,对洪子诚同志进行批判。"这突如其来的"批判",和突如其来的"同志"的称呼,顿时使洪子诚陷于慌乱之中,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的脑子里一片空白。接着便听到"洪子诚你要仔细听大家的发言,老老实实检查自己……"的话。于是,洪子诚几乎是下意识地掏出笔记本,转身面向桌子做着记录。从批判发言中,洪子诚逐渐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是什么。一是在教学中,散布资产阶级毒素,特别是小资阶级情调。另一是当班主任犯了"阶级路线错误",重用出身反动阶级家庭的学生;不错,支部和班会干部大部分出身革命干部和贫下中农家庭,但"洪子诚没有真正依靠我们,思想深处是喜欢那些少爷、那些小姐的"。发言有的尖锐激烈,有的语调措辞却有些迟疑;前些天还称洪子诚老师,现在当着洪子诚的面,不知怎样才能做到理直气壮呼洪子诚的名字。桌子是靠墙放的,这使洪子诚记录时可以不面对学生,情绪也因此稍稍安定。 洪子诚非常低调,甚至在众人前显得有些羞涩。他常说自己怕见陌生人,曾印过两次名片却发不出去,遇到非常困惑苦恼的事时就会说"先吃饭睡觉然后再说",每每这时他的样子非常有趣。听他的学生们讲,他讲课讲了几十年了,上讲台还是有点紧张。听说有一年洪老师监考,看到有人打小抄偷偷地拿出纸条来看,被洪老师看到,他自己先脸红起来。洪老师每次参加学术会议,都要认真地准备发言稿,不然他就不参加。
作为知名的北大教授,洪老师的认真很令人感动,他给编辑部投稿,总要几次地修改,就是发现有错字,他也要写信告之。有时还会在信中说:"给我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如果委托洪老师组稿,编辑部是最省心的,他会把一组文章都编辑好,并且把每个人联系方式很详细地写在后边。很难想象这样一位老教授,还会做这么细致的工作。因为做得好,谢冕他们的好多事都要托洪老师来做。
只要洪子诚与谢冕、孙绍振、孙玉石等几位在一起时,他们相互的调侃、相互揭老底、相互的嘲讽能让人笑破肚皮。在他们几位老同学中,洪老师在吃饭和穿衣服方面是最讲究的。他的衣服大多是那种看上去朴素内敛的麻质地的,他讲究舒适大方。同时,洪老师也是非常浪漫的,学生们背地说他很"小资"。
人物评价
洪子诚是位有性情的学者,他的学术文章大多都带有个人阅读的经验和情感在其中。在《问题与方法》一书中还保留了不少他在课堂上对个人生活小事、爱好、性情的表白。面对当代文学批评界普遍责难的创作,他提出"研究者首先应该做的工作也许是反省自己的认识能力"。在洪子诚的著作和言行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种严于自省的品质。这在盛行以骂人为乐、以狂傲为荣的时代风气里,尤为可贵。当代文学是一门很容易陷入浮躁的学科,洪子诚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一种沉静的心态来从事这项工作,没有超常的定力是做不到的。
参考来源
- ↑ 北大教授钱理群、洪子诚为孩子精选童诗,暑期亲子共读,强势推荐 ,个人图书馆, 2019-08-08
- ↑ 洪子诚 ,豆瓣网, 200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