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英文名 Tsinghua Shenzhen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chool,简称Tsinghua SIGS)是在国家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1]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由清华大学与深圳市合作共建的公立研究生教育机构,致力于建设成为服务社会和引领发展的人才培养[2]基地、学科交叉融合的国际创新研究中心,以及产学研合作和国际化办学的典范。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是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基础上建立的。2001年创建的深圳研究生院在探索高等教育改革、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2014年设立的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在高水平国际合作办学方面探索了有益的经验,为国际研究生院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科布局

根据清华大学的发展战略和深圳市的产业需求,国际研究生院优先布局清华大学一流的工科学科并辅以创新管理,形成“6+1”个主题领域,包括:能源材料、信息科技、医药健康、海洋工程、未来人居、环境生态和创新管理。这些优势学科与深圳市的产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将为深圳产业转型提供动力,为大湾区的社会创新发展助力,并有力地支持学校相关学科的发展,助推清华大学建设“双一流”。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办学特色

国际研究生院突出“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办学特色。“国际化”指的是与国际一流高校和机构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着眼全球重大挑战问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师生组成、培养过程、校园建设、治理体系高度国际化。“开放式”指的是校园开放,资源共享,深度融入城市发展;教学开放,校企共同参与教学和人才培养项目设计,协同发展;组织架构开放,打破院系和学科边界,支持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创新型”指的是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研究生教育新思路、新机制和新模式,在构建国际化的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探索政产学研互动合作新模式、重塑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开拓创新。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师资力量

国际研究生院将面向全球延揽优秀全职教师,通过高质量的培养项目吸引全球优秀学生。师资建设方面,在充分借鉴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师资引进的学术标准和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形成国际研究生院的教师聘任制度,建设一支规模约400人的高水平、国际化的教师队伍,其中海外教师比例占1/3。在人才培养方面,以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为主,非全日制教育为辅。2025年预计全日制在校生达到5000人,2030年达到8000人,其中1/3左右为海外学生。2019年4月,国际研究生院首个专业博士学位项目——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粤港澳大湾区项目已启动招生。项目旨在助推大湾区实现产业转型并发挥引领全球创新的功能,培养领域包括电子与信息、先进制造、能源与环保,首期计划招生50人左右,2019年秋季学期入学。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学生培养

国际研究生院将按照学校研究生教育的总体要求,健全完整的招生、培养和学位工作体系,完善严格规范的培养制度和质量保障体系,同时充分体现深圳校区的培养特色。坚持学术博士教育和专业学位教育“两翼齐飞”——博士教育将更多地聚焦源头创新和颠覆式技术创新,为科技创新[3]和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专业学位教育将通过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和重塑培养过程,与产业界深度合作,强调工程技术与创新管理相结合,成规模、成建制地培养产业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式专业人才。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科研平台

国际研究生院将探索加强产学研互动合作的新模式,参与建设石墨烯创新中心、5G创新中心等高端研究平台,促进原创性、颠覆性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产出,更加快速地响应和引领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变革,并通过建立系统的技术转移体系,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增进人类福祉。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校园规划

国际研究生院的校园坐落在风景优美的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湖畔, 由原深圳大学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校区(约21万平方米)、国际研究生院新校区一期(约12万平方米,计划于2021年投入使用),以及规划中的西丽湖地块和同富裕工业城地块组成。按照大湾区“科教高地”发展规划,西丽湖片区是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战略节点,定位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同时,如玉带般从校园中蜿蜒而过的大沙河将建成深圳的“塞纳河”。国际研究生院位于西丽湖“科教生态环”和大沙河“大学智慧带”上,将传承和延续清华的百年文化,融入本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打造创新型、国际化、无边界的新型校园,塑造独特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