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哲學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浙江大學哲學學院浙江大學哲學學科歷史悠久,文脈流長,學科初創於20世紀三十年代的浙江文理學院和之江大學。1947年在竺可楨校長的推動下,由近代著名哲學家謝幼偉主持,原國立浙江大學正式創建哲學[1]系。
學院簡介
原杭州大學哲學專業創建於1959年,1980年9月杭州大學哲學系正式建立,隨後取得哲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和外國哲學博士點。1987年3月,原浙江大學哲學系也實現了獨立發展,相繼獲得了思想政治和自然辯證法兩個學科碩士[2]點。
1998年四校合併,以原杭州大學哲學系與原浙江大學哲學系相關教師為主體,組成新浙江大學哲學系,隸屬於人文學院。2021年11月24日學校實現人文學院體制機制改革,正式籌建哲學學院,2022年12月15日哲學學院完成籌建正式成立。在近百年的歷史中,馬一浮、熊十力、牟宗三、謝幼偉、嚴群、沈善洪、夏基松等名師大家都曾任教於此。
學科建設
經過近百年的積累與發展,浙大哲學學科齊全。學院現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並建有哲學博士後流動站。哲學學院對應哲學學科門類,下設8個二級學科: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科技哲學、倫理學、邏輯學、宗教學、休閒學(自設學科),其中外國哲學為教育部重點培育學科;外國哲學和科學技術哲學為浙江省重點學科。
學院設有外國哲學研究所、中國哲學研究所、邏輯與認知研究所、科技與社會發展研究所和宗教學研究所等5個研究所,並建有語言與認知研究中心、基督教與跨文化研究中心、科學技術與產業文化研究中心、佛教文化研究中心、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學衡國際人文研究中心、佛教資源與研究中心、現象學與心性思想研究中心、旅遊與休閒研究院、未來哲學研究院和浙江大學—盧森堡大學高等智能系統與推理聯合實驗室(ZLAIRE)等11個校級研究平台。
學院堅持延攬優秀師資,匯聚高層次人才。現有教師51人(外籍教師5人),其中含文科資深教授、求是特聘教授在內的教授22人、副教授12人、「百人計劃」研究員與特聘研究員16人,專職研究員1人,入選國家級重大人才項目7人。
學院重視學術研究對接國家戰略,成果豐碩。近五年來,新增「跨文化視野下的非洲哲學研究與譯介」、「新一代人工智能驅動的邏輯學研究」、「漢語隱喻的邏輯表徵與認知計算」、「新時代中國特色創新文化研究」、「亞洲文明特質以及人類文明多樣性研究」、「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與認知科學範式的相關性研究」等6個國社科重大項目。學院積極參與面向2030學科會聚計劃,其中,「人工智能中的意識問題研究」團隊(倪梁康)、「邏輯、認知與人工智能」團隊(廖備水)、「價值與認知」團隊(徐向東)入選雙腦計劃團隊;何歡歡深度參與「亞洲文明」學科會聚計劃。
學院堅持立德樹人,在建設一流學科的同時培養一流人才。近年來在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上着力甚著。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和第三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學院着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秉賦深厚家國情懷和現實關懷、擁有跨學科和國際視野、專業基礎寬厚、發展勢頭強勁的高端學術人才和複合創新型人才。
學院高度重視國際化[3]教育,圍繞「雙一流」目標,加快推進國際化進程。藉助於國合處的頂尖夥伴合作計劃,與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東京大學、哥本哈根大學、根特大學等一流高校的哲學學科建立了多層次的合作關係。何歡歡教授的佛教資源與研究中心通過與哈佛大學、東京大學的合作建立了佛教數字檔案館。2021年底,廖備水教授領銜建立浙江大學-盧森堡大學高等智能系統與推理聯合實驗室(ZLAIRE)正式掛牌,這是哲學學科首個交叉研究實驗室。
學院致力於建設世界一流、中國特色、浙大風格的哲學學科和專業,聚力建立一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層次人才隊伍。在哲學學院新建之際,為全面提升學院學術競爭力、社會影響力和國際化水平,實現建設走在世界一流前列的高水平學科目標,誠邀海內外英才加盟,共譜浙大哲學之華章!
參考文獻
- ↑ 為何西方有神學、哲學、科學,而中國卻只有經學,搜狐,2016-04-11
- ↑ 新修訂!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和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動態調整辦法 ,搜狐,2020-12-24
- ↑ 本地化、全球化、國際化:有什麼區別?,搜狐,202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