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明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狄明府》 | |
---|---|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
《狄明府》是一首於唐代創作的古詩,作者是杜甫,收錄於《杜工部集》。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1]
基本信息
外文名稱;DiMing mansion
作品名稱;狄明府[2]
作品別名;寄狄明府
創作年代;唐代
作品出處;杜工部集
文學體裁;古詩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狄明府》
(一作《寄狄明府》。狄明府,即狄博濟。)
梁公曾孫我姨弟,不見十年官濟濟。大賢之後竟陵遲,浩蕩古今同一體。
比看叔伯四十人,有才無命百寮底。今者兄弟一百人,幾人卓絕秉周禮。
在汝更用文章為,長兄白眉復天啟。汝門請從曾翁說,太后當朝多巧詆。
狄公執政在末年,濁河終不污清濟。國嗣初將付諸武,公獨廷諍守丹陛。
禁中決冊請房陵,前朝長老皆流涕。太宗社稷一朝正,漢官威儀重昭洗。
時危始識不世才,誰謂荼苦甘如薺。汝曹又宜列土食,身使門戶多旌棨。
胡為漂泊岷漢間,干謁王侯頗歷抵。況乃山高水有波,秋風蕭蕭露泥泥。
虎之飢,下巉岩,蛟之橫,出清泚。早歸來,黃土泥衣眼易眯。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3]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
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4]「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人。[5]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