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浪淘沙慢1-2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浪淘沙慢1-2首

來自 國學薈網 的圖片

作品名稱:浪淘沙慢1-2首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周邦彥

浪淘沙慢1-2首是北宋著名詞人周邦彥的作品之一。

周邦彥(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官曆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讚揚新法。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1]

正文

萬葉戰,秋聲露結,雁度砂磧。細草和煙尚綠,遙山向晚更碧。見隱隱、雲邊新月白。映落照、簾幕千家,聽數聲何處倚樓笛。裝點盡秋色。 脈脈。旅情暗自消釋。念珠玉、臨水猶悲感,何況天涯客。憶少年歌酒,當時蹤跡。歲華易老,衣帶寬、懊惱心腸終窄。飛散後、風流人阻,藍橋約、悵恨路隔。馬蹄過、猶嘶舊巷陌。嘆往事、一一堪傷,曠望極。凝思又把闌干拍。

曉陰重,霜凋岸草,霧隱城堞。南陌脂車待發,東門帳飲乍闋。正扶面、垂楊堪攬結;掩紅淚、玉手親折。念漢浦、離鴻去何許?經時信音絕。 情切。望中地遠天闊。向露冷、風清無人處,耿耿寒漏咽。嗟萬事難忘,唯是輕別。翠尊未竭。憑斷雲留取,西樓殘月。羅帶光消紋衾疊。 連環解、舊香頓歇;怨歌永、瓊壺敲盡缺。恨春去、不與人期。弄夜色、空餘滿地梨花雪。

作品賞析

此詞表達了作者對久別戀人的懷念之情。詞的上片回憶當初離別時的情景,中片把別後思念之情集中一個夜晚作充分的描述,下片當下的「怨」、「恨」之情。全詞以時間的推移為線索,表現出離別、思念、追悔、期望、怨恨、空茫這幾個人物思緒發展的階段。整首詞層層鋪陳,多層次、多角度描寫,把離人的離情、思情、愁情、恨情寫得真摯而深切。

送行者希望行人能夠留下來,於是就攀折路旁的柳枝以表示這種心愿。周邦彥這首詞寫折柳送別,並非單純地搬用詞藻典故,而是採用舊有的材料重新加以鋪排描述。秋季,楊柳凋落較晚,其枝條仍堪攬結攀折。「紅淚」、「玉手」,並不完全是裝飾性的詞藻。紅淚,猶言血淚,這是用王嘉《拾遺記》所載薛靈芸的典故,以言其悲傷之深切;玉手,除言其白皙柔美之外,亦喻純潔的心靈。這幾句生動的描寫,使人物的心情、神態活現於紙上。「漢浦離鴻」,喻指以前離去的行人,「去何許」,猶言去何方,言其遠:「經時信音絕」,言其出行日久,且沓無信息,接下來作者進一步把別後思念之情集中一個夜晚,作充分的描述,其時亦秋季,故有「露冷風清」、「西樓殘月」等句。「情切」二字,直呼心聲,它的分量很重。登高眺望,唯見「地遠天闊」,所念之人沓遠難尋。通過這種意念高度集中的情況,說明了對行人思念之情的深切與專注。「向露冷風清無人處,耿耿寒漏咽。」寫到夜深人靜時分獨自悲傷的涕泣,很是淒婉動人。銅壺滴漏很象人的流淚,用作比喻很貼切。

至此感情只能通過意象來表述,故而只須點出「露冷風清」、「耿耿寒漏」的客觀環境就能表現,萬語千言也訴說不清的離愁別恨。以下幾句,都是由此順流而下的補充文字。「嗟萬事難忘,唯是輕別。」這兩名表述了一種特定的心理感受,由於深諳離別以後的痛苦,從而導引出了一種悔恨的念頭,覺得當初的離別太輕易了,悔不該輕率地分手。「翠樽未竭,憑斷雲、留取西樓殘月」幾句,則全用比喻聯想,表示能夠等待到行人歸來的一種信念。意思大體是杯中酒未空,待歸來重酌;斷雲仍空中飄蕩,讓它纏帶住西天的殘月不要落下,我好舉目相對,寄託相思。

下片一開始就連續列舉了五種遭到破壞的美好事物:「羅帶光銷」,絲織的衣帶失去了光澤:「紋衾疊」,花色美麗的被子弄得折皺了:「連環解」,本來連為一體的玉連環被分解開了:「舊香頓歇」,用晉人韓壽的典故,意謂情人所贈的香已經失去了芬芳。

「怨歌永、瓊壺敲盡缺」,用王敦的典故哀怨的歌子唱得時間太長,隨着拍子敲打唾壺,把壺都敲得殘缺了。王敦常於酒後,詠曹操「老驥伏櫪,志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詩句,即以所持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見《世說新語(豪爽)。這五個比喻,訴說了離別之苦對人的無情折磨,表示了怨恨的深重。 這種連珠炮式的寫法,實為詞的罕見。接着,作者把思緒歸結起來。發出了「恨春去、不與人期」的怨言。不與人期,意即不與人預先知會,於是轉而恨春,表達了一種痴頑的、無可奈何的心情。結句「弄夜色,空餘滿地梨花雪」,用具體的梨花落滿地以象徵「春去」。梨花色白,故可與雪互喻。「弄夜色」者,如王安石《寄蔡氏女子》詩之「積李兮縞夜(李花亦白色。縞夜,使黑夜生白)。楊萬里《讀退之李花詩》有句雲」遠白霄明雪色奇「,可為周詞註腳。此兩句恨春去匆匆,只留下滿地梨花如雪,極寫怨恨之情,這裡將人情移至春夜落花,是」移情「手法的妙用。

陳延焯評價此詞說:「蓄勢後,驟雨飄風,不可遏抑。歌至曲終,覺萬匯哀嗚,天地變色,老杜所謂『意愜關飛動,篇終接混茫』也。」這一評價,可謂精當。全詞既照顧到詞的整體結構,又注意到局部的靈活自如,充分顯示出詞人駕馭長調、結構長篇的藝術才華。詞之結尾尤以景語隱括,給人以美的遐思。[2]

簡介

周邦彥(1056年-1121年),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文學家。父周原,字德祖。

周邦彥在元豐初年成為太學生,七年(1084年),呈獻《汴都賦》,受到宋神宗賞識,升為太學正。元花二年(1087年),任廬州教授。元符元年(1098年),任秘書省正字。宋徽宗即位後,任校書郎。宣和二年,徒處州(今浙江麗水),後辭職奉祠。宣和三年(1121年) 去世,年六十六。

代表作品有《汴都賦》《金陵懷古》《清真先生文集》等。[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