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那一次惩戒(潘慧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父亲的那一次惩戒》是中国当代作家潘慧生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父亲的那一次惩戒
我是一名教师,三尺讲台前三十个春秋的历练也让我渐入中年,耳鬓竟悄然钻出了些许白发,虽说还谈不上历经沧桑,但对生活的所感所悟也算是丰富,闲暇时的我尤喜在电脑的键盘上偶有所发,一抒胸臆,聊表情怀。前不久,青岛市出台的《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中规定“学生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可适当惩戒”,又不免成了我们一帮同仁茶余饭后调侃的话题,也不经意勾起了我童年的一些记忆——那一抹让我难以释怀的伤感与幸福的痛,那是父亲对我的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惩戒。
父亲已离开我多年,然而父亲的音容笑貌并未远去,父亲的那份严肃、那份慈祥、那份坚毅,不仅在梦中、在脑海,更是在眼前时常再现。
那是我的童年时代,贫穷的社会、贫穷的家庭导致我们这一代的儿时真的有了吃不饱穿不暖的经历。偶有远道而来的亲戚带来的一两块低档的糖果更是生活中的奢侈品,偷偷地放嘴里含了一小会暂时的解了馋又小心的包起来,放到贴身的口袋藏好,再适时地拿出来应急。儿时的我也不免时常会感叹:有糖的日子真好,有糖的日子太少。那时候却怎么也搞不懂,为什么我们村子里人们不种一些让我们解馋的水果,直到成人后才明白,那个时代,既没有种子的来源,又没有栽培的技术,即便是有人栽种了,有这一大帮饿鬼投胎的馋虫,也没法收获。于是没糖的日子,隔壁村庄的瓜果梨枣就常常让我们口馋的难耐。梨子即将成熟的季节,我们几个小屁孩便有了不劳而获的冲动,于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夏夜,我们终于哆嗦着摸到邻村梨园的周边伺机下手,未成想有个小屁孩不知何故的一声轻哼(事后得知我们在埋伏时,他正好趴在一颗带刺的不知名小灌木上刺伤了肚皮)惊动了看护果园的几条恶狗,慌不择路逃亡回家的几个小屁孩一个个不只是肚皮,几乎浑身都让杂草荆棘问候了个遍。打那以后,我们一帮小屁孩终于安静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我的邻村的一位小学同学和我走到了一起,一个同样月黑风高的夜晚,他也终于主动约了我,摸到了邻村也就是他所在的村庄的桃园里,那是他叔叔家的桃园,狗狗平时和他打成了一片,于是硬是由着他摘了装满了两裤筒的桃子(当时作为小屁孩的我们实在没有工具装赃物,只好脱了裤子,将裤脚扎起来作为临时的储物袋),临走时令我们一直恐惧的两条恶狗竟然将他这个小偷摇头晃脑地送了好远。早已饥不择食的我们顾不得清洗就狼吞虎咽地将满满两裤腿的桃子消灭殆尽,尽管那一夜浑身奇痒难耐,腹胀难忍,我们还是强忍着第二天照常准备上学,也尽管我们自认为平静如常,但仍然让很少回家的父亲瞧出了端倪。
父亲在一所公社的中学里教书,离家十多里地,那个时代教师紧缺,父亲自然回家的很少,那晚父亲见我带了同学回家,尽管发现了异常,仍然没说什么,第二天一早,我正要和同学一起去上学,父亲却叫住了我,让同学先走了,我还没有来得及感到诧异,父亲拿起靠在门后的木棒(后来回想起来估计是一截断了的什么劳动工具的把手)狠狠地砸向我的屁股,一向倔强的我怨恨地瞪着父亲,由着父亲的木棒狠狠地一次又一次地招呼着我,夏天的我几乎光着身子,加之我又不愿躲闪,不一会儿便几近体无完肤,惊醒中的母亲几度劝阻也是无果,直到父亲将木棒打成了几节,看着父亲似乎是打累了,我终于有点儿欣慰地怨毒地瞪着父亲,背着书包,满是伤痕地追赶同学去了。中午回来,父亲竟然没有去上班,尽管是父亲几乎是破天荒的在家,也是我们以前一直的奢望,然而,这时的我却对父亲充满了怨恨,躲着父亲仍旧热切的眼神。吃饭的时候,父亲终于撵着我说话了:小三(我在家排行老三,于是小三便成了我的小名),爸爸脾气不好,把你打重了,疼吧?爸爸从来没有打过你,这次却把你打得这么重,你一定恨我吧?其实爸爸是气急难耐啊,你这幺小的年纪,竟然学会去偷人家的东西,长大了还得了啊。古人说从小偷针,长大了偷金,爸爸打你也是不得已啊!父亲并没有和我说太多的道理,那时的我也不以为然,只是当时迫于父亲的那一顿猛烈的棍棒,有好几次,那一帮小屁孩约我再去偷邻村的瓜果梨枣,我都没有去,其实是不敢去,即便是我的那一位邻村的同学后来又约了我几次去偷他叔叔家的桃或梨子我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父亲的那一顿棍棒让我的屁股疼了整整一月有余。
还真被父亲说中了,我的那位同学在八十年代的那一次严打中进了监狱。而我们同村的那一帮小伙伴,由于我的退出,他们的好多所谓的活动也收敛了很多,也因此让他们在那一次严打中得以安全。后来渐谙世事的我,逐渐懂得了家风的重要,我和我的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完全得益于父亲给我们带来的那种算不上高深却是朴实的家风。父亲的那一次简单粗暴的惩戒让我收敛,畏惧,直至一改诸多不良的恶习,恪守我们良好的家风,粗暴简单中彰显最朴实的传承,让我以及我的后辈至今仍受益无穷,这就是平凡的父亲的不平凡之处,而今每每想起,更是激起我对父亲的崇敬,思念之情益增,同时,父亲的棍棒带给我的肌肤之痛,觉醒时又感收益匪浅,又不免为父亲带给我们的良好的家风倍感自豪和骄傲,那真是一场幸福的痛。
实际上,每个家庭都有家风或家训,它可能是祖上代代相传的家规家道,也可能是长辈常挂嘴边的一句叮咛,甚至是对某件事情的不经意的执着,无论是一句简单的话语,还是一段朴实无华的文字,亦或是像我父亲对我的那一顿棍棒,它都能触动我们的心灵,教我们学会为人处世之道。家风正,则社会清。充满正能量的家风家训,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文明。
“寒门家风好,少年早成才。”作为平凡而普通的六十年代出生的我们,也许不能给予孩子丰厚的物质条件和宽泛的人际关系,但我们会努力将父辈的优良家风传承下来,让它成为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影响并引领孩子健康成长,为传承社会的正能量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1]
作者简介
潘慧生,男,68年10月出生,高级职称,现为安徽省肥西县北张学区中心学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