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生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无性生殖生物增加个数的方式中,只要没有受精过程的就称为“无性生殖”。在这样的条件下,生物可能因为分裂或断裂、也可能因为个体形成特有构造(如芽体或孢子),而发育出新个体。因为只要细胞分裂就可以增加个体数目,每一个新个体的染色体(或遗传物质)都和原生物相同,因此每个个体的特征应完全相同。 [1]
无性生殖就是不经过精子与卵子结合而进行繁殖的动作。例如植物的插枝繁殖便是无性生殖的代表作:将老植物中的组织切一块下来,插入土中,新植物就会开始长根、茎,成为一棵新植物。当酵母菌想制造下一代时,它就会从身上冒出一个小细胞芽, 后来小芽会慢慢地长大,就形成另一个酵母菌了,这种只有一个亲代,利用身体细胞便会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就叫做" 无性生殖 "。而这种细胞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 .... 变成一个个体的细胞分裂方式叫有丝分裂。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子代会完全传承亲代的所有遗传资料讯息, 所以若是亲代有遗传缺陷,子代也会发生,同样的, 若亲代强壮又健康,那.. 子代也会是头好壮壮 因此,在这种生殖模式下, 生物是较没机会产生新的遗传变化来适应变化多端的环境的。 [2]
常见之无性生殖方式
1.分裂生殖
部分单细胞生物,如:细菌、变形虫、草履虫等,只需要进行一次细胞分裂,即可产生两个新的个体,这种只需要分裂即可产生下一代的方式,称之为分裂生殖。 [3]
2.出芽生殖
(1) 亲代(母体)身体上像植物发芽一般,长出子代(【芽体】),芽体通常比母体小,成熟后脱离母体独立生活,成为新个体,此种称为出芽生殖。 (2) 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多细胞生物(如:水螅)使用【出芽】生殖繁衍后代。 [4]
3.断裂生殖
涡虫、水绵、海星等生物受外力作用而断裂成两个或多个片段,这些断裂的片段会再继续发育成新的个体,这种透过断裂的过程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即称之为断裂生殖。 一些较低等的生物,例如颤藻、涡虫和海葵等,可行断裂生殖,即个体会断裂成许多片段,再由这些片段发育成许多小个体。 [5] [6]
4.孢子繁殖
真菌可以说是孢子繁殖的最佳例子,真菌所产生的孢子有大有小,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其壁有厚有薄,颜色变化亦多,可以随风而散,可以自力弹开,可以借其他生物、水流等方法散播,而且数量相当惊人。细菌来说只有少数可以形成内生孢子,一个细菌只能形成一个孢子,所以仅是度过难关的法子,并不能算是繁殖方法。蕨类叶子的背面,常见那些褐色的斑点、条纹,其实就是一些无性的孢子,随风发散后,发芽成长成有性世代。许多较低等的植物也可行孢子繁殖。 [7]
5.营养器官繁殖
植物除了可以开花产生种子来繁殖下一代之外,也可以利用其营养器官(根、茎、叶)的某一部份,来繁殖产生新的植物体,如:甘薯的储藏根及马铃薯的块茎,除了为个体储备养分之外,亦可长芽、形成新个体;落地生根的叶缘可长出个体,再脱落而长成独立的植物体;竹子藉地下根茎延伸成竹林;石莲的叶掉落后,基部也可再长出新个体;水塘中的布袋莲能很快地长满水面,也多是借由植株长出的新芽所蔓延而成。 [8]
6.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可藉新的生物技术如植物组织培养法,在实验室中产生新个体,例如由胡萝卜的组织块可在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成新植株;兰花亦可取其生长点用组织培养法来大量分生繁殖兰花苗。 [9]
无性生殖的优点
(1) 环境适宜生长时,可【快速】繁殖,产生大量子代。 (2) 保存亲代优点。 (3) 不需花费求偶,以及与另一配子结合的能量。
无性生殖的缺点
(1) 保存亲代缺点。 (2) 子代遗传物质相同,遗传变异【小】,环境变动时容易全部【灭绝】,遭到淘汰。 [11]
视频
参考文献
- ↑ 原文网址:http://www.cjsh.ntpc.edu.tw/mediafile/7570082/news/83/2014-3/2014-3-7-16-1-59-nf1.pdf
- ↑ 原文网址:http://xn--fiqy9sgzds4et71c74ee4h.tw/Subject/Penguin/other/%E7%94%9F%E6%AE%96%E6%95%99%E6%9D%90/a-sex.htm
- ↑ 原文网址:http://siro.moe.edu.tw/teach/index.php?n=0&m=0&cmd=content&sb=4&v=2&p=793
- ↑ 原文网址:http://www.phyworld.idv.tw/BIO/J1_02/CH1/1-2_POINT_ANS.pdf
- ↑ 原文网址:http://163.28.10.78/content/junior/bio/tc_wc/textbook/ch07/text-ch07-2.htm
- ↑ 原文网址:http://siro.moe.edu.tw/teach/index.php?n=0&m=0&cmd=content&sb=4&v=2&p=793
- ↑ 原文网址:http://microbiology.scu.edu.tw/MIB/lifescience/wong2/ch03-2.htm
- ↑ 原文网址:https://s0024037.weebly.com/28961246152998327542.html
- ↑ 原文网址:http://www.nani.com.tw/nani/jlearn/natu/ability/a1/2_a1_2.htm
- ↑ 原文网址:http://siro.moe.edu.tw/teach/index.php?n=0&m=0&cmd=content&sb=4&v=2&p=793
- ↑ 原文网址:http://www.phyworld.idv.tw/BIO/J1_02/CH1/1-2_POINT_ANS.pdf
- ↑ 原文网址:https://sites.google.com/site/scienceshortfilm/home/sheng-wu/reproduction/wu-xing-sheng-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