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浯溪留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浯溪留題》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八。

原文

永州浯溪,唐人留題頗多,其一云:「太僕卿分司東都韋瓘,大中二年過此。余大和中以中書舍人謫宦康州,逮今十六年。去冬罷楚州刺史,今年二月有桂林之命,才經數月,又蒙除替,行次靈州,聞改此官,分司優閒,誠為忝幸。」按《新唐書》:「瓘仕累中書舍人,與李德裕善,李宗閔惡之,德裕罷相,貶為明州長史,終桂管觀察使。」以題名證之,乃自中書謫康州,又不終於桂,史之誤如此。瓘所稱十六年前,正當大和七年,是時,德裕方在相位,八年十一月始罷,然則瓘之去國,果不知坐何事也。

譯文

在永州(治今湖南零陵)浯溪的石間,唐代人留下的題名石刻很多,其中有一條寫道:「太僕卿分司東都韋瓘,宣宗太中二年路過這裡。我於文宗大和年間以中書舍人的身份被貶請到康州(今西藏昌都地區)作官,至今已十六年。去年冬天在楚州(今江蘇淮河以南、吁始以東,寶應、鹽城以北地區)刺史任上被罷官,今年二月又接到赴桂林作官的任命,在桂林才剛幾個月,又蒙朝廷授職改任,行路停在靈川(今屬廣西)時,得到通知又改任此官,分司是個待遇優厚又悠閒的職務,確實令我感到有幸。」按《新唐書》 記載:「韋瓘接連任中書舍人,他與宰相李德裕十分友好,所以監察御史李宗閔很憎惡他,德裕罷相後,他被貶為明州(治今浙江省鄲縣)長史,死於桂林觀察使任上。」現在用石上題名來證實,韋瓘是從中書舍人被貶請到康州,又不是死於桂林,正史的錯誤竟到這種地步。韋瓘所說的十六年前,正相當於大和七年,這時,李德裕正在宰相位上,到大和八年十一月才罷相,既然如此,韋瓘的離開京都,真不知道是因為什麼事情啊!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1]。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2]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視頻

浯溪留題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