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清华近春园(漠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清华近春园
图片来自创意悠悠花园

《清华近春园》中国当代作家漠风写的散文诗。

作品欣赏

清华近春园

到了北京,很想去清华大学看看,一是想看看中国这所最有名的学府,二是想看看朱自清教授写过的荷塘。我的领导的女儿要去清华读研究生,正好有朋友的车相送,打个便车一同前往,很是一番乐事。

好在这次去北京,住在中关村的友谊宾馆,距离清华、北大、人大都很近,几天来,一直忙业务,每次从这几所院校门前经过,心里总是痒痒的。二月的北京,气候与新疆相比好不了那里去,一直迷雾的天气,把北京笼罩得严严实实,我的朋友一再解释,春节以来,北京天气晴朗,只是你来得不凑巧罢了。

车从清华大学侧门进去,一路走走问问,放下那位研究生,我们直奔近春园。

据说,近春园曾是清咸丰皇帝的旧居,最早为康熙的“熙春园”,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于是近春园成为荒岛。朱自清写《荷塘月色》是1927年,当时的近春园一片荷塘,可惜我来得不是时候,荷塘里只是清清的素水,偶尔能看到也只有几个黑黑的树枝泡在水里。虽然,见不到纤纤的荷叶,在大白天更没有月光,但荷塘依旧,犹如我看到朱先生的影子。我是做过一段时间教师的,朱先生的《荷塘月色》算起来教过两遍,每读此文,总有一番说不出的心境,感到清华荷塘里有着先生的人格和品格。在他的众多散文里,我尤其欣赏《荷塘月色》和《背影》,前者月明风清的美,让人品之不尽,而后者写父亲那种自然的真实,却能令人感动得流泪。走过圆形的弓桥,便是湖心岛,几株高大的树木还没有吐芽儿,草坪却是绿的。沿着湖边的小径,犹如走在山涧的小路上,草木还沉寂在初春的风里,站在湖边的巨石上,望着水面,水中倒映的分明是我的影子,我有点像朱先生进入荷塘一样,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我想朱先生走过的煤屑路肯定是没有了,清华园里道路四通八达,哪一条是先生走过的,这已经不重要了。只有这湖让我能想象到它的当年,荷裙一色裁,荷花出淤泥而不染,那多像人间的君子。在我的心目中,鲁迅先生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君子,朱自清先生亦是。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朱自清宁肯饿死,不吃嗟来之食,他们都是值得我敬重的。

湖心岛上是一块草坪,游人、学生都很多,散步的、照相的、游玩的,都自觉地沿着小路,谁也不忍踩踏小草。我仔细观察了整个小岛,树林、草地、假山、碑、亭、雕塑、小屋等,是一个非常优美地方。不远处,有几个人围着在看一个碑文,近看正是“近春园”三个字,那上面清楚地记录着这个园子的历史,包括朱自清写《荷塘月色》时的情景。根据碑文介绍,近春园是1979年重新修复的。岛实际并不大,只是风景很别致。如今,许多人把孩子能考上清华抱以很高的希望,但我总感到考清华就像进近春园一样,那只是一个很美的岛,容不了更多的人。从岛望远处,那是被树木环抱的校园,清华的美景不仅仅就这一个园子,上岛的人,如我,一半是好奇,一半是因为朱先生笔下的那篇美文。当然也有许多中小学生上了湖心岛,他们在孔夫子的塑像前合影留念,很明显,他们对清华向往不尽。我站在了1923级毕业同学的纪念碑前,那是时隔六十年后立的,上书:八十二载培育英才,廾一世纪富强中华。我知道这是老一代清华学子对母校的赞美,也是对新清华所寄予的厚望。就在此留张影吧,尽管,对我来说,永远不可能上清华了,也不敢奢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清华学子,但是,我会将以清华精神鼓励我的孩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荷塘月色亭上聚满了很多小学生,我也不想上去了。过了1923级纪念碑,沿湖畔到了临漪榭,有许多读书的学生实在不便打扰,据说此榭为清华园里唯一象征性的旧物复原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轻轻地走过,感受一下已经足矣。 [1]

作者简介

漠风,陕西神木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