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游喬家大院(秦道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游喬家大院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游喬家大院》中國當代作家秦道廉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游喬家大院

遊歷三晉大地,參觀喬家大院成了旅行團一個必選的項目。

中國人對喬家大院的了解,我想多數始於前些年張藝謀導拍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和後來播映的電視連續劇《喬家大院》;否則,這個位於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的莊院不會變得如此馳名。

據大院外陳列的資料介紹,喬家大院為全封閉式的城堡式建築群,占地為10642(約十六畝)平方米,其建築面積達到4175平方米,共分6個大院;而我們遊客參觀的路線也是順着這6個院子逐一展開。跨進大院的門檻,首先看見的便是大院與外界封閉、隔絕的十多米高的青磚牆。磚牆最上層有一道女牆式的垛口,並設有更樓、眺閣於其間,整個大院的建築顯得氣勢宏偉、高大威嚴。一個完整的喬家大院是在清末中國著名商業金融資本家、喬家第三代傳人喬致庸的規劃下完成的。它最早建於清代乾隆年間,以後兩次的增修、一次的擴建,幾代人不斷修繕,終於在民國初年完成這座宏偉、瑰麗建築群的修建。大院建築集中體現了中國北方民居的特點,尤其是山西民居建築的那種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樑畫棟和裝飾屋頂,檐口見長的、較為繁複的建築風格形式。

作為一個來自天府之國的遊人,見慣了四川民居那種造型空透、輕盈;色彩清明、素雅的建築;當步入這氣勢宏偉、高大威嚴的北方莊院時內心確有一種不小的震憾。走進大院,便見一條條石鋪就的東西走向、約4米寬的長長甬道,而甬道的盡頭則是喬家祖先的祠堂,它與大門遙遙相對。甬道兩側便是建築格局相似、且又各自封閉的一座座院落。每個院落的建築格局大體相似,都屬典型的正、偏結構;即主人住正院,偏院則屬客房、傭人住室及灶房。正院都為瓦房出檐,彩飾金裝,磚石木雕,精工細作、工藝精湛。偏院則為方磚鋪頂的平房,既表現了倫理上的尊卑秩序,又顯示了建築上的層次感。北面三個大院,都是蕪廊出檐大門,暗欞暗柱,三大開間,車轎出入綽綽有餘,門外側還有栓馬柱和上馬石。從東往西數過去,依次為老院,西北院,書院,各院房房頂皆有走道相通,便於夜間巡更看護。

大院除了建築風格獨特,其建築技藝也相當細膩、精湛,吸人眼球。大院內磚雕、彩繪、木雕等裝飾物隨處可見。尤以木雕技藝十分高超,每個院門、柱子上都有不同的木雕作品,上有人物,也有動物花鳥;栩栩如生、讓人目不暇接。而磚雕有壁雕、屏雕、扶欄雕等,題材如木雕一樣品類也豐富多彩。而彩繪應是大院建築的又一大特點。每間房屋的屋檐下均有彩繪,且彩繪都由高純度金箔的真金彩繪,歷經幾百年歲月仍熠熠生輝。正由於喬家大院集合了如此眾多的建築風格和運用眾多的建築技藝,它被業內的專家學者譽為:「北方民居建築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民間也一直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說;故一座喬家大院最終能做到名揚三晉,譽滿海內外。

不過依我看,喬家大院那卓爾不凡的建築群吸引的畢竟是少數遊人,大多數遊客關注的則是xxx住哪個大院,xxx又住哪個房間諸如此類的議題;且一路上議論的話題多與財富、珠寶玉器有關。我對此類話題不甚興趣,也就不大願隨着人群擠在一個個狹小的空間,對着什麼水銀玻璃球啊、犀牛望月鏡啊,以及九龍燈之類的所謂喬家大院鎮院之寶浪費精力、指指點點。只是這介紹九龍燈來歷的一段文字,倒引起了我的不少興趣。它說的是昔年慈禧太后在八國聯軍侵華入京時倉皇出逃,一路上困頓、顛沛,連吃頓熱飯都成問題,直至逃到西安人才緩過勁來;而喬家當時聞訊後即刻捐贈了30萬兩白銀給慈禧,慈禧為表達感謝便賞賜了兩盞九龍燈。故民間一直存有此說法,九龍燈是喬家人花三十萬兩白銀買的。

讀起這樣的文字介紹頗讓人沉思,看來這官商勾結之事從未絕跡於歷代朝廷,兩千多年前的呂不韋當算是一個這方面的典型。《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呂不韋賈邯鄲,見(子楚)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後子楚結束人質生涯歸秦拜為莊襄王,任呂不韋為相,並封文信侯;一個大商人由此進入廟堂,回報不可謂不豐厚。「奇貨可居」這成語的得來也全賴此君言行所賜。喬家的掌門人看來是深諳此道,要經商發財得和官府搭上關係,給當今皇上捐上30萬兩白銀也屬正當;有了這層關係,能不保日後喬家生意日進斗金!?當看着大院裡那些懸掛於醒目之處的匾額、楹聯落款,便知當年喬家和官府之間關係有多深!頂樓的正中懸掛的是山西巡撫丁寶銓受慈禧太后面喻後贈送喬家的「福種琅環」四個字的匾額;大院掩壁的兩旁是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左宗棠題贈的一幅意味深長的篆體楹聯:「損人慾以復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而喬家祠堂的額頭上則是晚清重臣李鴻章題寫的「仁周義溥」四個字的匾額。這就難怪當年的喬家,在不甚太平的晚清能在全國各地建起票號、錢莊、當鋪、糧店達200多處,營造出一個資產達數千萬兩白銀的商業帝國。

一個商業帝國的形成固然與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有密切聯繫,但嚴格地講,它既和喬家人那種敢為天下先的智慧、勇氣分不開,也和喬家人對子女近乎嚴苛的教育之法很有干係。在當時一個農耕文明的傳統社會裡 ,喬家人敢於拋棄千百年來形成的男耕女織、閉關自守等封建思想的束縛,摒棄不能進行商品交換的陋習,大膽出走塞外、漠北展開各種商業活動以及邊貿生意,以德經商、誠實守信,讓喬家幾代人稱雄兩百多年的三晉大地。而對後輩人施以的各種教育,再看一看大院裡無處不在的家規、家訓,也就明白了喬致庸這樣的商界精英何以能在喬家大院裡產生!?也正如此,喬家大院裡讓人稱奇的我以為不是那些精美的建築,而是大院裡隨處可見的楹聯、牌匾,是上面的文字內容承載起了培育、教化後人的重任!

首先,喬家那則家訓就讓人佩服之至!家訓開宗明義的昭示子孫:一不准吸鴉片;二不准納妾;三不准賭博;四不准冶遊;五不准醺酒;六不准虐仆。六條家訓除第四條讓人略顯不解,其它都意思明確、規定清晰。「不准冶遊」,後查詞典方知,所謂「冶遊」一詞原指男女在春天節日里外出遊玩。後專指嫖妓。古語中的「冶 」通「野」。指田野,郊原。故「冶遊」一詞在古意中與嫖妓聯在了一起。想200多年前的喬家就立下如此嚴格的家訓,讓後人在立身處世、持家治業中依循着明晰的規矩。看今天我們不少的官二代、官三代,富二代,富三代,年紀輕輕就胡作非為,越雷池而肆意觸犯法律。而喬家人謹守嚴格的家訓家規,最終打破「富不過三代」的周期規律,自然有其自己成功的道理。

步入東北院的大門,那楹聯上刻寫是:「積德為本續先世之流風心存繼往,凌雲壯志振後起之家法意在開來。」看見這文字的內容就讓人心潮澎湃。作為家族的傳人不但有繼承,更有開啟未來的責任。而東南院的楹聯則是:「寬宏坦蕩福臻家常裕,溫厚和平榮久後必昌。」楹聯里透露出的修身齊家理念頗讓人思考、吟味。而「有書留魏晉,無事話羲皇 」這短短兩句話,濃縮了做人的品格志趣。「讀書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 ,修德不期獲報自然夢穩心安。」我以為惟這幅楹聯把讀書之理講得如此通透,明晰,不求回報、不求成名;它摒棄的卻是一種狹隘的功利主義。「傳家有道唯存厚,處事無奇但率真。」處在這奇技淫巧盛行的當今社會,這段文字給我們豈不是一種有益的啟示?院門上還有「惜衣惜食非惜財緣惜福,求名求利需求己莫求人。」「以空養心,以德養身,以和處事,以仁養天下,萬物以道養萬世。」「謙遜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守禮是治家第一法」等等……,這些楹聯的內容無不透出喬家人在修身治家,經商處事中的一種道德取向和生活情趣。而那些高懸於門楣中央的牌匾也同樣引人注目。如「在中堂」,「寧守堂」,「履中蹈和」等……據了解,「在中堂」取自「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執兩端而用」之意;「寧守堂」其意取自「寧靜致遠,取信守約」; 「履中蹈和」中「履中」,原指走路腳不偏,這裡意為遵循中庸之道。「蹈和」指處世待人平和誠懇。整個意思即秉承中庸之道,以和為貴,中正謙和……

細讀這些楹聯、牌匾,你會發現它處處透出一種儒家文化的要義;個別楹聯也滲透着道家和佛學的不少禪機。看來喬家人在培育後人的心性與情志上一開始就超越狹隘的功利範疇,立足高遠,從完善整體人格入手,認真建立起規範、有序的育人體系。他們深知,中國傳統文化從本質上講它就是一種感悟文化。只有讓至真、至善、至美的傳統文化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形時,才真正起到了它的教化作用;也才能讓喬家走出一個又一個心智健康,情趣高雅的來者,最終擔負起創造家族偉業的重任。

走出大院後我的思緒久久不能平靜。喬家人能依託荒寒、艱困的塞外邊貿生意建立起一個歷時四代而不衰的商業帝國,這其中除了有晉商的精明、重信義,以及吃苦耐勞的重商精神;而讓這個家族走向成功理當包含這些高懸於庭院、門樓上的牌匾和楹聯上如警世格言般的教誨。它們如涓涓細流浸潤着子孫心靈,在他們在出入、俯仰間讓自己的思想時時得到薰陶與啟迪;在逐步完成倫理、處事上的修為之時,一入世即能以更為健康、更加積極、更富進取的精神面貌來完成家族賦予的使命。[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