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灰背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灰背栎(学名:Quercus senescens Hand.-Mazz.)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或灌木,高达15米。幼枝密被灰黄色星状绒毛,后渐脱落,但老时仍有残存褐色绒毛。叶片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3-8厘米,宽1.2-4.5厘米,顶端圆钝,基部圆形或浅心形,全缘或有刺状锯齿,幼时两面密被灰黄色非腺质束毛和短柄束毛,老时仅叶背被灰黄色束毛。壳斗杯形,包着坚果约1/2,直径0.7-1.5厘米,高5-8毫米;小苞片长三角形,长约1毫米,覆瓦状紧密排列,被灰色绒毛。坚果卵形,直径0.8-1.1厘米,高1.2-1.8厘米,无毛,果脐突起。花期3-5月,果期9-10月。[1]

文献来源

中国植物志 第22卷, 27. 灰背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灰背高山栎

Quercus senescens Hand. -Mazz. Symb. Sin. 7: 37. 1929; A. Camus, Chenes 1: 382. 1936-38, Atlas 1. Pl. 34. f. 9-15. 1934;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 450.图899. 1972; Y. C. Hsu et H. W. Jen in Acta Phytotax. Sin. 14(2): 81. 1976;

贵州植物志1: 113. 1982;

西藏植物志1: 495. 1983;

中国树木志2: 2346. 1985.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 900-3 300米的向阳山坡、山谷或松栎林中,常生于石灰岩山地。为组成西南高山地区硬叶常绿栎林重要树种之一。[2]

分布范围

产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省区。不丹亦有分布。据报导,在希夏邦马峰北坡海拔5 700-5 900米岩层中发现该种化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