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洞碗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溪洞碗蕨根状茎细长,横走,黑色,疏被棕色节状长毛。叶二列疏生或近生;柄长14厘米左右,粗仅1.5毫米,基部栗黑色,被与根状茎同样的长毛,向上为红棕色,或淡禾秆色,无毛,光滑,有光泽。
具有祛风解表的功能。主治风湿痹痛,筋骨劳伤疼痛。
- 中文学名:溪洞碗蕨
- 别 称:光叶碗蕨、金丝蕨、孔雀尾、万能解毒蕨
- 二名法:Dennstaedtia wilfordii (Moore) Christ
- 界:植物界
- 门:蕨类植物门
- 亚 门:真蕨亚门
- 纲:薄囊蕨纲
- 目:白水龙骨目
- 科:碗蕨科
- 属:碗蕨属
形态特征
根状茎细长,横走,黑色,疏被棕色节状长毛。叶二列疏生或近生;柄长14厘米左右,粗仅1.5毫米,基部栗黑色,被与根状茎同样的长毛,向上为红棕色,或淡禾杆色,无毛,光滑,有光泽。叶片长27厘米左右,竟6-8厘米,长圆披针形,先端渐尖或尾头,2-3回羽状深裂;羽片12-14对,长2-6厘米,宽1-2.5厘米,卵状阔披针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或尾头,羽柄长3-5毫米,互生,相距2-3厘米,斜向上,1-2回羽状深裂;一回小羽片长1-1.5厘米,宽不及1厘米,长圆卵形,上先出,基部楔形,下延,斜向上,羽状深裂或为粗锯齿状;末回羽片先端为2-3又的短尖头,边缘全缘。中脉不显,侧脉杆胭明显,弱状分叉,每小裂片有小脉1条,不到达叶边,先端有明显的纺锤形水囊。叶薄草质,干后淡缘或草缘色,通体光滑无毛;叶轴上面有沟,下面圆形,禾杆色。抱子囊群圆形,生末回羽片的腋中,或上侧小裂片先端;囊群盖半盅形,淡缘色,口边多少为啮蚀状,无毛。[1]
本种提示
本种与细毛碗蕨D. pillosella(Hook.)Ching近似,所不同的是叶质地较薄,全株无毛,叶柄为红棕色而有光泽,孢子有疣状突起,是本种在本属中的一些特点。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阴处石缝、水沟旁或阔叶林下,海拔100-900米处。
分布范围
产我国东北、河北(百花山附近张家铺)、山东、江苏、浙江(天目山)、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宜昌)、四川、陕西。日本、朝鲜及西伯利亚东部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