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海尔冰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海尔冰箱 1984年,这还是一家通过引进德国冰箱生产线来制造中国冰箱填补国内冰箱空白的小企业,20年后,它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拥有20个生产工厂,年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台的冰箱、冷柜生产企业,是全球最大、最先进的冰箱制造商之一。

海尔冰箱自创立至今始终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最好的服务。"砸冰箱"是海尔冰箱向消费者提供的是质量服务。在那个"纸糊的冰箱都能卖出去"的年代,海尔冰箱却通过"砸冰箱"树立起了员工"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质量意识,制造出了高质量的海尔冰箱。直到今天,能够见证海尔卓越质量的冰箱仍然在用户家使用。

发展历程

创业篇 在不断创新的背后,海尔冰箱为了让产品的性能更加可靠,还增加一个可靠性试验环节,这个环节被用户誉为"魔鬼试验"。据悉,每一批冰箱在制造前,都要先根据国家对电冰箱运输试验标准的要求,在模拟环境下通过跌落、震动、撞击等试验,接着还要将冰箱产品进行真正的"路考",即在恶劣道路环境下进行100公里实地试验。海尔冰箱的这种试验标准更符合国内道路运输的实际情况,这意味着通过"路考"后的海尔冰箱才能到达用户家中,为消费者服务。这种始终为服务好用户而进行创新的理念才是海尔冰箱赢得信赖的宝贵财富。

世界著名的消费市场研究机构Euromonitor(欧洲透视)发布消息:中国海尔冰箱以6.3%的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越惠而浦成为新的世界冠军。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诞生的第一个世界家电冠军品牌。

据了解,成立于1972年的欧洲透视公司是世界上最具权威的全球战略调查公司。此次,欧洲透视对全球冰箱市场的零售数据长期监测显示:海尔冰箱超越惠而浦成为世界第一品牌。作为一个成立只有24年的冰箱品牌,海尔冰箱能够在与世界百年企业的同台竞技中取胜,特别在当前的经济衰退中,海尔冰箱的年销量却实现了逆势增长20%的奇迹,展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逐渐在世界崛起的中国力量,同样也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信心。

海尔是改革开放的产物。1984年,濒临倒闭的海尔冰箱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带领下,抓住"引进来"的机遇,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设备与技术,开始造冰箱。但与其它企业不同的是,海尔不仅要造冰箱,还要造品牌。1988年,海尔冰箱如愿夺得了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枚质量金牌,成为中国消费者最青睐的冰箱品牌,从此也奠定了在中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地位。

随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家又鼓励企业"走出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家号召的双重背景下,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审时度势,并结合海尔冰箱自身发展的战略需要,提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战略。到2007年,海尔冰箱基本实现了创全球化品牌的战略布局--在欧、亚、美主流市场建立29个本土运营基地,这为海尔冰箱快速满足全球各地的用户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不断地抓住外部机遇的同时,张瑞敏又带领员工从亲手"砸冰箱"的事件改变了员工落后的质量观念,同时也树立了员工"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观念。结果,海尔冰箱在夺得中国市场的第一后,又开始进入海外市场,与世界百年企业过招中确定了创世界第一品牌的目标。 战略篇 海尔冰箱

经过海尔人多年不懈努力,海尔冰箱--这一中国知名品牌,逐渐被挑剔的日本消费者认可,知名度和销售量不断提升,在强手林立的日本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家电及IT市场调查公司GFK公司的调查结果表明,海尔冰箱在日本市场已经实现了从原来的名不见经传发展到榜上有名的历史性跨越。

众所周知,日本的白色家电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有日立、松下、夏普、三菱、东芝、三洋等全球知名厂商和品牌,其冰箱有技术先进更新换代快的特点,竞争非常激烈。那么,海尔冰箱靠什么开拓并立足日本市场呢?如果不了解市场需求,开发不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产品,即使是有再好的营销手段恐怕也难以持久。海尔冰箱深明此理,在扩大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新品研发力度,不断推陈出新,拥有了自己比较固定的消费群体,最终在日本市场站稳了脚跟。

2007年2月,海尔同日本三洋集团的冰箱业务开展战略性合作后,海尔冰箱不仅拥有了日本三洋的一流研发队伍与制造工艺,同时也有了日本员工,从而使海尔冰箱能更好地了解日本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如在日本市场投放140L和170L冰箱时,因为是从正面与日本厂商展开竞争,担心产品难以在市场立足,就请当地有名设计师进行设计,最终产品上市后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海尔冰箱在日本为自己设定了更高的目标,即打造适合日本的品质、开展适合日本的服务、提供适合你的家电,与日本厂商展开角逐。 通过追寻海尔冰箱闯荡日本市场的轨迹,记者感到企业要发展不仅要有长远发展战略和适合自身的营销策略,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消费者喜欢的产品和一切为消费者的卓越追求。 冰箱(又称电冰箱,日本和韩国的汉字皆称其为冷藏库[1],朝鲜在文化语译法为冷冻机)是以低温保存食物等物品的机械设备。工业用冰箱适用于工业环境,如餐厅、食品加工和超级市场。

发展历史

1834年美国人雅可比·帕金斯的发现导致了冰箱的发明。苏格兰人约翰·哈里森发现了冷却效应,到1862年,他的第一批冰箱就上市了。而德国工程师卡尔·冯·林德在1879年制造出了第一台家用冰箱。但在1920年代电动冰箱发明出来之前,冰箱并没有大规模进入家庭,而普及是在1920年的美国。

家用制冷设备在1910年出现,1913年拉森制造了第一台人工操作的家用冰箱,1918年美国kelvinator(克耳文内特中文)公司首次在市场上销售电冰箱,当年售出67台,1926年美国奇异公司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密封制冷系统的电冰箱,1927年第一台家用吸收式冰箱[2]出现在美国市场,在1930年代渐渐普及。1939年,双重隔间由通用电器引入商业用途。

结构

冰箱从结构上,一般包括箱体、制冷系统、电气系统

制冷系统

冰箱的基本作用是制冷,使箱内保持适当的低温。制冷系统一般由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或热力膨胀阀、蒸发器四个基本部件组成。制冷剂是一种能在低压下低温沸腾的液体,在沸腾时吸收热量,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压缩机提高制冷剂的气体压力,造成液化条件,通过冷凝器时凝结液化放出热量,然后通过毛细管时降低压力与温度,再通过蒸发器时沸腾汽化吸收热量,另现今发展运用制冷二极管,无复杂之机械装置,惟效能较差,运用于小型冰箱。

冰箱原用F12(氟利昂12)作制冷剂,因会破坏大气层的臭氧层,现改用R600a/R134a/R404等制冷剂。

此外,由于系统中难免存在一些水分和杂质,所以在毛细管进口端一般装有干燥过滤器

电气系统

电冰箱以电为主要能源,靠电动机驱动压缩机或以制冷二极管,一般还配上继电保护器和温控器。

采用压缩机之冰箱电机根据不同的起动方法,分为电阻分相起动式、电容起动式和电容起动电容运转式。全封闭压缩机的电机装在制冷系统的内部,长期与制冷剂和冷冻机油接触,并承受压力、高温等,所以要有耐制冷剂和冷冻油、电气性能稳定、耐高温、耐振动和冲击、有较大的起动转矩并保持清洁不含水分等要求。

箱体

箱体由结构材料和绝热材料组成,形成空间以贮存食品,并防止内外热量传递。箱体一般包括外箱、内胆、绝热层。冰箱内胆(内衬)一般是用ABS或HIPS板材经真空成型,厚度在1毫米以下,白色、光洁。绝热材料广泛使用的是聚氨酯发泡,其绝热性能优良,长期使用后导热系数变化很小。

有的单独配备冷涷室或冰藏室,有的则两者俱备。现在一些冰箱甚至划分为四隔,储藏各类食物

冷冻:-16 °C(0 °F)

肉类:0 °C(30 °F)

冷藏:4 °C(38 °F)

蔬菜:10 °C(48 °F)

冰箱的容量是以升或立方英尺计算。典型的冰箱,冷冻室容量有100升,冰藏室有140升。

相关信息

在中文世界里,“雪柜”和“冰箱”虽然被认为是同一种电器,但有时候却被刻意区别。

在语文上,由于冰箱是二十世纪的泊来货,“冰箱”这个名词在近代才使用。于中国大陆和台湾,普遍使用“冰箱”这个名词,而在港澳地区则惯常使用“雪柜”来形容相同的东西。

从冰箱的运作功能可将“雪柜”和“冰箱”区别出来。1970年代开始,冰箱才普遍流行于香港澳门﹑台湾,而双层冰箱更是港澳地区流行款式。由于双层冰箱的上层实际为冷冻室(Freezer),温度维持于华氏零度(0 °F 即 -16 °C)以下,而下层则为冷藏室,温度维持于(35 至 39 °F 即 3至5 °C) 故此,港澳人士通常将冷藏室称为“保鲜格”,将冷冻室称为“冰格”。

视频

冰箱 相关视频

冰箱正确清理3步法,彻底杀菌除臭还您健康冰箱,您学会了吗?
清理冰箱不用苦恼,教你快速清洗冰箱的小窍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