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海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海倫·海絲 | |
---|---|
海倫·海絲 | |
原文名 | Helen Hayes |
出生 | 1900年10月10日 |
逝世 | 1993年 |
國籍 | 美國 |
職業 | 演員 |
知名作品 | 《維多利亞女王》、《斷腸花》 |
海倫·海絲(Helen Hayes,1900年10月10日-1993年)[1],女,1900年出生於華盛頓特區,美國演藝。她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和凱瑟琳·科內爾和琳·方坦並稱美國戲劇舞台三大女演員,也是二十世紀最多才多藝,最受觀眾喜愛的明星之一,常被譽為美國戲劇界的第一夫人。作品有《維多利亞女王》[2] 、《斷腸花》等。曾獲兩次奧斯卡以及兩項托尼獎,一項格萊美獎和一項艾美獎。1986年獲得總統自由勳章,紐約市一座劇院以其命名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海倫·海絲 | 外文名稱 | Helen Hayes |
---|---|---|---|
國籍 | 美國 | 星座 | 天秤座 |
血型 | O型 | 出生地 | 華盛頓特區 |
出生日期 | 1900-10-10 | 逝世日期 | 1993年 |
職業 | 演員 | 代表作品 | 《維多利亞女王》、《斷腸花》 |
主要成就 | 第5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第43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 |
早年經歷
美國舞台和電影演員。原名海倫·海斯·布朗。生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因為母親是演員,所以5歲就登台演戲。
演藝經歷
9歲在百老匯演《舊棚屋》,青年時代演出過許多戲劇,也演過一些無聲片,1918年出演舞台劇《親愛的布魯斯特》,成為百老匯明星,成年後成功主演了《賣弄風情的女人》(1927)等許多舞台劇。
1928年同劇作家查爾斯·麥克阿瑟結婚,米高梅公司聘請她的丈夫當電影劇本作家,她隨即赴好萊塢,製品廠勸她飾演丈夫寫的劇本,第一個角色《馬德農·克勞德的罪過》即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30年代早期她演了其他一些影片,如《阿羅史密斯》(1931)、《永別了,武器》(1932)、《夜戰》(1933)等等,獲得好評,但她不喜歡當電影演員,而且缺少好萊塢明星的性格魅力和氣質,遂重返百老匯,演出了《蘇格蘭女王瑪麗》(1933)、《維多利亞女王》(1935)、《哈里特》(1943)等許多舞台劇,以在《維多利亞女王》中的表演最出色,從英國女王的童年演至其孀居時期,通過化裝和演技一幕一幕的顯示其年齡的增長,她身高僅五英尺,體重僅100磅,但能演出角色所要求的分量感和顯赫感。因此被稱為戲劇界第一夫人。1948年首次在倫敦演出,飾演《玻璃動物園》中的阿曼達。此外曾演莎士比亞戲劇《威尼斯商人》和《第十二夜》。1959年為慶祝她在百老匯的出色成績,百老匯的一家劇院以她的名字命名。
海倫活躍的年代差不多橫跨了整個20世紀 ,從9歲登台到80歲時出現在電視上。不過她的主要聲望還是建立在百老匯的舞台上,相比電影她更喜歡舞台和廣播,40年代和50年代時她很少接拍電影角色 。
此後亦偶爾拍電影,1970年因《飛機場》中飾演一個古怪的女乘客,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成為好萊塢明星中唯一不想當電影演員卻兩次獲得奧斯卡獎的演員。同米爾德·納特威克合演電視劇《包打聽姐妹》(1972) 。
還是第一個獲得"娛樂三重冠"的演員,除了奧斯卡,海倫還曾一攬兩項托尼獎,一項格萊美獎和一項艾美獎。如果你對她的演唱實力沒什麼印象,至少還值得一提的是,她還曾獲1976年葛萊美最佳誦讀錄音獎(在"美國大檔案"中的獨白陳述)。
電影演員詹姆斯·麥克阿瑟是她的兒子,著有自傳《歡悅的禮物》(1965》、《沉思錄》(1969》、以及《兩渡風浪》(1971)、《我的舞台生活》(1990)。90分鐘的紀錄片《海倫·海斯·一個美國女演員的肖像》(1974)即以她為主題。
主要作品
1931年:《馬德農·克勞德的罪過》/又譯《斷腸花》。
1932年:《告別武器》/又譯《戰地情天》
1933年:《貞潔妹》、《另一種語言》。
1934年:《沒有激情的罪惡》、《每個女人都知道》。
1935年:《瓦內薩蝴蝶》。
1952年:《我的兒子約翰》
1953年:《通往百老匯的大道》。
1959年:《山上的第三個人》。
1970年:《飛機場》。
1974年:《赫比重登駿馬》。
1975年:《我們的一隻恐龍失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