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龍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海龍科(Syngnathidae)指的是脊索動物門,硬骨魚綱,海龍目的一科。全體被膜質骨片。鰓呈叢簇圓葉狀。脊鰭1個,全由軟條組成,無腹鰭。尾細長,適於卷附在海藻上。腎小管及尿管均在體腔的右側,隨右主靜脈而行。本科分10餘屬,廣布於世界各處,我國國產有9屬。本科魚類無食用價值,但為名貴中藥,例如粗吻海龍(Trachyrhamphus serratus,Temmincket & Schlegel)、刁海龍(Solenognathush ardwickii,Gray)、擬海龍(Syngnathoides biaculeatus,Bloch)、刺海馬(Hippocampus histrix,Kaup、葉海龍(Phycodurus eques,T. N. Gill)等。[1]

簡介

海龍科魚類包括海馬和斑節海龍。斑節海龍就像「拉直」的海馬,喜歡躲藏在珊瑚礁的縫隙中。海馬不善於游泳,故常用尾巴把身體牢牢地固定在珊瑚的枝節上。繁殖時,雌海馬把它的輸卵管插入雄海馬的腹部囊袋中產卵,魚卵在雄海馬育兒囊中受精並孵化發育,2-4周後雄海馬便可「分娩」出小海馬。海龍科魚屬肉食性魚類,飼養時可投餵鮮碎肉、浮遊動物餌料。

形態特徵

體長形,尾細長,被環狀骨板,頭細長、通常具一管狀物。兩頜及犁骨無牙每側有2鼻孔。通常一背鰭,胸鰭有或無,尾鰭小或無。雄魚在尾下方腹部有一孵卵襲,卵孵化後囊張開,幼魚即出體外。全世界52屬,約215種,國內17屬,42種,天津2屬,2種。

海龍科動物

1.海馬

【拉丁名】H計加0 campus erectus

【英文名】 nolrida seahorse

【生活海域】大西洋西部礁岩海域

【成魚體長】15厘米。

【外梘〗腹鰭、尾鰭已退化,臀鰭變得很小。尾巴經過衍變已特化,可用來纏住物體固定身體。遊動時身體豎直,頭與軀幹呈90°。其體色會根據情緒的不同而改變通常會有灰色棕色黃色或紅色。

【飼養水質】弱鹼性水質pH8.1~8.3,水溫24~25℃。無NH4+、NO2-,NO3-濃度低於10×10-6。鹽度1.021~1.024。

【生活水層】中層。

【習性】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還要有供它纏繞的東西,不過要注意的是被海馬長期纏繞的珊瑚蟲會死亡。

【食性】比較喜歡吃活餌如浮游生物,但不能太單調了,否則會缺乏營養。一天最好保證餵食4~5次。

2.黃金海馬

【拉丁名】Hi0 mpus kuda

【英文名】 yellow seahorse

【生活海域】西太平洋礁岩海域。

【成魚體長】25厘米。

【外觀】腹鰭、尾鰭已退化,臀鰭變得很小,尾巴經過衍變已特化,可用來纏住物體固定身體。其體色在緊張時可能會是灰色的,但正常體色應為鮮黃色。

【飼養水質】弱鹼性水質pH8.1~8.3,水溫24~25℃。無NH4+、NO2-,NO3-濃度低於10×10-6。鹽度1.021~1.024。

【生活水層】中層。

【習性】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還要有供它纏繞的東西,不過要注意的被海馬長期纏繞的珊瑚蟲會死亡。

【食性】比較喜歡吃活餌,如浮游生物,但不能太單調了,否則會缺乏營養。一天最好保證餵食4~5次。

3.棘海龍

【拉丁名】 Syngnathoides biaculeatus

【英文名】 alligator pipefish

【生活海域】印度洋海域、太平洋海域及中國台灣海域。

【成魚體長】18厘米。

【外觀】體為淺綠色或褐色,吻短,腹面寬廣。雄魚無孵卵囊,無尾鰭,尾部可以纏繞,身上有許多突出的棘。

【飼養水質】弱鹼性水質pH8.1~8.3,水溫24~25℃。無NH4+、NO2-,NO3-濃度低於10×10-6。鹽度1.021~1.024。

【生活水層】中層。

【習性】與海馬相似,喜歡安靜的環境,漂浮於珊瑚蟲、海藻之間。

【食性】比較喜歡吃活餌,如浮游生物但不能太單調了,否則會缺乏營養。一天最好保證餵食4~5次。

分類

海龍科下分60個屬。

研究進展

2020年2月末,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線刊發了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林強研究員團隊主導,新加坡國家科技局等科研單位合作完成的研究論文「Comparative genomics reveal shared genomic changes in syngnathid fishes and signatures of genetic convergence with placental mammals」。報道了以海龍科魚類為代表的海洋魚類複雜性狀演化的基因調控機制,為海洋動物的進化與環境適應性研究開拓了新視角。

海龍科魚類是種間表型變異十分豐富的小型海洋魚類,主要生活在海洋近岸與島礁區域;因其特異的體型結構與「雄性育兒」繁殖策略等獨特性狀,被視為海洋生物進化和物種保護研究的旗艦類群。

研究團隊通過多種海洋魚類全基因組比較與解析,揭示了海龍科魚類進化速率的特徵;隨後,在對不同海龍科物種複雜性狀形成機制的分析過程中,發現了SCPPs、tbx4等功能基因在物種性狀進化過程中的關鍵功能,揭示了Pcdh基因家族在海龍科物種中顯著擴張,闡明non-clustered Pcdhs基因對于海龍科物種胎盤發育和胚胎着床的功能特徵;該研究原創性地將海龍科物種的胎盤與高等哺乳動物的胎盤進行趨同進化研究,從全基因組層面進行深入挖掘,發現了海龍科魚類118個基因與胎盤類哺乳動物趨同進化,且這些基因參與了育兒袋內細胞增殖與凋亡、血管增生及胚胎髮育等生命過程。

視頻

海龍科 相關視頻

海馬是刺魚目海龍科暖海生數種小型魚類的統稱,是一種小型海洋動物!
海龍王到底是什麼生物?看到真實面貌,以為自己看錯了!

參考文獻

  1. 海龍科總動員~~ ,個人圖書館,2017-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