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瓦片(紅山飛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灰瓦片》是中國當代作家紅山飛雪的散文。
作品欣賞
灰瓦片
灰瓦片,是最堅硬的泥土。
和泥、脫坯、煅燒。泥土在窯里經烈火高溫煅燒,沾染了滿身煙火氣息,褪去泥土的卑微,換上一種滄桑的青灰色,從裡到外發生了質的蛻變,用手指輕輕一彈,發出金屬般聲響。從此,那些出自於地下的泥土,就有了一個新的名字——灰瓦片。
離開泥土,離天空更近了。
薰染着滿身的人間煙火,從此高居房頂。無論山間僻壤,還是通衢曠野,我們都可以看見它的身影。灰瓦片,離泥土遠了,離天空卻近了。
俯視着泥土上芸芸眾生,草木枯榮,瓦片不喜不悲,不輕浮,不沉淪。
或許,瓦片從未淺薄泥土的底蘊。堅硬,不缺乏溫暖;獨立,卻從不孤獨。
一片一片青灰色的瓦,肩並着肩,手挽着手,整整齊齊覆蓋在房頂。像一首飽含蒼涼韻味的樂曲,吟唱在風裡、雨里。風可以沿着瓦檐遊走,輕輕的,用歲月的唇,吻着涼薄的檐,低吟、淺唱。那種哀婉音符,就在瓦縫裡飄浮、遊蕩;雨也可以從瓦片上掠過,稀稀疏疏、密密匝匝、或者隱隱約約、或清清楚楚地襲來,那種只有金屬才可以發出來的聲音,就在一片一片瓦片上響起來,輕柔,或者激越。敲醒了歲月,也沉醉了屋子裡的人。
有時候,我會坐在山坡,看着陽光一點一點漫過來。一壟一壟的瓦,明了,又暗了。分不清是陽光在流動,還是那些灰瓦片,在光陰里,慢慢行走。灰瓦片,一層層疊壓着,像一個個疊在一起的日子,在陽光下,都清晰顯露出來,讓我慢慢閱讀。瓦楞草在陽光里揮灑出迷人的光線,似乎剛剛從沉睡中醒來。光亮從瓦片的縫隙鑽進去,喚醒了仍在夢中的鳥兒,它們在明媚的陽光里,拍着溫暖的翅膀,呼啦啦飛起來,攪亂了一房頂的光影。
陽光移過來,也照在我的身上。村子裡大片大片的灰色屋頂,都沐在早晨的陽光下,像一幅暖洋洋的老照片。老房子的屋頂上,瓦片都陳舊了,生出了許多纖細的草,伶仃的小樹,偶爾還會看見幾朵搖曳的花,也都被鍍上一層橘紅,十分迷人。家家戶戶的煙囪,冒出縷縷炊煙,瀰漫在房頂的上空。灰色的瓦片,更加綽約了。在我的眼裡,每一家房頂的灰瓦片,都在講述着故事。
我更喜歡把它當做一部書來讀。打開來的書頁,袒露在一片燦爛的陽光底下。陽光從早到晚,一行行翻閱,一字字琢磨,春風、夏雨、秋霜、冬雪……被陽光,明了,又暗了;暖了,又涼了。袒呈在風裡,雨里。風雨一陣陣襲來,將那風雨故事,積澱在厚厚的書頁里,銘刻進一個個秦篆漢隸中,清晰,模糊,模糊了,又清晰。一片一片瓦,就是一個個沉甸甸的文字,記載了一段歲月的風風雨雨,也記載着一個家庭的喜怒哀樂,艱辛與富足。有時候,我會痴迷於那橫縱成行的字符。那種青灰的色彩,足夠凝重,足夠豐厚。書頁翻不動,歲月也不會回到過去,我們卻可以從那一片片青灰色的瓦上,咀嚼歲月的蒼涼,懷想往昔的分量。
瓦片堅硬,卻抵不住歲月的堅硬。
瓦片的顏色深了,淡了;瓦片的分量,重了,輕了;瓦片的稜角,漸漸磨損。有些純度不夠的瓦片,在歲月行走的腳步里,開裂、破碎,破壞了一房頂的美感與韻律;歲月,變得殘缺不全;日子,也陰晴不定。
碎了的瓦片,漏風、漏雨、也漏了一段平靜日子。
風襲着雨潑灑在瓦片上,雨從那破碎的瓦片滲漏下去。一滴、兩滴、三滴……雨點終於尋到了瓦片的破綻,放肆地順着泥土鑽下去,在屋子裡一圈一圈畫着圓,暈染着發黃的圖案。一瓦破碎,全房頂的瓦片,似乎蕩然無存。男主人一邊詛咒着這該死的天氣,一邊搬來梯子,爬上房頂,將那破碎的瓦片撿拾起來,扔到泥水裡。破碎的瓦片瞬間就被泥水淹沒。
來自於泥土,最終,又歸於泥土。
脫離了泥土的瓦片,卻從不拒絕塵土的拜訪。一粒粒的塵埃,隨風飄來,落進瓦片溫暖的懷抱。經年累月,片片瓦片的縫隙間,沉澱出一片泥土。
瓦與泥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有草籽隨風飄落,有樹木的種子被空中的鳥兒,遺失,跌落下來。這些草籽、樹種、山花的種子,在高高的房頂,在一壟一壟的灰瓦片裡,找到了家的感覺。
草籽、樹木的種子發芽、生長、長大。一片綠意在青灰色的瓦上蔓延,明亮。
灰瓦片,一片挨一片,一片扣一片,環環相扣,片片相依。覆蓋在千家萬戶的房頂上,遮蔽着風風雨雨,護佑着屋檐下那些平靜的日子。鳥兒飛來,在瓦片底下尋找到了安全與溫暖,嘰嘰喳喳,在那裡生兒育女,繁衍生息。一窩鳥兒飛走了,又有幾窩鳥兒在瓦片底下找到了自己的家。鳥兒起起落落,翩翩然然,一房瓦片成了鳥兒的樂園。
冷峻、堅硬的灰瓦片啊,終於沒有失掉泥土的仁厚,承載着歲月,也托舉着生命。
作者簡介
紅山飛雪,孫國華,內蒙赤峰市人。作品散見於《人民文學》《兒童文學》《中國校園文學》《小品文選刊》《四川文學》《意林》《語文報》《電影報》等報刊。
參考資料
- ↑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