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條目可能需要进行清理,以符合求真百科的质量标准。 (2019年11月22日) |
潘永信 编辑 潘永信,博士, 研究员1985年和1988年在中国地质大学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8年至1995年在太原理工大学任助教、讲师;1998年12月被聘为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副研究员;2002年12月晋升为研究员。
中文名 潘永信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 性 别 男 学 历 博士 政治面貌 党员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主要研究方向 3 工作设想及研究条件 4 科研成果 5 院士候选
基本信息 编辑 2000年作为英国皇家学会皇家学者在利物浦大学合作研究;2001年7月受访问奖研金资助在美国明尼苏达岩石磁学所工作;2003年作为德国洪堡学者在慕尼黑大学地球物理所和波茨坦国家地学中心合作研究。曾获得1999年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二等奖;200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科技奖。主持或参加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资助研究项目。2004年获得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1998年以来,在《J. G. R.》、《G. R. L.》、《GJI》、中国科学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 被SCI收录38篇;被SCI刊物引用愈百次。
主要研究方向 编辑 主要从事岩石磁学、地球磁场古方向和古强度变化、生物地磁学和环境磁学等应用的基础性研究。(1)生物成因磁性矿物对剩磁记录影响和古环境意义:与德国科学家合作,揭示出磁细菌化石磁小体是德国南部湖泊碳酸盐沉积物的主要磁性来源;(2)矿物和岩石磁性:从实验角度研究各种岩石和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特征,形成和相互转换,它们对古地磁和环境磁学记录的贡献。例如,揭示了菱铁矿热分解氧化经历了由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向赤铁矿的转变过程和磁性质变化,有助于识别加热引起的矿物变化何时和如何影响古地磁实验和数据解释;(3)地球磁场相对古强度和高分辨率磁性地层研究:利用中国黄土沉积序列研究地球磁场相对强度变化。通过末次冰期黄土的相对古强度研究,拓宽了现有相对古强度研究材料;实验揭示出了1.2百万年以来黄土层至少记录了七个地磁漂移事件, 从实验角度证明了黄土具有记录高分辨率地磁场方向变化的能力;(4)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磁场绝对古强度研究:古强度记录是探索和建立地球动力学模型的重要约束条件之一,利用不同方法确定火山岩记录的绝对古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