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涠洲岛的历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涠洲岛的历史涠洲岛是火山喷发堆凝而成的岛屿,95%以上的地层是火山岩组成,有海蚀、海积及溶岩等景观,有“蓬莱岛”之称,是中国最大、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也是广西最大的海岛。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涠洲岛历史。[1]

涠洲岛历史沿革

涠洲岛汉时属合浦郡,唐初属雷州椹川巡检司,宋、元两代因沿未变,元朝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建涠洲巡检司,在遂溪县“第八都博里村海岛中”,即涠洲岛。

北海市涠洲岛(21张) 明初仍属协州府,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巡司迁往雷州遂溪的蚕村,司海防和监守珠池之责。

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从雷州移民于岛上垦耕。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游击署移驻廉州合浦县永安所。此后,涠洲处于雷、廉两府的军事行政双重管辖之下。

清康熙元年至嘉庆十一年(公元1692--1806年),涠洲居民三度被迫内迁,驻岛行政机构裁撤,但仍有少数“寮民”居留,军事管制由雷州徐闻县的海安营游击和廉州合浦县的龙门协分管,每年分上下二班轮流巡防。

咸丰末年(公元1860年),有内地人400名因避战乱,不顾艰险和官府之禁,来岛定居。

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官府鉴于岛上民居已成事实,便重开岛禁,移雷廉二州船户客民于岛上。至此,荒置百数十年的海岛,田庐重兴。是时法国天主教势力乘机染指该岛设教堂于盛塘村,后又在城仔及斜阳岛各建一座,广纳教徒,是为钦谦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基地。

光绪二十余年,涠洲由雷州正式划归合浦县管辖,置涠洲巡检司,军事建制隶属于龙门协的永安营。

宣统初,归属合浦县的靖海团,设“公局”民政机构于岛上。

民国初至1931年,先后属合浦靖海团和合浦第二自治区辖镇。

1936年至1949年,先后属合浦县第二行政区、第五行政区和第三行政区辖镇。

1938年9月13 日起,涠洲岛沦于日寇野蛮统治七年之久。在这期间,本岛成为日寇威胁侵扰我华南大后方的海空军基地。

1945年6月18日,涠洲岛人民奋起歼灭残寇,涠洲光复,归县领的乡建制。

1950年3月6日,人民解放军渡海解放涠洲,初设乡人民政府,直隶于合浦县。同年8月起,归北海镇人民政府管辖。

1953年改设第三区, 分设涠东、涠西、涠北、南湾四个乡。

1959年改为涠洲公社。

1994年12月1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4]137号):扩大海城区的行政区域,将原郊区的涠洲镇(含斜阳岛)、高德镇的马栏、军屯、开江、垌尾、翁山、赤西、高农8个村公所和第一、第二、沙脚、岭底、庙山5个居委会及平阳村公所的螺壳村、龙沟芦村,西塘镇的西塘、西边垌、驿马3个村公所划归海城区管辖。区人民政府驻北部湾大道。将大墩海、南万、新村3个居委会划归银海区管辖。[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