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南柊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圖連接 海南柊葉

海南柊葉,是一種竹芋科、柊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約1米。其葉片長圓形,長25-45厘米,寬8-14厘米,頂端具尾狀短尖頭,基部近圓形,側脈緻密,兩面均無毛;葉枕長3-4厘米;葉鞘被粗毛。

  • 中文學名 海南柊葉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單子葉植物綱
  • 目 姜目
  • 科竹芋科
  • 屬柊葉屬
  • 種 海南柊葉

目錄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本種提示

海南柊葉形態特徵

頭狀花序自葉鞘內生出,直徑7-8厘米;總花梗長2.5-3厘米;苞片長圓狀披針形,長2-3厘米,無毛,花後不久即撕裂呈纖維狀;小花梗長5毫米;花白色;萼片披針形,長1.1-1.3厘米;花冠管長約7毫米,裂片倒卵狀長圓形,長約7毫米;外輪退化雄蕊與花冠裂片等長,內輪的較短;子房長2.5毫米,有棱,密被金黃色長柔毛。果三棱形,長和寬約1厘米,白色,被長柔毛,內有種子3枚。花、果期:7-10月。頭狀花序直徑5厘米,無柄,自葉鞘內生出;苞片長圓狀披針形,長2-3厘米,紫紅色,頂端初急尖,後呈纖維狀;每一苞片內有花3對,無柄;萼片線形,長近1厘米,被絹毛;花冠管較萼為短,紫堇色;裂片長圓狀倒卵形,深紅色;外輪退化雄蕊倒卵形,稍皺褶,淡紅色,內輪較短,淡黃色;子房被絹毛。果梨形,具3棱,長1厘米,栗色,光亮,外果皮質硬;種子3-2顆,具淺槽痕及小疣凸。花期:5-7月。[1]


海南柊葉生長環境

海南柊葉生長于山谷中。

海南柊葉分布範圍

海南柊葉產於廣東海南

本種提示

本種與越南產的 P. thorelii Gagnep. 較近,但本種苞片於花後全部撕裂呈纖維狀,花白色,除子房被毛外,其餘各部無毛而不同。

海南柊葉繁殖方式

分株

竹芋一般分株繁殖,春季氣溫20℃左右時繁殖最理想,但只要氣溫、濕度適宜,也可全年進行。繁殖時用利刀將帶有莖葉或葉芽的根塊切開;少量繁殖可把割切的帶莖葉及葉芽的根塊直接置於泥盆中;大量繁殖時,應置於苗床上;溫度、濕度達不到要求時應用薄膜覆蓋;一定要使薄膜內的溫度達到20-28℃,濕度80%以上。

扦插

扦插繁殖一般用頂尖嫩梢,插穗長 10-15厘米,視葉片大小,保留葉片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插穗用 500ppm的奈乙酸處理2-3秒鐘,也可用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及ABT生根粉處理。 插穗處理後插於苗床,株行距 5×10厘米為佳。上用薄膜弓棚覆蓋 ,管理方法同分株繁殖一樣。扦插繁殖在溫度不低於20℃時任何時候都可進行。 插穗30-50天生根;但扦插成活率不如分株繁殖高;一般在50% 左右。[2]

海南柊葉栽培要點

用分株繁殖法。初春,從母株中挖掘部分新長出的粗壯植株作種苗,分成數蔸,每蔸留3-4個地上莖,煎去莖下部葉片,按行120×100cm挖穴,穴深約30cm,每穴栽1蔸,蓋土,壓緊。

田間管理,出苗後,及時中耕除草,每年追肥2-3次,肥料以人畜糞水為主。[3]

海南柊葉主要價值

《南方草木狀》載有冬葉,謂:冬葉,姜葉也,苞苴物, 交廣皆用之,南方地熱,物易腐敗,惟冬葉藏之,乃可持久,「《植物名圖實考》載有柊葉,雲」 柊葉產粵東家園。草本,形如芭蕉,葉可裹粽。以包參茸等物,經久不壞。草本高約二三尺;葉長尺許,青色,四季不凋。「根據上述植物形態及《植物名實圖考》附圖,即為該種。

藥用來源:為竹芋科植物柊葉的全草。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主感冒發熱;痢疾;吐血;衄血;血崩;口腔潰爛;音啞;小便不利。

性味歸經:甘、淡,微寒。入肺、胃、大腸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鮮草搗爛取汁。

民族用藥:【仫佬藥】冬葉,棕葉:根莖用於醒酒《桂藥編》。【瑤藥】冬葉,冬於念:根莖治酒精中毒,風濕骨痛,腰痛《桂藥編》。【壯藥】冬精,棵精通,弄胎:葉用於解酒毒;花治月經過多,失音《桂藥編》。[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