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爱的练习(梅根·洛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不论外界环境如何,你依然可以在爱中持续成长。一本让你学会爱自己的书,风靡全球的心灵手账。点状阅读,短小精悍,5分钟即可带来你意想不到的改变。适宜各个年龄段读者。

资深的社会工作专家、心理咨询师20多年实践经验的精华总结。

横扫多国、多地区网店畅销榜,长期雄踞美国亚马逊畅 销榜前百名,已被翻译成20余种语言!并被《芝加哥论坛报》《滚石》ELLE等世界诸多著名报纸、杂志所认可和报道。 心理咨询等专业工作者可以推荐给来访者阅读。

爱自己是一种需要学习才能获得的能力,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在通往幸福的旅程中所向披靡,游刃有余。

这是一本既可以自己书写练习,又可以与人分享交流的书,富有创意的设计、五彩缤纷的着色、生动有趣的测试和练习,让你不经意间融入,意想不到地顿悟,每一页满满的都是馈赠。

在第一部分里明白了为什么爱自己那么重要之后,第二部分你将在作者专业的带领下,经历通往幸福旅程中的6座生命加油站:认识自己、感受自我关怀、释放自我怀疑、构建自我价值、修复关系、悦纳自己。在一个个练习中重新认识隐藏的真实自我,激发生命的能量和动力;敞开心扉拥抱脆弱,迎接生命中未预约的奇迹。

每一天,为自己充满爱的能量!

名人推荐

佟新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女性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了解自我和实现自我的,但传统的性别观念总是强调女性的牺牲美德。《爱的练习》是一部让女性成长和反思的书,可以帮助广大女性学会在关系中实现自我关怀。

王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对于女性来说,自我关爱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实践,是一段开始了就不要停下来的旅程。在这段旅程中,本书会是你专业耐心的向导以及温柔有趣的陪伴者。

关梅林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

“你不能从空杯里往外倒东西”,这句话可以给“因有时把自己的需要放在别人的需要之前考虑而感到特别羞愧”的女性一个非常到位的提示。本书最大的优势就是可操作,让不会关爱自己的女性朋友可以开始每天“DIY爱自己”,所以,女性朋友们,来吧,开始吧!

潘幸知

女性心理成长平台“幸知在线”创始人

爱的能力不是天生的,它是一种需要学习、需要刻意练习的能力。此后,在自我关爱的道路上,你将远离内耗!这本女性自我成长手册虽不能替代心理治疗,但可以帮你从内在培养反脆弱的力量,让你认知自己,信任自己,尊重自己,善待自己,最终拥有一个内在平和的人生。

作者简介

梅根·洛根(Megan Logan)

曾获得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社会工作硕士学位,资深的社会工作专家、心理咨询师,对家庭问题深有研究,拥有20多年的心理健康咨询经验,尤其擅长抑郁、饮食失调、低自尊、家庭暴力等问题,帮助大量来访者疗愈了内心的创伤,恢复了生命的活力与自信。

本书是她作为执业咨询师20多年实践经验的精华总结,一经出版便成为亚马逊畅销书,感动了数万名读者,已被翻译成20余种语言,并被《芝加哥论坛报》《滚石》ELLE等世界诸多著名报纸、杂志所认可和报道。

译者简介

陈凯西,现从事编剧一职,完成三部院线电影长片的剧本创作,题材包括战争、父子、女性题材。同时,作为翻译和撰稿人,完成BBC纪录片翻译、加拿大温哥华旅游局中国区的品牌文案工作等。曾任浙江电视台专题片编导、新闻记者、国际新闻编辑。擅长中英文写作,多邻国115(雅思7)。

原文摘录

我经常有这样的感觉:经过一天的忙碌工作,我就像没油的油箱和没电的电池一样,精力和能量被消耗殆尽。我想看一整天电视剧,吃很多很多巧克力,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因为它们让我更费心神,而且让我必须应付随之而来的其他问题。但是当我这样做之后,新的问题产生了一我感到孤独,也愈发精疲力竭。正是在那时,我才意识到把自己放在首位是多么重要。今天,我通过自己的工作帮助我的来访者,引导她们内观,审视内心,把自己放在首位,学会自我关爱。 我发现,在大部分女性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强烈的声音,叫批评。她们不会用这个声音去和家人说话、去和朋友说话、甚至去和敌人说话,但是,她们会用这个声音和子我对话。

书评

在这本心理自助练习册的序言里有这么一段话,很打动我:

我经常有这样的感觉:经过一天的忙碌工作,我就像没油的油箱和没电的电池一样,精力和能量被消耗殆尽。我想看一整天电视剧,吃很多很多巧克力,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因为它们让我更费心神,而且让我必须应付随之而来的其他问题。但是当我这样做之后,新的问题产生了一我感到孤独,也愈发精疲力竭。正是在那时,我才意识到把自己放在首位是多么重要。今天,我通过自己的工作帮助我的来访者,引导她们内观,审视内心,把自己放在首位,学会自我关爱。

前半段击中了我,作为一个精力不济的社畜,我常常有类似的感觉——开门回家包一丢,就再也起不来了。心里一直在提醒自己要运动、要卸妆、要快点烧饭吃饭……但是身体不听使唤,瘫着没法支棱起来。这种情况在工作量大、压力大、工作不顺利的时候更加明显。

后半段让我迷惑。我跟作者一样想要改变“瘫下去就支棱不起来”的恶性循环,但不太明白“把自己放在首位”这句听起来很对的废话要在怎样的逻辑上才能成为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武器。

这种迷惑和好奇让我坚持把这本书往下读。

其实我不太喜欢读这种类似成功学的心理自助书,尤其是这种花花绿绿、像小学的毕业填图册一样很多填空的那种。这本虽然也是花花绿绿、挺多练习的,但我还挺愿意看的,主要是因为这本书的表达是有逻辑的,它的展开方式能够说服我。

一方面在读了大量心理治疗科普之后,我理解了练习的重要性。很多心理上的改变其实并不一定在意识层面发生,而往往是从潜意识、甚至从身体开始发生。在理解这一点上我要感谢我很喜欢的心理治疗师克里斯托夫·安德烈,他是法国认知行为疗法的领军人物。心理上的改变跟学会排球颠球有时遵循同一个逻辑——练就完了。你一开始完全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手臂伸得梆硬、结果球一颠就跑,为什么有的人看着很轻松、球却跟长在ta手上一样听话、指哪打哪。你得练足一个月,一开始满场捡球、然后突然有一天你就也变成了那个很轻松地控制球的人。练字也是同理,别问老师那个笔画的顿挫是怎么写出来的、你把老师的示范视频看烂了也没用,笔到你手里还是不听话。练就完了,练到拿着笔手不抖了,练到笔芯写完一大盒,突然有一天你就写出了跟老师一毛一样的顿挫和笔锋。身体和意识并不总在一个层面上运作,心理也是一样的。

另一方面是这本书的文字部分确实还是有点干货。我尤其喜欢作者在逻辑上对几个关键概念作出的梳理,其实都很切中当下希望提升自我价值感的女性经常面对(甚至�)踩中的陷阱。比如消费主义就很喜欢打着“女性自爱”的旗号给女性洗脑、误导她们“爱自己就是买买买、做美甲和洗泡泡浴”。作者在这一点上做的非常好,直接犀利地指出“什么不是自爱”:

完美不是自我关爱,永远快乐也不是自我关爱。自我关爱并非来自外界,比如取得多大的成就、获得多大的成功。自我关爱也非来自内心那些羞于批评和恐惧的感受。自我关爱无关羞耻、撒谎、贬低和苛责。有些女性认为,自我批评是实现自我关爱的方式,而且她们的自我批评已经到了吹毛求疵、自我苛责的程度,仿佛越刁难自己,越能得到一个更好的自我。但是,如果你相信我,我可以向你保证,这种通过自我羞辱和自我批评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方式,只会让你崩溃、变得更糟,继而绝望地等待被解救。真正的自我关爱来自内心,是当我们把事情搞砸、把生活弄得天翻地覆的时候,我们依然爱着自己。 同理,作者还区分了“自尊”和“自爱”两个概念,指出“自尊”其实是结果导向的、以外部价值观为核心的,而“自爱”是无关结果的、可以独立存在的价值观:

从本质上来说,把自我关怀和自尊区分开来很重要。在我们的生活中,自尊会让我们聚焦在优秀的品质、巨大的成就等带来的良好感受上。然而,在痛苦时,自我关怀比自尊更重要。有了自我关怀,我们的价值就不取决于外在结果。这种自我关怀的反应,让自我价值的信念不再极端,它能让我们重回理性,把失望化为鼓励。 她这么一梳理,读者就能很清晰地明白为什么我们都那么羡慕那些在爱中长大的人,他们在领奖台上更自在、失败时的风度也是由内而外流露而非装出来的,他们有自成一套的自我价值评价逻辑,因此也总是更开心、更幸福、更充满活力。

唯一的问题是,这种自爱除了靠天性、靠原生家庭的培养获得,我们这些不那么幸运的拧巴的人,能不能在后天给自己赋予这种美好的特质?

那就试试呗,练习练习再练习,一万次失败,直到有一天量变成为质变,我们也许也会像突然学会了打排球和写字一样,突然成为了那个发自内心有力量的人。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