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蛤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海蛤殼
t0139fda8237aed1018.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3934264&sid=4128769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海蛤殼

漢語拼音:Hǎi Há Ké
別名:蛤殼
性味歸經:味咸,性寒;歸肺、胃經
功能:清肺化痰,軟堅散結
主治:肺熱、咳火之咳嗽氣喘,癭瘤,痰核等

海蛤殼,中藥名。為簾蛤科動物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和青蛤Cyclina sinensis Gmelin種海蛤的貝殼。具有清肺化痰,軟堅散結的功效。主治肺熱、咳火之咳嗽氣喘,癭瘤,痰核等。[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海蛤殼

拼音名:Hǎi Há Ké

別名:海蛤(《本經》),蛤殼(《本草原始》)。

出處

《飲片新參》

來源

為簾蛤科動物青蛤等幾種海蛤的貝殼。4~10月間捕捉。獲得後去肉,洗淨曬乾。

原形態

貝殼2片,近圓形。殼長約36.5~56毫米,高几與長相等,寬度約為長度的2/3。殼頂突出,位於背側中央,尖端向前方彎曲。無小月面,楯面狹長,全部為韌帶所占據,韌帶黃褐色,不突出殼面。貝殼表面極凸出,生長線在頂部者細密,不甚顯着,至腹面漸粗大,凸出殼面。殼面淡黃色或棕紅色。殼內面為白色或淡肉色,邊緣具有整齊的小齒。小齒愈近背緣愈大。鉸合部狹長而平,左、右殼各具3個主齒。外套痕顯明,外套竇深,自腹緣向上方斜伸至貝殼的中心部,後端寬,至前端漸狹,呈楔形。前閉殼肌痕細長,呈半月狀,後閉殼肌痕大,橢圓形。足扁平,舌狀。

生境分部

生活於近海的泥沙質海底。我國沿海均有分布。主產江蘇、浙江、山東、福建等地。

性狀

貝殼呈類圓形,外表面黃白色。殼頂歪向一方,有排列緊密的同心環紋,沿此紋或有數條灰藍色輪紋,腹緣細齒狀。殼內面乳白或青白色,光滑無紋。體輕,質堅硬略脆,斷面層紋不明顯。氣稍腥,味淡。以光滑、潔淨者為佳。

化學成分

含碳酸鈣、殼角質等。

炮製

蛤殼:洗淨、曬乾,碾成碎塊。煅蛤殼:取淨蛤殼置無煙火上煅至紅透,取出放涼,碾碎即成。蛤粉:將煅蛤殼碾至極細成粉末狀。

《雷公炮炙論》:"凡修事(海蛤)一兩,於漿水中煮一伏時後,卻以地骨皮、柏葉二味,又煮一伏時,後於東流水中淘三遍,拭乾,細搗,研如粉,然後用。凡一兩,用地骨皮二兩,並細銼,以東流水淘取用之。"

性味

咸,平。

  • ①《本經》:"味苦,平。"
  • ②《吳普本草》:"歧伯:甘。扁鵲:咸。"
  • ③《別錄》:"咸,無毒。"
  • ④《藥性論》:"味咸,有小毒。"

歸經

  • ①《本草匯言》:"入手足太陽、陽明經。"
  • ②《要藥分劑》:"入心、腎二經。"

功能主治

清熱,利水,化痰,軟堅。治熱痰喘嗽,水腫,淋病,癭、瘤,積聚,血結胸痛,血痢,痔瘡,崩漏,帶下。

  • ①《本經》:"主咳逆上氣,喘息,煩滿,胸痛寒熱。"
  • ②《別錄》:"療陰痿。"
  • ③《藥性論》:"治水氣浮腫,下小便,治嗽逆上氣,項下瘤癭。"
  • ④《唐本草》:"主十二水滿急痛,利膀胱、大小腸。"
  • ⑤《四聲本草》:"止消渴,潤五臟。"
  • ⑥《日華子本草》:"治嘔逆,陰痿,胸脅脹急,腰痛,五痔,婦人崩中、帶下病。"
  • ⑦《綱目》:"清熱利濕,化痰飲,消積聚,除血痢,婦人血結胸,傷寒反汗,搐搦,中鳳癱瘓。"
  • ⑧《現代實用中藥》:"治淋疾,並有利尿之功。"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4錢;或入丸、散。

注意

  • ①《本草經集注》:"蜀漆為之使。畏狗膽、甘遂、芫花。"
  • ②《本草匯言》:"病因熱邪痰結氣閉者宜之,若氣虛有寒,中陽不運而為此證者,切勿輕授。"

複方

  • ①治咳喘痰多:海蛤殼、半夏、桑皮、蘇子、貝母各三錢,栝蔞五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 ②治痰飲心痛:海蛤(燒為灰,研極細,過數日,火毒散,用之)、瓜蔞仁(蒂穰同研)。上以海蛤入瓜蔞內,乾濕得所為丸。每服五十丸。(《醫學綱目》)
  • ③治水腫,咳逆上氣,坐臥不得:海蛤一兩(細研),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漢防己一兩,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遂一兩(煨令微黃),桑根白皮一兩(銼)。上藥,搗羅為末,以棗肉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大麻子湯下七丸。(《聖惠方》)
  • ④治小兒疳永,腫滿氣息:海蛤、澤瀉、防己各一分,蘿蔔子三十粒。上為末。三歲一錢,酒調下,連進二服,小便利,即效。(《普濟方》海蛤散)
  • ⑤治水氣頭面浮腫,坐臥不安或嗽喘者:海蛤(搗研如面)一兩,甘遂三分(為末,絹羅如面,用白面和作劑),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研)一兩一分。上三味,以桑根白皮一兩,用水二升煮,如嫩,即加干棗三十枚,擘破,同煮取一升,去滓,取入前件藥,和,如作索餅法,煮令熟,看冷暖得所,空腹服食。須臾快利,小便甚多。勿怪。(《聖濟總錄》海蛤索餅)
  • ⑥治癭瘤:海蛤(研)、人參、海藻(馬尾者,湯洗去咸,焙)、白茯苓(去黑皮)、半夏(水煮一、二沸,去滑,切,焙)各半兩。上五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入豬靨子末一錢匕,甜藤一尺(去根五寸取之),甘草一寸,水五盞,同煎取一盞半,分三次。每次調散二錢匕,臨臥服。(《聖濟總錄》海蛤散)
  • ⑦治淋巴結結核,甲狀膿腫大:海蛤殼四錢,海藻、牡蠣各五錢,夏枯草六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 ⑧治婦人傷寒血結胸膈,揉而痛不可撫近:海蛤、滑石、甘草(炙)各一兩,芒硝半兩。上搗羅為散。每服二錢,雞子清調下。(《類證活人書》海蛤散)
  • ⑨治血痢內熱:海蛤末,蜜水調服二錢,日二。(劉禹錫《傳信方》)
  • ⑩治鼻衄不止:蛤粉一兩(研極細,羅五、七遍),槐花半兩(炒令焦,碾為末)。上研令極勻細。每服一錢,新汲水調下。如小可只用半錢。兼治便血不止,不拘時候。(《楊氏家藏方》神白散)
  • ⑾治外陰炎、外陰濕疹、外陰潰瘍:煅蛤粉一錢、漳丹一錢四分,冰片四分。上藥研成細粉,用液體石蠟合成藥膏。清洗患部後,將上藥塗於患部,覆蓋紗布,每天兩次。(《全展選編·婦產科》)

備註

現用藥材海蛤殼,除上述一種外,尚有同科動物文蛤的貝殼,亦同等使用。參見"文蛤"條。[2]

摘錄

中藥大辭典

參考資料

  1. 海蛤殼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海蛤殼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