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往事(高莉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渡口往事三》是中国当代作家高莉玲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渡口往事
清晨,渡口真静。
没有了挑担过江卖菜的大妈,也没有匆匆忙忙赶点儿的上班族……只有几个工人在安装隔离护拦,一旁指挥的朱镇长是土生土长的艾家人,默默凝视着渡口,先生开玩笑的问朱镇长:轮渡封了?朱镇长慢声说道:封了,昨天晚上封船,今天一早封渡,话语沉沉。
长江南岸,一个小小的码头静静地勾联起伍家岗和艾家镇。
罗镜滩,这个名字从何来而已无人能说清,老一辈艾家人只记得这个码头已经有了上百年历史,几艘在江上来来回回的小木船,是艾家人最初的出行工具。
后来,中船集团的七一零研究所在艾家镇安居落户,为了解诀研究所工作人员出行问题,在江边建立起固定的泊岸和过江轮渡,当地人也就习惯地把码头叫做七一零码头。
说起七一零码头,想起多年前的一件糗事,总会忍不住笑起来。三十多年前,我们住在江北,上初中时,有一次期末考试放假前,学校给了半天的自由复习时间,我和最要好的女同学两人相约到江南的小溪沟放飞心情,刚走到白沙垴码头,被从到七一零中学开会回来的教导主任、数学老师抓了个现行。呵呵呵,多年过去,和当年的那个女同学每次见面,都会说起这段经历,边说边笑,边笑边说! 再后来,我和我的先生相识,我住在江北,他的工作地点在江南,宽宽的大江把我们分隔两岸,来往穿梭的渡船陪伴我们走过恋爱时光,傍晚的余晖下,我在江北的码头边寻找那张思念的面孔,周末的清晨,他在江南渡口早早的等着我,安静的码头,见证了我们的甜蜜记忆。
再后来,我们索性把家安在江南,做起江北工作江南生活的双跑族,虽然那时已经很少乘渡船,可还是喜欢经常来到江边,看着勤劳的菜农挑着水灵灵的鲜菜、自家做的腌辣干菜到江北售卖,背着书包的孩子揉着眼睛跟在大人身后,走在上学的路上。
只要时间充足,我还是喜欢座渡船过江。清晨,甲板上密匝匝的摆满菜担子,水灵水灵的,有那么一段时间,担子里还会堆上些自家橘园里新下的橘子,几个自家树上结的土柚子,临近端阳,还会有栀子花扎成一小把一小把放在担子里。
船舱里更是热闹,几位偶然相遇的老熟人抢着买船票、惹得卖票的人在一旁笑着开起玩笑,三两个过江卖菜的大妈高声讨论着菜价和田园琐事,一对亲昵的恋人安静地座在船舱的一角,轻述着对方才听得到的话语……我更喜欢偎着甲板的护栏,迎着清晨的江风,追逐在水面上一掠而过的江鸥的身影。
无数个清晨,几声船鸣惊醒一夜清梦,一个个傍晚,归家人的身影被坠山的夕阳拉的瘦瘦长长。
渐渐的,热闹的码头悄悄冷清起来,七一零研究所迁到江北,长江沿线的田田化工也被拆除,厂房不见了、居民也各搬东西,更多的年轻人选择过江北工作、生活,每天赶船过江的就只剩下在风雨中穿行的菜农。
长江沿岸的保护性开发彻底终结了轮渡的使命。
渡口、渡船、摆渡人,渡过无数人在长江两岸来来回回,也见证和陪伴了两岸的沧桑过往,码头勾连起艾家镇百年时光,守护过沿江而居的众生,今天,突然安静了下来,有如巨大的钟摆,永远定格在岁月中。
我们已不会再纠结这里是叫罗镜滩码头,亦或是七一零码头还是化肥厂码头,这些已不再重要。过去的时光中,码头陪伴着艾家从江边渔村到小集镇,未来的日子里,她依然会见证艾家镇的华美转身。
码头不远处是正在修建中的伍家岗长江大桥主桥墩,不久以后,大桥将连通江南江北,我们行走在新修的大桥上也会和码头深情对望,渡口依旧、码头依旧、青山依旧、斜阳依旧、往事依旧……
老渡口,你我不说再见! [1]
作者简介
高莉玲(海棠心语)宜昌市人,宜昌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