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明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狄明府》 | |
---|---|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
《狄明府》是一首于唐代创作的古诗,作者是杜甫,收录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1]
基本信息
外文名称;DiMing mansion
作品名称;狄明府[2]
作品别名;寄狄明府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出处;杜工部集
文学体裁;古诗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狄明府》
(一作《寄狄明府》。狄明府,即狄博济。)
梁公曾孙我姨弟,不见十年官济济。大贤之后竟陵迟,浩荡古今同一体。
比看叔伯四十人,有才无命百寮底。今者兄弟一百人,几人卓绝秉周礼。
在汝更用文章为,长兄白眉复天启。汝门请从曾翁说,太后当朝多巧诋。
狄公执政在末年,浊河终不污清济。国嗣初将付诸武,公独廷诤守丹陛。
禁中决册请房陵,前朝长老皆流涕。太宗社稷一朝正,汉官威仪重昭洗。
时危始识不世才,谁谓荼苦甘如荠。汝曹又宜列土食,身使门户多旌棨。
胡为漂泊岷汉间,干谒王侯颇历抵。况乃山高水有波,秋风萧萧露泥泥。
虎之饥,下巉岩,蛟之横,出清泚。早归来,黄土泥衣眼易眯。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3]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4]“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人。[5]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