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趣(裴东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渔趣》是中国当代作家裴东升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渔趣
我时常想起孩提时的竭泽而渔,咀嚼其中所感受到的无穷的意趣。
那时,大约我已念到初中了。不管春夏秋冬(更多的自然是夏天),每逢假日或星期天,我就和几个小伙伴提着脸盆、竹篮、铁锹等家伙去野外寻找一些小河小汊,随即挖泥筑坝,用脸盆将坝内的水一盆一盆地舀干……
开始前,选定地点至关重要。如果选对了,一条十米长短、一米深浅的河汊就能捕到七八斤杂鱼;要是看走眼了,再长再深的河汊往往也只见几条小鱼小虾,甚至是空空如也;而且,选的河汊必须长短、宽窄、深浅适宜,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能在大半天的时间把里面的水排干。说来见笑,因为我们不谙鱼性,什么样的河汊有鱼或没鱼、鱼多或鱼少,压根儿就没个准儿,当时就是凭一种感觉,所以,我们常常为选定一个河汊颇费踌躇,以至訚訚争辩。
而一旦锁定了范围,我们就立马挖泥筑坝,不大工夫,几只脸盆就飞快地挥动起来。等坝内的水折到一定的位置,我们便开始观察水面的动静,一见哪儿翻花起旋儿,我们就开始欢呼了:“有鱼儿!”“是的,这条鱼儿还不小呢!”“嗯,这一次我们选对了!”激动之际,谁就随手抓一把烂泥往靠近的小伙伴脸上一抹,大伙儿哄然大笑,继而各自又胡乱地抓泥涂脸,搞得跟侦察兵一样,水也排得更欢了,累了就顺势往后一仰,稍稍喘口气儿又拾起脸盆干起来。
坝内的水渐渐浅下去,也渐渐浑浊起来,一些小鱼儿似乎感到不自在了,一个个探出头来,翕动了几下嘴唇,便开始茫然游窜。每每见此情景,我心里就痒痒的,时不时就放下脸盆,转身拿起竹篮,朝着那些抛头露面的鱼儿,从其底下兜、去拦头套,可谓手到擒来。这时,正在卖力排水的小伙伴们就回过头来,冲我笑着说:“这鱼儿又跑不掉,急什么呢?!”他们一边说着,一边就又拾起手中的脸盆,动作却渐渐慢了下来,还时时转过身来,扫一眼越来越热闹的水面。最后,他们终于耐不住了,脸盆一甩,忘情地扑过来,跟我一起和那些懵懵懂懂的小鱼儿逗乐儿了。
记忆中,稍大一些的鱼儿似乎很敏感,性子也比较急躁。随着生存空间的不断缩小,它们常常会冷不丁地从水底纵身跳出,又一头栽进水里,那奋勇的态势大有拼命逃脱的嫌疑。我们被溅得一身泥水,却一个个惊喜万分,随即退到两侧,提着竹篮,摆好了架势,屏声敛气,眼睛紧紧盯着水面,等待下一个目标的出现。如是,常常不出所料,不一会儿,又见一尾一两斤重的鱼儿故伎重演;在它落水的当儿,几只竹篮便飞快地兜过去……有时,我们等了半天,水面依然波澜不惊。我们不甘心,遂弓着腰,伸直了脑袋朝水里张看,一见有黑影曳动,我们就轻轻地把竹篮从其尾部兜过去……
有些诸如黑鱼一类的家伙天性狡猾,即使你排干了水,它仍旧深藏不露,因而那些淤泥杂草就特具一种神秘的诱惑。为保万无一失,我们手脚俱上,对它们所有可能的藏身之处进行排查。有一次,我们照例排着队儿,双手在河汊两边的淤泥杂草中循序渐进地划拉着。忽地,我只觉手一凉,一只冰冷的、滑滑的大棒槌一般大小的东西已然横亘于我的掌下。“黑鱼!一条大黑鱼!”我大喊了一声,正在忙乎的几个小伙伴闻声就倏地朝我双手摁住的位置围过来。其时,那条黑鱼已在我手下挣扎着嗞嗞地蠕动,试图逃逸。我的心突突地跳着,似乎就要从嗓子眼里蹦出。不过,我还是极力镇定下来。我知道,遇到这类黑鱼时,双手千万不要使劲,得轻轻地将它哄住,好让它乖乖就擒;如果心急,刚一触到它就用力去逮,它往往会一个激灵就从你手下滑出。
因为我们都喜欢并急于亲手去捉鱼,以致好几次功败垂成。
有一回,也是夏天,我和几个小伙伴正在贪婪地抢着捉鱼,忘乎所以。忽然间,不知是谁大喊了一声:“不好,要破坝!”我们猛然一惊,扭头一看,就见身后的小坝已出现裂缝,坝外的水顺着裂缝汩汩流向坝内,坝身也一点点地塌下去。我们见势不妙,便以飞快的速度冲过去,直条条地横躺在坝身上。溃口处虽然勉强堵住了,但坝外的水仍然无孔不入地哗哗往里淌,坝内水位不断上涨。一切都无济于事了!无奈,我们只好撤到两边,一屁股坐下去,颓然地喘着气。无意间,瞥见竹篮里刚捕获的几只小鱼小虾,有的在眨着眼睛,有的还时不时地蹦跶一下。不知怎么,我忽然感觉它们有些孤零和无辜,于是,随手捞起一只撂进沟里,接着就索性把整个竹篮浸入水里。小鱼虾们获赦后,摆了摆尾翼,倏忽便不见了。望着它们重回自然的快活劲儿,我们几个“泥巴鬼”都相视而笑了。
有时,我们找了大半天也觉无处可渔,怅然之际又不甘虚此一行,最后只好随便找一条短沟小汊,满怀侥幸地筑坝排水。等水位降到一定的程度,如果水面还是纹丝不动,我们就开始疑惑了。这时,我们就习惯性地用脸盆这儿那儿兜几下,再没有什么动静的话,我们就径直下到水里,狂扑乱搅一番……
现在,捕鱼的方式多而容易,鱼更是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想吃什么鱼就吃什么鱼,但我还是常常想起儿时的竭泽而渔。那时,每一次去野外寻找河汊,我就兴奋不已,浑身像是被一种神奇的力量鼓舞着似的;即便是无功而返,心里也无比快活,无怨无悔。[1]
作者简介
裴东升,男,生于1969年8月,安徽省无为县人,汉语言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