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浅记沈阳(刘克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浅记沈阳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浅记沈阳》中国当代作家刘克庆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浅记沈阳

旅游的人大多是走马观花地看看景致,在陌生的地方浮光掠影地感受一下新鲜,充其量看到的是表象,不会有太深刻的见识。我也是这样,故把在沈阳见到的想到的写了下来,称作浅记……

1

在沈阳站下了火车,接站人就联系上了我们,很快就坐上小车向酒店驶去。车跑得不快,但也不堵。透过车窗,我们看到了古色古香的北陵公园大门,也看到了沈阳城的街景。

在一个宽阔的立交桥下,有近20张桌子,约有100多人在安闲地打着扑克、搓着麻将,全然不顾身旁你来我往的车流。我想这时的气温30度左右应该有的吧,打扑克、搓麻将的人难道不热?再者这个时段正是上班时间,这么多闲人玩着,他们是退休人员还是未上班人员?如果将来各行各业都用上了机器人,是不是闲人会更多?

安顿好酒店房间,我和发祥兄带着夫人决定到街上走走,步行到十字街口,发现有几摊人在打扑克。只不过这些人在边玩边做广告,只见有个人臂上挂着白牌红字招牌,上面写着:“干零活、水暖、电工、防水、通下水道”等。还有一伙人干脆将随身带的招牌铺在地上,不管不顾地在路边打起扑克来。那块地面上的招牌和随身挂的招牌大同小异,只是多了“水钻、杂活、地砖”等字样。边玩边等活,屙屎逮虱,两不耽搁。不用说,他们是乡下来沈阳城揽活的农民工。

2

沈阳博物馆的入口已经关上玻璃门,看来我们来晚了。出口保安拦着,能出不能进。在说明我们是外地游客明天就要走的情况后,保安开恩打开出口栏杆,让我们进去抓紧看一会,再有20多分钟就要闭馆了。我们一行四人急忙进入展厅,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楼。还好,看到了清代皇太极宫内的雕花家具,有雕龙雕凤的独板红木长条几,红木炕桌,红木古玩架,金镶玉珍宝箱,凸雕屏风等等,雕刻工艺精美,器物精良。

在“戒得堂”内,陈列着紫檀浮雕山行图,楼堂亭榭图等等。另有凸雕的乾隆御笔四条屏书法,材质也为红木。如此众多的国宝级精细红木雕,每件都价值不菲,而堂号却称“戒得堂”,真不知堂里“戒得”了什么。

3

眨眼日落,归寝尚早,便打听沈阳哪里夜市热闹,有市民推荐北市场,于是一行人打的前往。

北市场果然人潮涌动,灯火辉煌。铺天盖地灯笼挂,夜空彩凤盘旋飞,小吃店门庭若市,烧烤摊生意兴隆。

戏台上锣鼓家伙咚锵响,戏台下俊男靓女傻傻噍。啥虫拱啥木头,我和发祥兄都是书法爱好者,对戏台上的表演似乎兴趣不大,便带着夫人移步前行,在稍偏僻处发现了一家主题书房。

只见这家书房门口两边陈列着醒目的黑底白字甲骨文,向店内瞟去,厅堂阔大,约有两百平方米,墙上挂有雕刻的甲骨文字、书写的甲骨文字。如“羊、牛、马、猪、犬、鸡”等,象形象物,古朴高雅,夺人眼球。问店家可拍照否?准许后便举起手机拍个不停。

二楼有阅读区,上楼脱鞋,落座静声,捧书阅读。读者可端端正正坐凳阅,可半躺半靠侧身阅,也可地板屈膝盘腿阅。赤脚走路无声息,心沉在渊读真经,好一个神仙境界。

文创交易区更是字的世界,甲骨文对联、书签;书法折扇、团扇;书法小卷轴,书法纸灯笼,书法挂件应有尽有。喜吉祥的有多字组合成一字的“紫气东来”,想发财的有“日进斗金”“招财进宝”。价格有20元,30元,60元不等。虽不算贵,但买者寥寥,远没有卖25元一串的大肉烧烤生意火爆。

4

次日早晨,旅行团来到沈阳方城文化区。时间尚早,街上行人稀少,太阳好像没睡醒似的,懒洋洋地升了起来。高大的城楼门三孔洞开,却少见车流人流。

众人大致在街区转了一圈,却发现了“刘老根大舞台”建在这里。正楼四层,玉柱通天,黄瓦遮顶。楼上镶钳的文字也极具特色,一楼顶为“赶大集”“过大年”“唱大戏”九字,二楼顶干脆来个“齐得龙一一戚得咙咚锵——齐东锵”招客大字。楼顶红底金字一匾额,上书“刘老根大舞台”,落款赵本山。还别说,字写得还是像模像样的。

舞台左边有一牌坊建筑,通身红色,立柱顶托,下空上实。上下两层镶嵌着十二生肖彩色剪纸图。牌坊顶上“刘老根”三个红色立体大字,在蔚蓝色的天空下分外夺目。

低头看,刘老根大舞台的地坪砖上竟然镶嵌着一块黄铜地牌,上面铸的文字是:

刘老根大舞台,始建于1908年,曾用名“庆丰茶园”“会仙大舞台”“奉天大舞台”等。现经翻修,面貌一新,乃沈城一大文化亮点,人称不到大舞台,东北算白来,快乐二人转,伴你乐开怀。公元2007年12月。

不得不说,东北以二人转为母体,催生了众多的演艺界明星,沈阳城不光成就了当今一些知名的艺术家,还助推了小品艺术的发展和壮大。

街左的一幅巨型宣传画上赫然写着“共和国长子”的几个大字,上面列举了沈阳无数个第一。如“新中国第一炉钢水”“第一台东方红二八轮式拖拉机”“中国第一台数控镗床”“中国第一架高空高速歼敌机”“中国第一台国产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新中国第一枚硬币”“新中国第一枚国徽”,如此等等,列出了24项新中国第一。

应该说沈阳城是座英雄的城市,是一座担负着“共和国长子”重任的城市,更是新中国大厦坚实的奠基石……

5

以前只知道北京有故宫,后来才知道沈阳也有故宫,只不过此故宫比北京故宫规模小得多。

走进沈阳故宫,发现宫里建筑的主体色调和北京故宫相差无几,都是红墙黄瓦,飞檐斗拱,都是以金、蓝、绿、红颜色为基调,也都在崇政殿里挂着“正大光明”四字金匾,殿内也都有龙柱、龙椅、龙屏风。

导游讲沈阳故宫从草创到鼎盛,经历了努尔哈赤、皇太极、乾隆三个建造期。

沈阳故宫初创时较为简陋,努尔哈赤起兵征战,统一女真(满族)各个部落,奠定了大清基业。后经皇太极开疆拓土,清朝实力逐渐壮大,但当年他们在沈阳皇宫里议事,无非是大土炕上坐满了文臣武将而已。

直到乾隆皇帝在北京执政时返乡祭祖,只觉得龙兴之地的宫殿太寒酸了,才修建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

北京故宫始建于1406年,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仅建筑时间就相差200多年。北京故宫占地72公顷,沈阳故宫仅占地6公顷,其规模远没有可比性。北京故宫中轴线对称布局,沈阳故宫则分为东、中、西三路布局,具有满族特色。

建筑是外壳,内核应该是它的精神。

清朝的江山是在马背上夺取的。当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部落,其建立的八旗军的的确确是真老虎,这八旗是: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而努尔哈赤是全军的统帅,八旗的总旗主。他统领全局,调度兵马,征战四方,所向披靡,为大清帝国奠基了雄厚的基础。

旅游时看景、看物、看外貌仅仅是看热闹,看门道应该是它的内在关系。一个朝代的萌生,发展,兴盛,衰落的过程,才是主要的东西,而外部形象,固态建筑仅仅是那个朝代的印记而已。

6

大帅府是沈阳的另一处历史印记。

我一直认为今天是书写,明天是前景,而昨天才是历史。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生的意义是物质,是精神,更是时空追溯后的结论。

大帅府的大帅指的是张作霖,少帅指的是张学良。大帅府的官方名字为“张氏帅府博物馆”,再直接点干脆就叫“张学良旧居”了。这座帅府既是官邸,又是私宅,始建于1914年,其建筑风格多样,有中国传统式,中西合璧式,罗马式,北欧式,日本式等等,主要建筑有大、小青楼,西院红楼及赵四小姐楼等等。

“前政后寝”是帅府的建筑格局。前楼行政区的会议室,会客厅,办公室,办公桌,台灯,笔筒,砚台,电话机乃至蜡像做成的值班人员、警卫员等,如实地还原了大帅府当时的场景。

生活区里的张学良、于凤志乃至赵四小姐旧居的楼房,自然少不了会客厅,舞厅,餐厅,琴房,书房等。也少不了火炕,镂空隔断,床幔,窗帘,中式条几、桌椅、板凳,当然还有西式沙发,西式皮座椅等。洁白的钢琴,带喇叭的唱机,无不彰显出权贵家中的高雅奢华。

如前所述,这些经典建筑以及内在的陈设都是外表,其内核是人。

想当年张作霖家境贫寒,卖过烧饼,当过货郎,学过木匠、兽医,后投身绿林为匪,慢慢由小匪变大匪,再由大匪被清政府招安为地方官员,然后替朝廷剿灭小匪,最后统一东北成了奉军总司令,再然后又成了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成了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应该说张作霖凭着自己的胆略、谋略和军事才能成为虎踞一方的东北王,他的人生是精彩的。

历史人物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去评判,张作霖作为封建军阀,尽管他主政时在东北开矿山,修铁路,修电站,设银行,屯军垦田,守护国土,创办东北大学等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他下令绞杀李大钊等20多位革命党人却是丧心病狂的。

大帅府前的张学良铜像更引人注目,只见他一身戎装,手握腰带,目视前方,一副英姿勃勃的形象。

帅府西院的红楼建筑群是张学良执政时修建的办公场所,但未完工便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所以这个场所张学良一天也没有使用过。他主政东北时也和其父一样都在大青楼里。比如张学良处决奉系元老杨宇霆、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的老虎厅都是在大青楼里。

张学良的一生,简言之有三个看点:

一是其执政时宣布东北易帜,服从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这标志着北洋政府的结束和南京国民政府对中国的统一。东北易帜后张学良变少帅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和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

第二个看点是他和杨虎城将军共同发动了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促成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而他也被蒋氏父子软禁了54年。

第三个看点是张学良因祸得福、年高寿长,竟活了101岁,而且还得到了赵四小姐的终生相伴,成就了一段美女爱英雄的佳话。

当然还有他在不知情的背景下资助毛泽东的两个儿子去苏联生活,还有他帮助美国记者斯诺去延安采访毛泽东等等事例,都得到了史学界的认可。

我以为沈阳的大帅府如果没有张氏父子的传奇经历,充其量不过是一处豪华建筑

行读沈阳不足两天时间,浮光掠影,步履匆匆。好在科技发达,余持手机拍了不少照片,也算是补充了两眼看景之不足。归来依据照片写了《浅记沈阳》,仅仅是浅记,也只能是浅记,君若想深层次的了解沈阳,还需亲自前往……[1]

作者简介

刘克庆,字慎之,河南济源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