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稗类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清稗类钞 |
《清稗类钞》是民国时期徐珂创作的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
从清人、近人的文集、笔记、札记、报章、说部中,广搜博采,仿清人潘永因《宋稗类钞》体例,编辑而成。记载之事,上起顺治、康熙,下迄光绪、宣统。全书分九十二类,一万三千五百馀条。书中涉及内容极其广泛,举凡军国大事、典章制度、社会经济、学术文化、名臣硕儒、疾病灾害、盗贼流氓、民情风俗、古迹名胜,几乎无所不有。
编者态度比较严肃,许多资料可补正史之不足,特别是关于社会经济、下层社会、民情风俗的资料,对于研究清代社会历史,很有参考价值。全书事以类分,类以年次,分类详细,纲目明晰,颇便查阅。文字简约,清畅可读。
简介
《清稗类钞》是清末民初徐珂编撰。汇辑野史和当时新闻报刊中关于有清一代的朝野遗闻、以及社会经济、学术、文化的事迹,时间上至顺治下至宣统,间有上溯天命、天聪、崇德者。
本书分门别类,按事情的性质、年代先后,以事类从,共有九十二类一万三千余条,记载较为完备。既有稗于遗闻,也可以资为谈助,对研究清代历史的学者有重要参考价值,对普通读者而言亦具备相当的阅读价值。
作者
徐珂(1869年--1928年):原名徐昌,字仲可,别署中可、仲玉。浙江杭县(今杭州)人。光绪举人,为《辞源》编辑之一。著述甚多,除《清稗类钞》外,还有《国难稗钞》《晚清祸乱稗史》《小自立斋文》《康居笔记》《可言》《岁时景物日咏大全》《佛说阿弥陀经会要》《历代白话诗选》《古今词选集评》《清词选集评》《天苏阁丛刊》(初集、二集)等十馀种。
序
有清纪元,逮于逊政,顺、康、光、宣,历垂三百。其政俗之嬗变,朝野之得失,虽钟※虚既移,简册犹秘,今已无讳,可得言焉。夫有清之崛起于辽左也,值明之衰,既入中原,初政颇修,惟以部落之民,肆为雄猜,外侈中怯,故用兵无已时,海内无宁宇。雍、乾时号称极盛,而衰弱之机实基于此。盖文字之狱,有以摧抑材智之士;川楚之乱,有以耗竭府库之藏。咸、同构兵,不绝如缕,外祸乘之,根本遂拨。此其兴亡之大略也。殷鉴不远,岂可忽哉!然其典章制度,始能知明之所以亡而祛其弊,提倡学术,礼用儒贤,故玫虽专制,而宦寺女谒之祸,中叶以前未有之闻。于是一国之风尚,习为儒缓,士夫之尊慕名义,代不乏人。
驯至今日,虽有以术柔民之感痛,而吾人此二百八十余年之遭际,系诸历史,不可忘也。则今日举其往闻,穷嬗变之由,析得失之故,置鉴树表,未可后时。然官书不足征信,私书或误传闻,即如钱衎石氏之《碑传集》,李次青氏之《先正事略》、李黼堂氏之《耆献类征》,其所甄录,大都傅志之文,涂饰赞谀,孰为纠正。是以近人论建州沿革,不能求诸国中,而辄有资于域外之书也。徐君仲可明习国闻,乃发故书短记,理而董之,辑为《清稗类钞》,凡三百万余言,分别部居,为类九十有二,事以类分,类以年次,为力勤矣。夫春秋张三世之义,曰所见,曰所闻,曰所传闻。君为此书,无愧斯指。吾知欲周知有清一代之掌故者,当必加以讽籀,目为鸿宝。昔朱竹垞氏亟称沈景倩《野获编》,谓其事有左证,论无偏党,明代野史蔑有过之。此则君辑着之本怀,吾敢揭橥以为告于当世者也。
中华民国六年六月绍兴诸宗元贞壮撰
序
稗史,纪录琐细之事者也。《汉书》注如淳曰:“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因谓其所记载者曰稗史。清顺、康间,金沙潘长吉有《宋稗类钞》之辑,盖参仿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明何良俊《语林》而作,足以补正史,资谈助,不佞读而善之。因思有清入主中原,亦越二百六十有八载矣,朝野佚闻,更仆难数,尝于披阅书报之暇,从贤豪长者游,习闻掌故,益以友好录视之稿,偶一浏览,时或与书报相合,过而存之,亦卫正叔之遗意也。正叔名湜,宋人,尝集《礼记》诸家传注为书,曰《集说》。其言有曰:“他人作书,惟恐不出诸己;某作书,惟恐不出诸人。”且以当世名硕之好稗官家言也,欲就而与之商搉,辄笔之于册,以备遗忘,积久盈箧,乃参仿《宋稗类钞》之例,辑为是编,而名之曰《清稗类钞》。虽皆掇拾以成,而翦裁镕铸,要亦具有微恉,典制名物,亦略有考证。其中事以类分,类以年次,则以便临文参考捃摭征引之用也。惟载笔之难,学者所叹。
明胡应麟记诵淹博,所著《少室山房笔丛》尚不免时有抵牾;陈阶着《日涉编》,按日纪故事,间以古诗系于下,六月二十三日下有宋张耒《夜泊林里港》诗云:“浙浙晓风起,孤舟愁思生。蓬窗一萤过,苇岸数蛩鸣。老大畏为客,风波难计程。家人夜深语,应念客犹征。”而七月二十三日下亦载之;清纪文达之博洽并世无两,而《滦阳续录》所载介野园宗伯之诗为“鹦鹉新班宴仰园,摧颓老鹤也乘轩。龙津桥上黄金榜,四见门生作状元”四句,实为金吏部尚书张大节作,第有五字不同,殆误收金人诗为近人耳;孙星衍考订金石之详赡为世所称,而《寰宇访碑录》校释碑文,重至一再,既列之于唐,又列之于宋,甚或新拓本年月既泐而旧拓本尚存,既据旧拓本按年月以编入,又据新拓本以附之于无年月类。凡若此者,贤哲不免,每一念及,滋益兢兢。虽尝就正于当世名硕,且有勤敏好学之吴天县汤颐琐宝荣、丹徒怀献侯桂琛、龙南徐伯英时、闽侯林沪生震、嘉兴高晴川紫霞、萧山姚赭生宗舜诸君子匡我不逮,为之检校数过,然犹未敢自信也。博雅君子,其亦有以教之乎。
中华民国五年十二月杭县徐珂仲可述于上海寓庐之天苏阁
凡例
一、纪载之事,以有清一代顺治至宣统为断,间有上溯天命、天聪、崇德者,而又述及隆裕后之崩,则以其有率宣统帝逊位之让德也。
二、本书九十二类,凡一万三千余条,综计之约三百万余言。
三、本书标举二字为类:曰时令,曰气候,曰地理, 【 城寨道路桥梁皆附焉。】 曰名胜,曰宫苑,曰第宅,曰园林,曰祠庙,【 陵墓附。】 曰帝德,曰恩遇,曰巡幸,曰宫闱,曰朝贡,曰外藩,曰阉寺,曰外交,曰礼制,曰度支,曰屯漕,曰教育,曰考试,曰兵刑,曰战事,曰武略,曰狱讼,曰吏治,曰爵秩,曰幕僚,曰荐举,曰知遇,曰隐逸,曰谏诤,曰箴规,曰讥讽,曰诙谐,曰种族,曰宗教,曰婚姻,曰门阀,曰姓名,【字号附。】
曰称谓,曰风俗,曰方言,曰农商,曰工艺,曰孝友,曰忠盖,曰敬信,曰义侠,曰技勇,曰正直,曰贞烈,曰谦谨,曰廉俭,曰狷介,曰豪侈,曰才辩,曰明智,曰雅量,曰异禀,曰容止,曰情感,曰疾病,曰丧祭,曰师友,曰会党,曰著述,曰性理,曰经术,曰文学,曰艺术,曰鉴赏,曰方伎,曰迷信,曰方外,曰赌博,曰音乐,曰戏剧,曰优伶,曰娼妓,曰胥役,曰奴婢,曰盗贼,曰棍骗,曰乞丐,曰动物,曰植物,曰矿物,曰物品,曰舟车,曰服饰,曰饮食。
四、本书事以类分,类以年次。 【 一人身历数朝而其事有散见各类者,如生于康熙卒于乾隆是也,余可类推。】
然总类之中又有可分数类者,例如谦谨一类,析而为二,则先谦后谨,而以谦谨皆备者列于谦之前。艺术一类,析而为四,则一书、二画、三医、四弈,而以书画皆备者列于书之前,且各以年代次之。他类有相同者悉视此。若性质相近之各条,或亦有时连类而及,以博其趣。
五、本书数据,以平时随笔自行札记之事,分隶各类,或从家藏秘籍搜采而得,故与近今流传之本微有不同。而说部报章,亦在参考之列。惟以凡所援引,泰半贯串而成,未能悉记来历,故间有仍其口脗者,如“本朝”、“国朝”、“国初”、“王师”、“大兵”等字是也。
六、说部报章之所载,亦有辗转稗贩而得者,其中事实,或且传闻异辞,如于朝野见重之人而述其一二遗行,社会不齿之人而纪其一二嘉言。今所以兼搜并采者,实有春秋责备贤者及劝善惩恶之意寓于其中,非仅以广异闻已也。
七、本书之分类,虽亦力求精确,然颇有一条兼涉数事,一事可隶数类者,亦惟从其较重者入之,而亦或彼此互见,于篇幅较长之条,牵连及之。
八、凡所纪载,固不敢以考证精详自诩,要以具有本末者为多。
九、姓名字号,固亦务求画一,而以其为世所习知,因而错综互见者亦有之。
十、我国历代纪年皆用干支,因附清代历朝干支年号表以便检查,若于征引之原文,则仍其旧。
分来
《清稗类钞》补遗《清稗类钞》附录
《清稗类钞》饮食类
《清稗类钞》服饰类
《清稗类钞》鑛物类 物品类 舟车类
《清稗类钞》植物类
《清稗类钞》乞丐类 动物类
《清稗类钞》棍骗类
《清稗类钞》盗贼类
《清稗类钞》胥役类 奴婢类
《清稗类钞》娼妓类
《清稗类钞》音乐类 戏剧类
《清稗类钞》方外类 赌博类
《清稗类钞》迷信类
《清稗类钞》方伎类
《清稗类钞》鉴赏类下
《清稗类钞》鉴赏类上
《清稗类钞》艺术类
《清稗类钞》文学类
《清稗类钞》著述类性理类经术类
《清稗类钞》会党类
《清稗类钞》丧祭类师友类
《清稗类钞》情感类疾病类
《清稗类钞》异禀类容止类
《清稗类钞》明智类雅量类
《清稗类钞》豪侈类才辩类
《清稗类钞》狷介类
《清稗类钞》廉俭类
《清稗类钞》正直类贞烈类谦谨类
《清稗类钞》技勇类
《清稗类钞》义侠类
《清稗类钞》忠荩类敬信类
《清稗类钞》工艺类孝友类
《清稗类钞》农商类
《清稗类钞》称谓类风俗类方言类
《清稗类钞》门阀类姓名类【字号附】
《清稗类钞》婚姻类
《清稗类钞》宗教类
《清稗类钞》种族类
《清稗类钞》诙谐类
《清稗类钞》讥讽类
《清稗类钞》隐逸类谏诤类箴规类
目录
01时令类
+ 太宗用大统法以推时宪
+ 世祖颁新法时宪书
+ 世祖圣祖命以西法推时宪
+ 圣祖授时废西洋新法
+ 圣祖授时改回回法
+ 圣祖仍用西法以推时
+ 圣祖以康熙永年表授时
+ 圣祖御定七政四馀万年书以授时
+ 高宗御定万年书以授时
+进历颁历
+ 御用时宪书
+ 卑州不奉正朔
+ 春分秋分之祭
+ 宫中五祀
+ 每月荐新
+ 善月恶月
+ 京师逛庙日期
+ 满洲岁时纪略
+ 西藏岁时纪略
+ 宫禁之岁暮新年
+ 岁暮新春之打莽式
+ 孝钦后宫中之岁暮新年
+ 除夕元旦之风景
+ 黄陂之岁暮新年
+ 宫廷新年玩具
+立春日打春
+ 立春日之春色
+ 庚子西安行宫之立春
+ 元旦立春
+ 元旦上元曲宴宗室
+ 祭堂子
+ 辛丑西安行宫之元旦
+ 都人之元旦
+ 青海蒙番之元旦
+ 正月初二祭财神
+ 正月初五为破五
+ 正月之顺星散灯花
+ 上元惊蛰
+ 上元调将
+ 上元放和合
+ 上元廷臣宴
+ 康熙两上元盛典
+ 孝钦后上元撒金屑
+ 辛丑西安行宫之上元
+ 正月开印
+ 正月送子
+ 二月朔之太阳糕
+二月二日龙抬头
+ 孝钦后宫中之花朝
+ 吴兴尚黄明
+ 禅房送春
+ 浴佛节之缘豆
+ 端午龙舟
+ 孝钦后宫中之端午
+ 京师端午
+ 五月二十三日分龙兵
+ 展端阳
+ 七月喇嘛放头会
+ 七月初三日袚斋
+ 宫廷七夕
+ 广州七夕
+ 陈炜卿七夕诗
+ 中秋泥塑兔神
+ 中秋后迷童子
+ 八月二十六日为宫中节日
+ 京师九月九
+ 展重阳
+ 十月朔
+ 大内之十一月十二月年事
+ 十一月月当头
+ 冬至郊天
+ 冬至胙肉纳于怀
+ 冬至庆贺
+ 九九销寒
+ 十二月封印
+ 十二月打灶
+ 祀灶唱访贤曲
+ 庚子西安行宫之除夕
02气候类
+ 大沽口气候
+ 宣化气候之异
+ 秦皇岛气候
+ 长春气候
+ 洮南气候
+ 宁古塔气候
+ 黑龙江气候
+ 上海大雪
+ 甘肃气候
+ 西宁一昼夜备四气
+ 伊犂炎热
+ 雪岭之寒
+ 青海小岛气候
+ 永绥气候
+ 广州气候
+ 闽中冰雪
+ 成都气候
+ 川边气候
+ 金川雪墙
+ 西藏气候
+ 云贵天气
+ 云南之瘴
+ 内蒙气候
03地理类(城寨附 道路附 桥梁附)
+ 全国环游纪程
+ 南北之见
+ 已垦之土地
+ 田亩种类
+旗籍田产
+ 小江南
+无定河
+ 木兰
+ 伊緜谷
+ 张家口
+盛京
+ 洮南地势
+ 兀良哈三衞
+ 东道
+ 发祥之地为建州女真
+ 吉林为船厂
+ 圣水渠
+ 黑龙江
+ 察哈延山
+ 宁古塔
+ 哈汤
+扬子江
+瓜洲故城
+ 溧阳改隶镇江
+ 丹徒沙田
+ 仪征改扬子
+ 上海之昔日
+ 上海租界之解释
+ 上海租界之沿革
+ 济南山水天下无
+鸡鸣岛
+ 小邾子故城
+ 开通太行北道
+望都县
+归化城
+ 黄河水信
+ 伊河洛河瀍河涧河
+ 郑州
+邠州
+ 天生墩
+河套
+ 甘肃少水
+ 金满县
+ 关西之行路难
+迪化
+ 准噶尔山河
+ 青海
+ 青海戈壁
+ 青海漠市
+ 青海柴达木
+ 青海巴颜喀喇山及诸山脉
+ 青海大雪山
+ 青海雪岭
+ 台湾渡海开禁
+ 台湾置郡县
+宋村
+ 茅麓山
+ 长沙
+ 入蜀之路
+ 入蜀有三谷四道
+ 棺材峡
+ 温泉
+ 川边番地
+ 宁远倮夷之区域
+ 康藏衞分三区
+ 西藏
+ 三瞻
+察木多
+西康
+ 西康之山
+ 腾吉里湖
+ 岭左地势
+ 榆林港
+ 粤西异境天开
+ 广西省城形胜
+ 云贵山水
+ 滇省水道
+ 坝子
+ 大理下关
+ 云南土司辖地
+ 倮塞山
+ 腊耳山
+ 月崖
+ 蒙古道路
+ 多伦
+ 库伦
+ 库伦佛山
+ 哈萨克
+ 京师城门
+ 正阳门门禁
+ 京师五镇
+ 带衞归海
+古长城
+ 万里长城
+ 蔡元请修筑边墙
+ 上海县城沿革
+ 广州城
+ 台湾不建城
+ 洛阳之寨
+ 湖南苗寨
+ 达围寨
+ 安娘坝番寨
+ 京师道路
+ 胡同本为火弄
+ 京师八大胡同
+ 京师王广福斜街
+ 上海租界之路
+ 铁路桥
+ 芦沟桥
+ 船桥
+ 台湾藤桥
+ 成都长春桥
+ 溜渡
+ 云南铁索桥
+ 贵州盘江之桥
04名胜类
+燕京八景
+ 京都诸胜
+ 京西诸胜
+ 水局
+十刹海
+后海
+陶然亭
+金鱼池
+八里庄
+ 二牐
+ 玉泉山诸胜
+ 西山诸胜
+ 白河风景
+秦淮河
+雨花台
+莫愁湖
+ 京口三山
+ 第一泉
+剑池
+ 芜湖风景
+ 汴中名胜
+ 三百三十有三亭
+ 九峯山之胜
+琵琶亭
+ 黄鹤楼
+ 奥略楼
+ 巴塘八景
+ 三十六江楼
+ 榕巢
+ 粤西奇山
+ 云南响水塘瀑布
+ 名胜联句
05宫苑类(公共处所附)
+ 禁城各门
+ 禁城无路灯
+ 大清门
+ 东华门向明而启
+ 午门
+禁中宫殿
+ 宁寿宫
+ 咸安宫
+ 安佑宫
+ 乐寿宫
+ 水晶宫
+ 北郊斋宫
+ 热河行宫
+ 奉天行宫
+ 西安行宫
+ 五华故宫
+ 大殿之建筑
+ 三殿
+ 英华殿
+ 传心殿
+ 寿皇殿
+ 承光殿
+光绪己丑八月祈年殿灾
+ 孝钦后训政时之殿
+ 崇政殿
+ 体仁阁弘义阁
+ 文渊阁
+ 清福阁
+ 翔凤阁
+ 乐善堂
+倚虹堂
+ 浴德堂
+十王亭
+ 大内应候室
+ 大内密室
+ 如意馆
+ 绮花馆
+ 狮子园
+畅春园
+圆明园
+ 圆明园被灾
+ 安乐渡
+绮春园
+颐和园
+ 颐和园戏台
+ 宝莲航
+ 颐和园窗绢之字画
+智慧海
+ 孝钦后大兴土木
+南苑
+ 南北海小修工程
+ 南海
+ 佛照楼
+ 团城内之宫殿碑碣
+ 雪池冰窖
+ 太液池
+ 琼岛
+ 畅观楼
+皇史宬
+ 大学士直庐
+ 侍衞直宿处
+ 槐树院子
+ 上书房直庐
+ 雍正初南书房遗迹
+ 南书房旧直庐
+ 午门公署
+ 广州某巡检署
+ 叶尔羌办事大臣署
+ 粤西贡院
+ 表门
+ 会馆
+ 公所
06第宅类
+ 京都内城屋宇
+ 京师正子午线
+ 古藤书屋
+刘文清故第
+ 三王府四王府
+ 庆僖亲王得和珅故宅
+ 恭王邸
+ 两公主第
+ 旧居
+ 接叶亭
+ 千年铁门限
+ 宁古塔家屋
+ 留琴堂
+穴居
+ 洛阳家屋
+ 闽屋之特式
+ 黄莘田十砚斋
+ 阮文达重建曝书亭
+ 退省庵
+ 辰州苗屋
+ 蛮房
+ 广州瓦面有晒台
+ 龙土司第
+ 回人屋宇
+ 缠回屋宇
+狜猔屋宇
+ 台湾番民屋宇
07园林类
+京师园亭
+怡园
+ 德济斋建园亭于京师
+ 京都两万柳堂
+ 万生园
+随园
+ 薛庐
+ 胡园
+ 又来园
+ 韬园
+ 公园
+拙政园
+ 绣谷园
+ 昧蒓园
+愚园
+西园
+徐园
+ 扆虹园
+ 东园西园
+ 大虹园之塔
+ 絜园
+ 平地起楼台
+李园
+海山仙馆
+ 避暑山庄之真假山
+ 张涟工垒石
08祠庙类(陵墓附)
+天坛
+ 风云雷雨四祠
+ 京都东岳庙
+ 京都宗人府土地祠
+ 太庙
+ 京师孔庙
+ 曲阜圣庙
+ 糊涂庙
+ 赵云庙
+ 焦山海西庵
+ 四贤祠
+ 完颜公庙
+丹达神庙
+ 松鹤庵
+ 显忠祠
+ 烈皇庙
+ 郑成功祠
+ 王义娘庙
+ 贤良祠
+ 四神祠
+ 定南武壮王祠
+ 雍和宫
+ 枣花寺
+ 花之寺
+ 护国寺
+ 天宁寺
+ 方冉檀寺
+ 大佛寺
+ 札什伦布
+ 延寿寺
+ 灵谷寺
+ 妙相庵
+ 寒山寺
+ 龙华寺塔
+ 岱庙
+ 大石佛寺
+ 相国寺
+ 塔尔寺
+ 东科寺
+ 拉布郎寺
+ 拉布寺
+ 昭
+ 内宗寺外宗寺
+ 布达拉大昭
+ 小昭寺
+ 拉木喇嘛庙
+ 光孝寺
+海幢寺
+ 涌泉寺
+ 清真寺
+ 祠庙联语
+ 昭陵
+ 慕陵
+醇贤亲王园寝
+ 八枝箭
+ 蒙人保守成吉思汗陵
+ 顽儿冢
+香冢
+ 闽中坟墓
+ 外蒙古人不知墓
09帝德类
+ 皇上日阅实录
+ 开国方略
+ 太祖敷教明刑
+ 太宗用洪文襄
+ 世祖韬晦
+ 世祖优待前明
+ 世祖下剃发令
+ 世祖勤政
+ 世祖阅明孝宗实录
+ 圣祖愿天下治安
+ 圣祖悯三等人
+ 圣祖书三藩河务漕运三大事于宫柱
+ 圣祖勉谕臣僚
+ 圣祖爱惜士卒
+ 圣祖知崇正学
+ 圣祖留心书本之谕
+ 圣祖论居官不善之报
+ 曾国藩之论圣祖
+ 世宗资助书生
+ 世宗不喜谄谀
+ 世宗慎于建储
+ 世宗密训李衞
+ 世宗知崇正学
+ 世宗朱批谕旨
+ 世宗追斥揆叙
+ 高宗初政
+ 高宗不忘本
+ 高宗严办伪稿案
+ 高宗雪睿亲王冤
+ 高宗书无逸以自警
+ 高宗崇奖风雅
+ 高宗邃于音律
+ 高宗斥世臣诗稿
+ 高宗爱民
+ 高宗临政之年
+ 高宗内禅
+ 仁宗信任李忠毅
+ 仙鹤龄因贺表获咎于仁宗
+ 仁宗斥姚祖同刻薄
+ 仁宗以庄敬日彊健行不息二语分镌宝玺
+ 仁宗敬礼杨怿曾
+ 仁宗留意微员
+ 仁宗责臣工诗
+ 仁宗命移鹰狗处
+ 宣宗遣妃
+ 文宗雪林则徐冤
+ 咸丰季年三奸伏诛
+ 文宗容纳陆御史之直谏
+ 德宗自述
+ 德宗思得气节之士
+ 德宗保全言官
+ 德宗戊戌新政
+ 德宗戊戌密谕
+ 德宗欲开懋勤殿
+ 德宗谕黄绍箕抡才
+ 德宗听讲下泪
+ 德宗注论语
+ 德宗之记忆力
+ 德宗亲翁同龢
+ 德宗自奉俭约
+ 德宗羁縻董福祥之手诏
+ 德宗西狩琐闻
+ 德宗抑郁
+ 德宗自晦
10恩遇类
+ 亲郡王配享太庙
+ 满汉文武大臣配享太庙
+ 瀛台赐宴
+ 派吃祭肉及听戏王大臣
+ 宴外藩
+ 冬至赐貂
+ 赐荷包镫盏诸物
+ 会亲
+ 克勤郡王墓开隧道
+范文程以生员受知太祖
+ 范文程脱包衣籍
+ 列圣呼范文程官而不名
+ 世祖赐宋荦食于中和殿
+吴绮以传奇受知世祖
+ 世祖擢胡学士
+ 世祖赞誉慎交社
+ 张宸以祭文受知世祖
+ 世职知县加东昌府通判衔
+ 世祖赞王熙为公辅器
+ 圣祖诏绘觉罗武默讷像
+ 韩文懿以时文受知圣祖
+ 圣祖呼尤侗为老名士
+杜立德入殿赐宴
+ 杜立德乞归赐诗
+ 圣祖加恩范承勋
+ 圣祖宠任张文贞
+ 圣祖优礼陈廷敬
+ 圣祖赐宋荦豆腐法
+ 圣祖推恩于襄勤父
+ 圣祖赐曹寅母御书匾额
+ 圣祖矜恤翰林官属
+ 皇子临丧行拜奠礼
+ 圣祖赐蔡升元葬亲银
+ 圣祖御书文恪二字赐励杜讷家
+ 圣祖赐胡胐明御书
+ 圣祖为张文端奏请多留江宁一日
+ 圣祖追念李霨勋劳
+ 圣祖称汤西厓为诗公
+ 圣祖褒于清端
+ 圣祖题徐湘苹画大士像
+ 傅腊塔受知圣祖
+ 编检得赐禁城骑马
+ 圣祖加惠二程后嗣
+ 圣祖加恩傅忠毅生母
+ 世宗宠待大臣
+ 世宗加恩陈时夏生母
+ 世宗召高宗入养心殿赐食
+ 赏花钓鱼
+ 世宗优礼蒋文肃
+ 知州蒙世宗特赐
+ 世宗慰留朱文端
+ 蒋文肃屡受世宗赏赐
+ 世宗召见布衣方观承
+ 张廷玉鄂尔泰受知世宗
+ 世宗赐张廷玉联
+ 高宗赐张廷玉诗
+ 世宗屡赐张廷玉金
+ 给还张廷玉家资
+ 世宗呼阎百诗为先生
+ 欢喜老人
+ 奉旨观剧
+ 世宗信任李衞
+ 汉员赐宅
+ 梁文庄墨渍袍袖
+ 梁文庄素衣入直
+ 王兰生稽古之荣
+ 山高水长楼看烟火
+ 赐田文镜入祀贤良祠
+ 沈德潜校御制诗
+ 高宗赐沈德潜诗
+ 高宗赐徐文穆诗
+ 元旦恩锡筵宴
+ 高宗以御题墨刻赐督抚
+ 方勤襄三大荣遇
+ 高宗释董文恭妇翁
+陈杰以勤朴受知高宗
+任启运受研穷经学之褒
+ 裘文达赐御衣冠
+ 高宗赐裘文达继母生母匾额
+ 赐锦堂
+ 五征君
+ 高宗奖江右两名士
+ 高宗嘉惠梁诗正父
+ 高宗赐陈文勤予告诗
+ 高宗褒赏刘文正送行诗
+ 阮文达以眼镜诗受知高宗
+毕秋帆以廷对屯田事拔第一
+ 杨瑞莲以诚实受知高宗
+ 汉命妇荣遇
+香山九老
+ 高宗目钱文端为江浙大老
+ 高宗赐王大臣曲宴
+ 赐外官花翎
+卢明楷以精乐律受知
+ 高宗御题南楼老人画册
+陈文肃一日数召见
+巴延三以直宿受知高宗
+ 宁寿宫赐宴功臣
+ 福文襄异数十三
+ 尹均与千叟宴
+ 宗室公赐紫
+ 绘功臣像三次
+ 高宗加恩百岁翁
+ 王文庄受二十四福之赐
+ 邹小山以昆曲受知高宗
+钱维城以绘事受知高宗
+赵秉冲以诸生入直
+ 高宗赐曹文埴父母寿
+ 高宗赐段秀林黄马褂
+ 翁方纲清书牙拉赛音
+ 福字备赏
+ 仁宗存问谢墉疾
+朱文正奉命侍仁宗读书
+ 五千馀人与千叟宴
+ 刺史与千叟宴
+ 仁宗亲视朱文端疾
+ 仁宗作诗贺董诰
+李松云以麦浪诗受知仁宗
+曹锡宝以劾和珅家人得追赠
+ 雒昂乘传从军
+ 仁宗赐大挑举人葛纱
+ 宗室宴
+ 朝马肩舆之赐
+ 大庾戴氏叔侄之恩眷
+ 仁宗识拔戴文端
+ 仁宗亲临戴文端丧次举哀
+ 仁宗因得雪加恩朝臣
+ 仁宗眷念吴堦
+康绍镛受知仁宗
+ 明文襄养疾受全俸
+ 在旗大臣赐紫
+赐奠
+ 汤文端受知三朝
+ 松文清受知宣宗
+ 宣宗宣慰黄勤敏之悼亡
+ 宣宗赐黄勤敏人参
+ 李文恭受知宣宗
+鲍桂星闭门思过
+ 宣宗宴十五老臣
+ 宣宗特赐英和福字
+ 英和比翼朝天
+ 特诏图像紫光阁
+ 老司员以报捷赏花翎
+澄怀园赋诗书扇
+ 戴文节以书画受知宣宗
+ 宣宗念师傅吴谷人之子
+ 宣宗赐耆臣紫繮
+ 宣宗推恩廉吏后裔
+ 杨忠武殁后恩谕
+ 黔中三奇男蒙特恩
+ 文宗亲赐杜文正奠醊
+吴存义受黑貂之赐
+ 文宗挽林文忠联
+ 沈文肃超擢巡抚
+ 骆文忠侄孙蒙荫
+ 厮养遇穆宗而至粤海关
+ 王景琦以二簧晋秩
+ 宝文靖諡合素志
+ 潘霨以医擢官
+沈源深受知德宗
+ 孝钦后以陆元鼎办事为可放心
+庆宽以画得二品顶戴
+ 管劬安以画得宠于孝钦后
+ 孝钦后赏福寿字
+ 知府得赐福字
+袁树勋以一哭受知孝钦后
+孙家鼐受赐茶饍
+ 孝钦后赐醇王福晋杏黄轿
+ 孝钦后赐荣禄夫人福寿字
+ 荣禄妾得宠于孝钦后
+ 三星照
+ 孙多祺母以进素肴而得赏
+ 织妇恃宠辱官
+ 妇孺献果赐银牌
11巡幸类
+ 圣祖六巡江浙
+ 圣祖南巡赋诗
+ 圣祖赐青浦孔宅匾联
+ 高宗六巡江浙
+ 高宗南巡供应之盛
+ 高宗南巡禁衞之严
+ 高宗命对烧酒
+ 高宗南巡赋诗
+ 高宗止幸浙东
+ 顾栋高不以高宗南巡为然
+ 程文恭奏止高宗巡幸湖州
+ 高宗幸安澜园
+ 高宗阅冰嬉水围
+ 向导处勘程途
+ 奏飞燕捉天鹅曲
+ 御枪处导引
+ 咏文宗秋驾诗
+ 德宗西狩手携小匣
+ 庚子西巡琐记
12宫闱类
+ 大内联色尚白
+ 皇子皇女之起居
+ 妃嫔位次
+ 先朝嫔御
+宫女
+ 宫女日课
+ 太后下嫁摄政王
+ 不准缠足女入宫
+ 世祖自撰董妃行状
+ 世祖乳母封奉圣夫人
+ 世祖有废后
+ 圣祖停止汉官命妇入宫之例
+ 圣祖废理密亲王
+ 高宗有废后
+ 高宗纳银妃
+ 高宗斥秀女
+ 宣宗立文宗为太子
+ 宣宗杀宫眷
+ 文宗传位之异闻
+ 文宗保全奕欣
+ 琳皇贵太妃留居禁中
+ 文宗有五春之宠
+ 文宗忌辰
+ 穆宗憎洋货
+ 穆宗微行
+ 穆宗宾天之异闻
+ 德宗自述
+ 德宗继统
+ 德宗习英文及与德菱女士之谈话
+ 德宗在瀛台之起居
+ 两宫先后升遐
+宣统帝入嗣
+ 美人述宫事
+ 孝贞后娴礼法
+ 孝哲后为穆宗所敬礼
+ 孝钦后自述
+ 孝钦后起家贵人
+ 孝钦后省亲
+ 孝钦后诛肃顺之异闻
+ 孝钦后轻骑入圆明园
+ 孝钦后戒烟
+ 孝钦后之门禁
+ 孝钦后起居
+ 孝钦后牀榻之陈设
+ 孝钦后出行之卤簿及后妃之轿色
+ 孝钦后闲游
+ 孝钦后阅封奏
+ 孝钦后选处女为宫眷
+ 孝钦后戏缪素筠
+ 孝钦后宠李莲英妹
+ 孝钦后逐金华柜夥
+ 孝钦后有遗帑
+ 孝钦后待满族
+ 孝钦后怒责德宗
+ 孝钦后欲使德宗割股
+ 孝钦后谋废德宗
+ 孝钦后立溥儁为大阿哥
+ 孝钦后率德宗西狩
+ 孝钦后逼死珍妃
+ 孝钦后受主位所制棉衣
+ 孝钦后愚德宗
+ 孝钦后行慈善事业
+ 孝钦后嗜小说
+瑾妃游苏州
+ 孝钦后痛惜名人书画
+ 孝钦后以村市景自娱
+ 孝钦后受生母拜跪礼
+ 孝钦后崩后情状
+ 隆裕后与德宗不睦
+ 隆裕后奉孝钦后命为太后
+ 瑜贵妃不愿称奴才
+ 隆裕后临终语
13朝贡类
+御门
+ 视朝升殿
+ 朝贺大会
+ 站山子
+ 大朝筵宴之陈设
+常朝
+ 御便殿
+ 坐班
+ 年班朝觐
+ 年班进京所带行李人役
+ 庆祝万寿
+ 早朝时刻及升御之殿
+ 红绿头牌
+ 碰头殿砖
+ 奏对以三语为率
+ 吏部引见
+ 兵部引见
+ 世祖登极
+ 世祖逢五视朝
+ 高宗卯刻视朝
+刘于义朝拜暴薨
+ 乾隆朝之正殿朝会
+ 宣宗复召对赐坐之制
+ 劳文毅朝毕忘戴冠
+ 韩文钧朝见遽起去
+ 孝钦后视朝时之仪从
+ 召见膝裹厚棉
+ 孝钦后六旬万寿
+ 德宗万寿
+ 奏对行一跪礼
+ 三枢臣朝拜倾跌
+ 贡物之弊
+ 年例进呈贡物
+ 冬季进呈冬笋冰鲜
+ 吉林岁贡
+六安州贡茶
+ 黑龙江贡貂
+ 黑龙江贡鹰
+ 黑龙江贡柳叶鱼
+ 布鲁特贡马
+ 藏回例贡
+ 东北边部落入贡
+ 进呈先时后时花果
+ 钱谦益贡物
+ 暹罗进白鼠
+ 西人贡火鸡
+ 西洋贡狮
+ 杜紫纶独进一词
+ 圣祖却喇里达贡
+ 贡瓜
+ 高宗却粤贡
+ 广东贡米
+ 厦门贡燕
+ 特旨免贡长江鲥鱼
+ 吴中巨室进鸡肝
+ 粤鄂浙三疆臣贡物
+ 吴氏献砂仁肉圆
+ 西藏贡金钟
+ 西洋贡铜人
+ 钱陈羣献竹根如意
+ 虬髯客书万寿无疆四字
+ 廓尔喀十年一贡
+ 张照献制松苓酒方
+ 王大臣进如意
+ 檄谕缅甸国王
+ 外藩进白鹰海东青
+ 金甡贡莱石菊花
+ 廓尔喀贺教匪荡平
+ 仁宗令弃叶尔羌贡玉
+ 宣宗御用笔砚
+颜检奏罢福建贡荔
+ 缅甸进平定回疆贺表
+ 琉球四年入贡
+ 广东贡化州橘红
+ 广橘贡费十数万
+ 曾文正贡石盂
+ 琉球贡使
+ 丰台花匠贡盆菊
+ 张樵野进人参酒
+ 志家进笼饼
+ 缅甸贡象
+ 廓尔喀贡使
+ 孝钦后好贡献
+ 某大臣贡傻白金鱼
+ 藩王入贡
+ 外臣进日本开国五十年史
14外藩类
+ 蒙古十六国部落
+ 乌兰察布盟旗之编制
+ 外蒙服叛本末
+ 青海蒙古
+ 世宗驾驭蒙古
+ 高宗善待蒙古
+三音诺颜部
+ 哈萨克人借地
+ 土尔扈特来降
+ 都尔伯特投诚之待遇
+ 哲孟雄
15阉寺类
+ 受宫
+ 太监例选无家室者
+ 私宅太监有定额
+ 太监品级
+ 太监之称谓服饰
+ 世祖禁内监入班行礼
+ 世祖高宗定太监职制
+ 高宗令内监改姓
+ 高宗选秦赵高三姓为太监
+ 高宗约束阉寺
+ 高宗不许内官干预政事
+ 高宗令太庙用王府中太监
+ 仁宗令廷杖曹进喜
+ 唐宪臣自宫
+ 高宗改内监读书之制
+李金凤与闻林清事
+ 戴文节不善事内监
+ 宣宗为内监创白玉顶戴
+ 安得海伴太子读
+ 安得海伏法
+ 孝钦后待内侍
+ 三监绰号
+ 李莲英以梳头得宠
+ 李莲英深衔德宗
+ 李莲英调停修园事
+ 李莲英随醇王校阅海军
+ 李莲英侮李鸿章
+ 李莲英侮福锟
+ 李莲英有四子
+ 李莲英有精舍
+ 李莲英用红缎铺垫
+ 李莲英未获谴之故
+ 香王为孝钦后之探
+ 孝钦后乐与硬刘谈
+ 西巡时太监之多
+ 高四历事三朝
+ 张某以墨污试卷自宫
+ 太监奉旨申饬张唐
+小德张暴富
+ 小德张骄倨
+ 王子元中饱
16外交类
+ 外人讥吾外交
+ 各国与上海之关系
+ 误以赔款为抚恤
+ 张文襄与各国领事立约
+ 王某某畏葸误国
+ 赛金花保全都人
+ 庚子和议
+ 展拓使馆界址
+ 京师使馆界内之防疫
+ 文祥与外使议觐见礼节
+海宴堂宴外宾
+ 宫廷燕享外宾
+ 重阳宴各国公使夫人
+ 各使恭送孝钦德宗梓宫
+陈其元折服英美商人
+ 高宗敕英王谕
+鲍鹏与英领事义律议款
+ 琦善受欺于英
+ 唐景星折英使威妥马
+ 英使翻辰州教案
+ 与英重订藏约
+ 云南勘界
+ 天津焚法国教堂案
+ 李文忠语法使
+ 德拒我使
+ 莱阳中德之交涉
+ 日本利用毛昶熙之讆言
+ 日人诱降丁汝昌
+ 总署论中日和约
+ 李文忠主与日和
+ 日本少佐干预词讼
+ 李文忠不慊于日
+ 德宗联日
+ 太宗自称金国汗
+ 洪秀全亦知外交
17礼制类
+ 皇帝典学
+ 皇子典学
+ 上书房课程
+ 讲官设坐
+ 圣祖举行经筵大典
+ 高宗御经筵
+ 曾文正请复日讲旧典
+ 高宗拟举行三老五更礼
+ 高宗临雍讲学
+ 文宗临雍讲学
+ 儒臣进讲于两后
+ 秘阁暴书
+ 大婚礼节
+ 大婚时之门禁
+ 德宗大婚奁单
+ 选后
+ 选妃
+ 选宫女
+ 谕旨诰命
+ 谕旨所用之字
+ 制诰限句
+ 撰拟文字
+票拟
+ 封赠
+ 德宗咨本生父
+ 赐御书
+郊劳
+ 大臣见诸王不得长跪
+ 抱见
+ 请安
+ 端茶送客
+ 内臣召对
+ 奏事
+ 拜摺
+ 令藩臬面陈章奏
+ 遵例自呈
+ 呈缴朱笔奏摺
+ 预用空白
+ 供奉各事
+ 伊里
+ 孝钦后变更妃嫔扈从之制
+ 塞宴蒙古
+ 大蒙古包宴
+ 青海蒙古会盟之礼
+俸薪
+ 养廉
+ 奏定州县陋规
+ 准带护衞仆从
+ 外官准带家人
+ 官吏仪衞
+ 伞盖
+ 武职上司不得笞辱属弁
+ 标题太平无事
+ 牌子档子
+ 图片册档
+ 禁妇女裹足
+丧仪
+ 满洲丧礼
+ 旗员丁忧
+ 旗奴为旗主丧事司鼓
+ 武职无三年终丧之制
+ 冯柯亭以礼事亲
+李鸿藻两请终丧
+ 供忌辰牌
+ 帝后忌辰禁嫁娶
+ 孝全后諡号
+ 给諡郑重
+ 拟諡
+ 特諡
+ 諡重文字
+ 諡重正字
+ 諡重襄字
+ 諡文正者八人
+ 小臣得諡
+ 妇人得諡
+ 諡上冠八字
+ 坛班
+ 坤宁宫祀神
+ 射牲
+ 遣官祭告岳渎
+ 救护日月
+祷雨
+ 国初祭仪尚右
+ 袷祭捧帛爵用近支王公
+ 皇后入庙
+ 祧庙
+ 致祭赐奠之仪
18度支类
+ 足国帑
+ 同光度支琐闻
+光绪辛丑回銮之直隶用款
+ 范文肃定赋税
+ 减赋
+ 朱文端请永杜加赋
+ 免租税漕粮
+范承勋奏除蒙番赋籍
+ 耗羡归公
+ 沈端恪力争耗羡归公之议
+ 西康粮税
+ 田法
+ 关税
+ 海关常关
+ 梧州关
+花子关
+ 重征洋米税
+ 活税死税
+ 粤东税契
+ 扬州盐课
+ 王文恪整理盐纲
+李仲昭劾办舞弊鹾贾
+ 陶文毅整顿两淮盐法
+ 厘金
+金安清办厘捐
+ 法越战前之粤西厘税
+ 洮南货币
+ 甘肃货币
+ 新疆货币
+ 西藏货币
+ 钱法源流
+ 当十大钱
+ 咸同光宣四朝钱法之变更
+ 诸寇钱文
+ 钞票
+ 吉林官帖
+ 洋钱名称不一
+ 禁用日本宽永钱
+ 令民称贷公家
+ 左文襄倡借洋债
+ 捐输始于开国
+ 王文简处置赀郎之意见
+ 阿五捐米助饷
+开捐免保举例
+饷生
+ 衡州九厘饷
+ 张澄斋发藏粟
+ 索还捐银
+ 空白部照
+ 咸丰朝诸臣奏请开捐
+ 马草生员
+ 捐纳流品之杂
+ 永远停止捐纳
+毕秋帆发库银赈济
19屯漕类
+ 营田事例
+ 陕省屯田之利
+ 伊犂屯田
+ 哈密屯田
+富俊开垦双城堡
+ 青海垦务
+ 漕弊
+ 蔡襄敏除漕弊
+ 苏漕
+折漕
+ 汰除苏属漕规
+ 杨勤悫理漕
+ 县官不愿收漕
+ 胡文忠怯百年漕弊
+ 漕变
+ 海运
+ 海运道里
+ 海运视河运为省
+仓米
20教育类
+ 列圣重学
+ 世宗设宗学
+ 世宗设八旗官学
+ 国子监立经义治事斋
+ 琉球遣子弟来学
+ 汪文端训士
+ 山西大学堂
+ 水师学堂
+ 蒙古教育
+ 缠生以入学堂为当差
+ 川边关外学务
+ 云南土司辖境之教育
+瑜妃论女学堂
+ 台湾社师
+ 南洋公学
+ 叶成忠兴学
+杨斯盛兴学
+武训兴学
+ 李凤林兴学
+ 女尼诚修兴学
+ 顺天书院金台书院
+正音书院
+ 雷翠庭创鳌峯书院
+ 叶南雪主讲越华书院
+ 唐确慎主讲金陵书院
+黄彭年主讲莲池书院
+ 万刘主讲龙门书院
+ 李胡曾建书院之用意
+ 广雅书院
+于荫霖演讲于敬敷书院
+ 钦派孝廉书院山长
+ 蒋果敏设义塾
+ 王子江设义塾
+ 我邓先生
+ 北学南学关学
+ 学约戒约
+ 施愚山讲学
+ 彭勤止讲学
+ 孙诒经授德宗读
+ 贾桢课恭王
+ 道人教年羹尧
+ 凌晓楼为塾师
+秋水园改家塾
+ 太祖教训诸公主
+ 高宗训十一阿哥
+ 高宗教孙
+ 宫训图
+ 孝钦后讲诗书
+ 八旗家庭教育之礼法
+ 张杨园家教之严
+ 朱竹垞析产时之家教
+ 王匡庐教子
+ 韩旭亭教子
+ 郑板桥教子
+ 阮文达教子
+ 炳半聋教子
+万承苍受胎教
+ 昆山三徐受母教
+ 汪文端受母教
+ 尹元孚母作女训
+ 钱文端母夜纺授经
+毕秋帆母训子诗
+ 洪稚存母机声灯影图
+ 张姜氏教子
+ 鄂文端诫弟
21考试类
+ 以科名奔走天下士
+ 万寿开科原始
+ 考试用五言八韵诗
+ 科场加恩大员子弟
+ 考试功令之严
+搜检
+ 考试送关节
+ 考试送诗片
+ 考官恶触家讳
+ 文武互试
+ 老年科目
+ 宗室科举始于康熙
+ 八旗科举始于天聪
+ 旗汉考试同场
+ 土司子弟得与考试
+ 苗人得与考试
+畲客得与考试
+ 麽些得与考试
+ 随场去取
+ 圣祖谕出各种题目
+ 张文和阻废制义
+舒赫德请废制义
+ 考试改策论
+ 考试复用四书文
+ 考试用策论
+ 废科举
+ 和尚之孙应举
+ 潘襄易名应试
+ 谢金圃各项考试之得士
+ 杨沂秀考试必第五
+ 穆彰阿之对于荐卷
+童试
+ 童试有一条葱
+ 道考院考
+ 廪生保童生
+ 童翰林
+ 老童入场卖警句
+ 宗室小考试满语弓马
+邓廷桢屡踬童试
+ 县府考有覆试
+ 县试文破题
+ 潘文恭应县试
+ 李申耆应县试
+ 谭玉生应县试
+ 县试题为莫春在
+ 王述庵重游泮水
+ 县试题指焉为马
+ 孔宪教为县试老童
+ 易三短子不得应县试
+ 胥吏子应县试
+ 县试题解
+ 姚石甫府试第一
+ 彭刚直应府试
+ 府试趣题
+ 府试文限三百六十字
+黄祖颛应浙江院试
+ 康熙朝旗童应院试之多
+ 院试文之快短明
+ 吴改堂冒籍应院试
+ 黔院试自为府籍
+ 俞长城背贴院试文
+汪廷璵应院试
+ 彭文勤命院试题
+ 宋芷湾代人应院试
+ 桂阳瑶人应院试
+ 阮文达阅院试夹带
+ 鲍双五以典故勉院试生
+ 李申耆应院试
+ 院试之试帖诗
+七十岁童生应院试
+ 吴大澄命院试题
+ 王西庄随父应岁科考
+ 岁科考忌翠珠字
+ 岁考卷批语
+ 满人岁考得赉绢
+ 岁考文作弹词体
+ 夏醴谷拔某生岁考
+ 岁考文杜撰古典
+ 蒋剑人岁考忘题
+张树声欠岁考
+ 黄漱兰考欠岁考生
+ 不葬亲不许科考
+ 陈文杰应经古试
+ 名廪保试经古
+ 以外国字入经古试卷
+李殿林评经古考卷语
+ 王笃以默经试士
+ 考古学之浙东三杰
+郑祖琛以古学覆试
+ 误解古学题义
+ 录遗试题
+陆清献试儒学诸生
+ 黄漱兰命优拔监题
+ 优贡
+ 诏举优生
+ 世宗谕学政以举优
+ 拔贡
+ 圣祖诏选拔
+ 世宗谕令六年选拔一次
+ 世宗谕杨可镜准作选拔
+ 谢金圃识拔汪容甫
+ 全谢山选拔
+ 江西某县拔贡
+ 恩贡岁贡
+ 世祖定乡会试试题
+ 钦命会试及顺天乡试题
+ 乡会试不重策
+ 乡会试五门发策题
+ 顺天乡会试荐卷加批
+ 乡会试有副榜
+ 青年乡会试科目
+ 宗室乡会试科目
+ 乡会试改策论表判
+ 乾隆后满洲乡会试科目
+ 乡会试之龙虎榜
+ 世宗复浙人乡会试
+ 世宗加恩乡会试士子
+ 乡会试中式不分经
+ 钱箨石乡会试题同
+ 朱鸿灏乡会试题同名次同
+ 乡会试卷重公羊
+ 乡会试之号军
+ 游学生之进士举人
+ 补给游学生进士举人
+ 蒲留仙论乡试情形
+ 各省乡试之中额
+ 额定诸生乡试之名数
+ 杨某为歪头举人
+ 山左乡试之策
+ 旗人翻译乡试
+ 藩下诸生多得乡举
+ 随宦子弟得与所在地乡试
+ 圣祖特送潘蕴洪乡试
+ 朱文端乡试领解
+黄章百岁应乡试
+ 马世琪乡试缴白卷
+ 冯青门不应乡试
+ 张仕敬以文秀才举武乡试
+ 吴日?永改名失乡举
+ 乡试分编字号
+ 苏瑞一以治春秋捷乡试
+袁子才捐监应乡试
+朱文正十七得乡举
+ 顺天乡试卷多曳白
+ 顺天乡试拟题
+ 乡试落第举子谒主司
+ 乡试呈荐官卷
+刘凤诰改乡试卷
+ 顺天乡试之解元
+ 四书诗题同在乡试首场
+ 孙渊如得丙午乡举
+ 王健寒九十九岁应乡试
+ 乡试老少同榜
+ 沈惟熙未冠赐举人
+ 冯潜斋重赴鹿鸣
+ 浙江乡试误出经题
+ 杜奎炽书乡试策后
+ 房官误会乡试卷文
+ 魏默深得顺天乡举
+ 俞理初乡试红卷
+ 吴廷圭得江西乡举
+ 林文忠创设乡试信礮
+ 春凤池不得乡试魁选
+ 五人以关节得乡举
+ 江南乡试之丽六卷
+ 翁叔平喜骂乡试监生
+ 陆溶为歪头举人
+ 江南冬行乡试
+ 沧粟为人得乡举
+ 外人捐监应乡试
+王莘锄言阅乡试卷之难
+ 林旭十九得乡举
+ 广东乡试关节
+ 浙江乡试关节
+ 戕教地方停乡试
+ 新进士释奠
+ 顺治丙戌会试中四百名
+ 丙戌会试得人
+ 顺治己丑会试中四百名
+ 会试满汉分榜
+ 世祖念南榜举人之会试
+ 会试中额分省
+ 谢聘以会试落名不得与
+ 三进士皆贰臣
+ 准新进士自陈任吏与否
+ 韩文懿为会元
+ 陈文简奉旨会试
+ 丁腹松中进士而辞馆
+ 汪舍亭承父命赴会试
+蒋恭棐两宴琼林
+ 世宗谕令副榜会试
+ 世宗谕应试贡士语
+ 杜要徒步赴会试
+ 会试时皮衣不去面
+ 阎循观会试下第
+ 会试易表判为诗
+ 会试有贡士谢恩摺
+ 眭朝栋请复会试回避卷
+ 汪竺香会试不妄对
+ 会试名次已定复改
+ 新进士簪花礼
+ 高宗以五经试士
+ 凌廷堪成进士
+ 停会试明通榜
+ 会试搜落卷
+ 俞理初会试下第
+ 龚定庵会试之起讲
+龙汝言一体会试
+ 会试房考觅穆公子卷
+ 会试关节
+ 龚定庵魏默深会试下第
+ 曾文正为同进士
+ 会闱别试回避
+ 王壬秋不赴会试
+ 潘文恭重赐及第
+倪恩龄场前中进士
+ 张文襄憾不状头
+徐郙会试未搜检
+ 孝钦后拟作会试试帖
+ 会试卷用几希字
+ 王半唐会试诗出韵
+ 己丑会试错认颜标
+张季直会试见摈
+ 眉寿八进士
+ 壬辰会试误认颜标
+ 沈友卿甲午会试为房首
+ 以进士奖给日本人
+举人瀛台覆试
+ 谢焕章覆试革举人
+ 高宗临幸覆试场
+ 俞荫甫覆试冠多士
+ 莫宝斋监试列前茅
+ 朝考殿试重楷法
+ 朝殿卷文须齐脚
+ 德宗阅朝考卷而叹
+ 朝考避翠浪字
+ 禁殿试前进士颂联
+ 进士殿试之胪唱
+ 徐立斋殿试第一
+刘子壮殿试第一
+ 秦鉽殿试卷书法
+ 殿试之地址
+ 叶九来殿试被摈
+姜西溟殿试第三
+ 父子殿试对策
+ 殿试进呈十卷
+ 殿试策清汉合璧
+ 大臣子弟殿试皆三甲
+ 何义门为不殿试之翰林
+王敬铭殿试第一
+ 尹似村为殿试秀才
+ 殿试阅卷之圈
+王文端殿试第一
+ 任子田殿试为二甲首
+刘凤诰殿试给烛
+ 殿试进呈十二卷
+ 殿试有两传胪
+ 洪莹默写殿试策
+ 殿试之臣对臣闻
+苏人殿试多鼎甲
+陈继昌力疾应殿试
+ 殿试不宜专重字体
+ 崇文山殿试第一
+翁曾源殿试第一
+ 张文襄殿试对策
+ 殿试卷作颜字
+举人中书之殿试
+ 殿试卷有重字
+ 文道希殿试有笔误
+ 殿试各卷名次
+俞陛云殿试第三
+ 翰林散馆考试
+何焯以下等留馆
+ 梁启心恩免散馆
+ 钱文敏散馆曳白
+ 阎文介散馆列乙等
+ 圣祖试年羹尧
+ 考选南书房翰林
+ 纪文达应翰林馆课
+ 翰林大考始于雍正
+ 大考之升降
+汪廷璵以大考授讲学
+ 大考之黜陟
+ 法式善大考两降
+ 阮文达大考第一
+周兴岱大考四等
+ 周兴岱规避大考
+陈传经大考三等
+ 奎照奎耀同应大考
+ 大考第一之赋
+ 曾文正大考二等
+ 文宗命大考题
+ 万文敏大考第一
+ 文道希大考第一
+ 庶常大课不识诗题
+ 汪某试翰林得罪
+ 考差
+ 进士不得考差
+寿耆考差诗
+ 刘可毅考差被斥
+ 秦留仙应制咏鹤
+ 王文简应制赋诗
+ 翰林番上应制
+李中简应制诗得体
+ 特科
+ 各项特科之得人
+ 预各项特科之难
+ 大科词科
+ 圣祖诏开博学宏儒科
+ 圣祖优礼宏博举子
+ 康熙朝试宏博之宽
+ 彭羡门为康熙制科第一
+ 康熙制科有佳山堂六子
+ 杜傅得制科美授
+ 魏文毅羡康熙制科
+姜西溟不获举制科
+ 乾隆制科给银两
+ 高宗优礼宏博举子
+ 祖孙同应制科
+ 乾隆制科试五题
+陈兆仑三次通籍
+ 刘海峯制科不第
+ 刘文定为乾隆制科首选
+ 胡天游试制科不第
+ 厉樊榭试制科不第
+汪后来以武人被荐制科
+ 高宗诏举经明行修
+ 圣祖南巡召对赋诗
+ 高宗东巡召试
+ 世宗诏举孝廉方正
+ 德宗诏开经济特科
+ 德宗御书经济特科题
+ 经济特科覆试题
+ 张文襄阅经济特科卷
+ 王文勤恶经济特科
+ 周树模劾经济特科
+宋恕未应经济特科
+ 停经济特科
+ 复经济特科
+ 考职之大狱
+ 考试月官
+ 选人到官循例考试
+ 沈文肃甄别属官
+ 大臣面试教官
+ 黄潄兰出考教题
+ 考吏员
+ 考医士
+ 武备学校试论
+ 武生武举武进士
+ 刘天保以文生入武庠
+ 李国辅跑马三等
+ 武乡会试年分
+ 乙酉武闱之试卷
+ 王玉殿玉为武三元
+马全前后武鼎甲
+武会试不停
+顾麟为武三元
+ 武进士误班降甲
+ 武科改试枪礮
+ 停止武试
+ 考试之籍贯
+ 粤寇欲开科以得人心
+ 粤寇考试分三场
+ 粤寇考试之题
+ 粤寇题纸
+ 粤寇考试之制义
+ 粤寇得麻城人为解首
+卜应期为粤寇开科之探花
+ 张申伯以平定江南文谄粤寇
+ 粤寇以考试杀诸生
+ 傅鸾祥应粤寇试
22兵刑类
+ 木兰行围讲武
+ 三藩善后之旗绿军制
+ 八旗
+ 汉军
+ 八旗侍衞教场
+ 旗兵比棍
+ 天佑军
+ 车骑营
+御营
+ 神机营
+ 勇健军
+ 广勇
+ 楚军
+ 王壮武军制
+湘军
+ 湘淮军制
+ 湘淮军饷
+ 淮军
+ 铭军为淮军第一大支
+ 吉军
+ 忠义军常胜军
+ 三省边防
+ 蒙古盟旗军制
+ 蒙古台站运输军队
+ 阿里克族兵制
+ 白塔信礮
+ 天津水师
+ 长江水师
+ 海军
+ 军报
+ 军需报销
+ 法越一役之军需
+ 营务处
+ 幕馆
+ 粤寇亦有军制
+ 问刑准用明律
+ 五刑
+刺字
+ 沈文恪请罢流徙乌喇新例
+ 高宗不宽钱永兴毙兄之罪
+ 阿文勤不修刑部则例
+ 邓嶰筠奏免颍州佥妻发配旧例
+ 薛云阶之法学
+ 沈文肃重典论治
+ 西河沿照例翻车
+ 华人不能出洋
+ 蒙古死罪案件
+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刑法
+ 阿里克族刑法
+ 番例
23战事类
+ 太祖败叶赫哈达
+ 太祖攻翁鄂洛中矢
+ 何温顺助太祖败明师
+ 太宗败明师
+ 明降将为太宗力战
+ 太宗胜察哈尔
+吴三桂借兵满洲以击李自成
+ 大兵为十二骑所败
+ 王师平白头兵
+王师下江阴
+ 前后三藩战事
+ 马雄征孙延龄
+宋献策退日本兵
+ 邬景超平台湾
+ 赵忠襄平吴三桂
+ 彭春胜俄人于雅克萨
+ 小策淩败俄人
+ 圣祖亲征噶尔丹
+ 费扬古殪噶尔丹可敦阿奴
+孙襄武胜噶尔丹于昭莫多山
+ 朱廷珍施琅灭朱一贵
+ 年羹尧岳锺琪平青海
+傅尔丹讨准噶尔
+ 策淩大破准噶尔
+ 哈元生平乌蒙
+ 张广泗额保平苗疆
+ 傅恒征金川
+ 兆惠富德平准噶尔
+ 兆惠富德平大小和卓木
+ 杨应琚征缅
+鄂辉攻石峯堡
+乌大经征王伦
+ 阿桂平金川
+董天弼随征金川
+ 福康安柴大纪平台湾
+ 官军与郑氏战于台湾
+许世亨与安南人战
+ 福康安平廓尔喀
+ 嘉勇贝子征诸罗
+ 明亮平孝感教匪
+ 完颜岱击教匪
+ 傅鼐平苗
+ 二眼纛将军征川楚教匪
+亮禄征川楚教匪
+ 成德征川楚教匪
+札克塔尔征川楚教匪
+ 额勒登保平川楚教匪
+桂涵大败教匪
+ 李成隆平安南匪及凤尾帮匪
+ 李壮烈讨蔡牵
+王得禄邱良功平蔡牵
+ 煤黑子与林清战于大内
+ 平林清
+ 杨忠武征川楚教匪
+ 永芹以百馀人破回
+ 罗思举平赵金龙
+ 中英鸦片之战
+ 乌兰泰向荣围粤寇于永安
+ 黄印山平两杯茶教匪
+ 叶鸿驹督团与粤寇战
+陆建瀛委江宁于粤寇
+ 谢忠愍与粤寇战于天津
+讷尔经额为粤寇所败
+ 粤寇围鲍武襄于九江
+ 江忠烈与粤寇战于庐州
+ 衞佐邦尹达章平红巾
+ 曾文正失利于靖港之粤寇
+ 开隆阿剿粤寇
+ 塔忠武剿粤寇
+僧格林沁擒林凤翔李开方
+ 徐若洲率忠义军与粤寇战
+ 张忠武剿粤寇
+ 僧格林沁与英法人战于大沽
+叶名琛剿粤寇
+何桂清委苏常于粤寇
+ 胜保胜英法人于八里桥
+李义堂胜粤寇于独圩
+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
+ 胡文忠多忠勇复安庆
+ 蒋果敏平广西粤寇
+僧格林沁与捻战
+ 易佩绅转战数千里
+邓仁堃父子与粤寇战
+田兴恕剿寇江西
+ 林夫人乞援保广信
+ 多忠勇与捻回战
+ 江苏官绅乞师剿粤寇
+ 李文忠败粤寇于上海
+ 朱氏败粤寇于龙华镇
+ 李文忠督水师攻粤寇
+ 僧格林沁平苗沛霖
+ 僧格林沁擒张洛行
+ 骆文忠擒石达开
+ 岑襄勤平云南回乱
+ 曾忠襄灭金陵粤寇
+ 鲍武襄刘壮肃剿捻
+ 冯元佐御回寇于渭北
+陈国瑞胜捻于陈州
+ 左文襄平新疆
+ 滇粤出师越南
+ 王镇邦与法人战于河口
+ 刘壮肃胜法人于基隆
+ 章高元胜法人于基隆
+ 宁裕明王德榜胜法人
+张春发胜法人
+冯子材胜法人
+张佩纶与人战于马江
+ 孙开华胜法人于台湾
+ 张李成与法人战于台北
+李世鸿与法日战
+唐景崧遣将与日人战
+ 孙子堂与日人战于台湾
+聂士成胜日人于连山关
+ 孙钰胜日人于关外
+马玉昆胜日人于大同江上
+章高元与日人大战于盖平
+ 丁汝昌与日人战于旅顺
+ 何占标剿陇回
+ 聂士成马玉昆与洋人战于畿辅
+ 孝钦后命德宗与八国联军宣战
+ 翠云娘与八国联军战
+ 某巡士谈庚子拳匪战事
+ 奉黑将军征多艾女寇
+ 桂抚征女寇
24武略类
+ 有武略者得巴图鲁
+ 汉族将才
+ 丹竹勇冠一军
+ 转庵和尚说韩大任就抚
+ 王文靖疏请诛吴应熊
+ 图文襄才略出众
+ 许氏精韬略
+蔡毓荣夙有将略
+ 于清端剿抚兼施
+ 希佛奇谋致胜
+ 半边红饶将略
+黄性震密陈平台方略
+ 施琅善水战
+ 漳浦蓝氏多将才
+ 宋荦镇抚哗兵
+韩杰殷用兵合六韬
+王进宝降保宁贼
+ 高文良抚邓横苗
+年羹尧兵法
+ 岳锺琪谋定后战
+ 陈仙掌纵论形势
+ 策零知兵法
+ 鄂文端善将将
+ 海兰察进歼敌而退全师
+赛冲阿纪律严明
+ 黄文襄运粮之法
+宋元俊献三路进兵策
+ 阿文成独操神算
+ 阿文成移营先见
+梁朝桂鬬才不鬬力
+张芝元计除金川贼谍
+ 陆朗夫靖人心
+ 邹湘为年羹尧运筹
+ 阿文成能使部将用命
+ 赵翼知城不可弃
+福康安能用海兰察
+ 和琳济军食
+ 海兰察用兵善思
+ 陶世凤安反侧
+ 杨芳善谋
+刘清降川贼
+ 百菊溪降张保
+ 龙么妹有将略
+ 强忠烈首破李文成逆谋
+ 杨忠武用兵心术专一
+王廷赞以石子掷回
+ 长龄勾摄张格尔
+ 王廷兰献策
+ 葛壮节缉贼神算
+ 葛壮节妾有胆略
+齐慎为将帅才
+ 琦善用兵有神算
+ 江忠烈主截击
+ 某学使运石填城
+ 温壮勇能用民团
+李素贞谙兵法
+ 塔忠武论兵事
+周天爵为真将军
+ 张忠武用兵神化
+包立身避实击虚
+ 洋将亦为我用
+ 刘忠壮从军十八年
+ 僧忠亲王行军得民心
+ 欧阳小岑主移营东流
+ 王壮武善以少击众
+ 黎太守母指授方略
+ 胡文忠论捻
+ 胡文忠用多隆阿
+ 孙绍襄以兵法部勒枪船
+ 程忠烈用兵能相地势得士心
+鲍超善用游勇
+ 蒋果敏军用五色帜
+ 唐忠壮日巡诸营
+陈国瑞以少击众
+ 郑绍宗方曜勇悍善战
+冯子材谙悉边事
+吴大澄抚韩边外
+ 李文忠论以毒攻毒
+马玉昆论外兵
+ 黑丫头负殊勇
+ 萧三娘能马上指挥射
25狱讼类
26吏治类
27爵秩类
28幕僚类
29荐举类
30知遇类[1]
参考文献
- ↑ 《清稗类钞》 名胜类道客巴巴网,201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