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瀏陽大圍山國家地質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湖南瀏陽大圍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瀏陽市東北,與江西省銅鼓縣毗鄰,瀏陽河(湘江的一級支流)上游。距瀏陽市區68km,距長沙市區119km,總面積193平方公里。2006年5月經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批准建立。
是長沙市唯一的國家級地質公園,是湖南省唯一的以第四紀冰川遺蹟為主要特徵的國家級地質公園,也是在中國東部繼江西廬山後建立的又一個第四紀冰川遺蹟國家地質公園。
2016年6月23日,國土資源部關於同意命名湖南瀏陽大圍山國家地質公園[1]。
基本內容
第 四紀以來冰期、間冰期氣候的交替演變,隨着第四紀冰期中雪線降低,大圍山積雪量大增,山谷冰川隨之發生。冰川來臨以刨蝕、磨蝕及撥(掘)蝕作用為主,促使 冰斗(窖)向源侵蝕而槽穀穀坡後退、底部加寬。間冰期氣候溫暖,以流水侵蝕作用為主,並改造冰蝕地形。水、氣及各種微生物等沿花崗岩節理裂隙侵入,由表即 裡層層風化剝落,岩塊內部未風化部分呈球形,從而形成大圍山埋藏型石蛋地貌。大圍山地區僅發現更新世以來最後兩次山谷冰川遺蹟,即大姑冰期及廬山冰期,並 可與廬山地區對比。較老的大姑冰期遺蹟分布高程在700~800m上下,冰川泥礫直抵山麓河谷地帶,屬複式山谷—山麓冰川;較新的廬山冰期遺蹟分布高程在1200m以上地帶,冰川泥礫未達山麓河谷地帶,屬於複合式冰斗一懸冰川。
大圍山地質公園地質遺蹟較多:以冰川地貌的角峰、魚脊峰、冰斗、冰窖、冰坎、冰桌、U谷、葫蘆谷、懸谷、冰臼、羊背石等景觀為主體,伴有花崗岩石蛋地貌地質遺蹟等。同時蘊藏着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豐富的生態林業旅遊觀光資源。公園內共劃分為七星嶺景區和船底窩--栗木橋景區兩個一級景區,白面石景區和邱家—暗潭景區兩個二級景區,馬尾漕景區一個三級景區及文竹—楊梅嶺為保護區。大圍山地質公園山巒疊翠、 蒼山雲海、繁花似錦、鳥鳴獸行、流泉飛瀑、峰奇石異、空氣新鮮、人文薈萃。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與古冰川遺蹟,花崗岩[2]球狀風化等地質遺蹟相得益彰。不僅是旅遊觀光勝地,更是地質科學知識普及和科學考察的理想場所。可發展成集旅遊觀光、尋幽探險、科學研究、科普教育等於一體的高品味地質公園。
視頻
湖南瀏陽大圍山國家地質公園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國家地質公園從地學角度,可以分為12種類型,搜狐,2019-05-07
- ↑ 花崗岩——10%的中國國土風景 ,搜狐,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