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狐獴(英文名:Meerkat;学名:Suricata suricatta),亦稱沼狸、貓鼬,頭尾長42-60釐米,是一種小型的哺乳動物,獴的一種,居住在南非的喀拉哈里沙漠。狐獴生性活潑,一天約睡8小時,大部分活動力十足,與家中貓狗孩童能和平相處,比雪貂乾淨無味。它們是非常社會化的動物,住在可達到四十隻的群落里,擅長挖洞,夜晚休息白天活動,主要以昆蟲為食,但它們也會吃蜥蜴、蛇、蜘蛛、植物、卵跟小型哺乳動物。[1][2]
簡介
狐獴群聚生活,一般在3到25個協同合作的群聚,它們的家園部分重疊,覆蓋了幾平方公里,他們以肛門腺的分泌物標記他們的領域。如果他們見面,群聚之間經常會追逐或打架。狐獴躲在洞穴系統中,有多個入口,跨度高達5米(16英尺)。幾層隧道和暗室延伸到地下1.5米。每個家庭範圍包含大約五個這樣的洞穴。他們在裡面過夜,幼崽在那裡出生。為避開中午的高溫,他們會撤退到隧道中休息一個下午 。棲息地雖然地表溫度可能是38°C(100°F),但在一米下的地穴威度為23°C(73°F)。貓鼬可能會自己挖這些洞穴,但是跟據報道它們與南非地松鼠(Xerus inauris)一起遷徙。
早上,狐獴群離開巢穴尋找食物,主要是甲蟲,毛蟲,白蟻,蜘蛛和蠍子,還有蜥蜴,鳥類,小蛇和嚙齒動物。他們每天覓食五到八個小時,相隔一到五米,同時輕聲發聲以保持聯繫。主要通過嗅覺去發覺位於縫隙中,石頭或原木下面的獵物後,迅速將其挖出。遇到大型獵物,則用前爪上沈重的爪子去擊打,之後將之撕成碎片。在乾旱季節,貓鼬通過挖出多汁的塊莖來取水。
狐獴白天在遠離巢穴的開闊野外覓食時,很容易受到攻擊,尤其是豺狼和猛禽。 在挖掘獵物時,他們必須經常四處張望周圍是否有掠食者出現。哨兵的行為避免它們被驚訝的可能性。 一隻狐獴會站立在白蟻丘或樹枝上並注視著周遭。 其他人知道哨兵正在值班,因此可以花費更多時間進行挖掘。 如果哨兵發現有掠食者接近,它會用高音喊叫其他人,狐獴們會散開並掩護。 狐獴成員們按特定順序輪流執行此操作; 但是,因為擔任哨兵任務,所們他們有特權先吃飽。 因此,狐獴實際上並不是他們曾經認被認為的利他主義者。[3]
生理特徵
狐獴是一種小型晝行性動物,身長可達到25-35釐米,尾長17-25釐米,雄性平均重約731克,雌性720克,有著修長的軀幹跟四肢,使牠們的身長可達到25到35公分,尾長亦有17-25公分。牠的尾巴(並不如其他的獴類那樣一叢)為長、細,並尖尖延伸到端點,在末端的端點都為黑色,狐獴直立時會用尾巴支撐來保持平衡,牠們的臉型也是尖尖延伸到棕色的鼻子,狐獴的眼睛周圍都有著黑色塊,這些構造的作用跟太陽眼鏡相同,讓牠們在艷陽普照下仍能清晰的視物,甚至是直視太陽,這對狐獴幫助很大,因為空中的掠食者為了避免被察覺,通常在太陽下飛行。狐獴有著小、黑、新月型的耳朵,有著在挖洞時能閉起來以避免砂進入耳內的功能。
狐獴有著有力、2公分長、彎曲的爪子,可用來挖洞獵食和調整牠們的地底洞穴,牠們在每隻腳上有四根腳趾和長細的肢體。毛皮的顏色通常是淺黃棕色參雜著灰、古銅或微帶銀的棕色,牠們有著短平行的條紋橫過牠們的背,這些條紋從尾巴的基部延伸到肩且每隻皆不同。狐獴的身體下部沒有花樣,但在腹部只有稀疏覆體的毛,並露出底下的黑色皮膚,當牠們用後腳站立時,狐獴利用腹部這塊黑色區域吸收太陽的熱,這通常是牠們在寒冷的沙漠夜晚之後晨間做的第一件事以弄暖身體。[2]
習性
主要以昆蟲为食,也吃蜥蜴、蛇、蜘蛛、植物、卵跟小型哺乳動物。如其他獴一樣,狐獴發展出對許多的毒免疫,使牠們可以吃蝎子(包括刺)跟有些蛇而不至於不適、中毒或死亡。由於體內沒有儲存脂肪,狐獴必須每天覓食否則就會餓死。[2]
生長繁殖
狐獴在大約一年達到性成熟,平均每胎生三隻,野生的狐獴一年可生到三胎。狐獴是反覆生殖的动物,一年到頭隨時都可以繁殖,但大多在較暖的時候生產。牠們沒有求偶行為,公獴會打雌獴直到她屈服,接著就開始交配,懷孕期持續約11週幼獸渾身無毛的誕生在地洞裡,幼獸的耳朵在十天左右打開,眼睛在十到十四天,牠們在四十九到六十三天之間斷奶,牠們在三週大以前不會上到地上,之後跟保母在一起在地洞附近約一週左右直到牠們加入成獸的覓食團。
通常領導族群的最高階級配偶才有權繁殖,會在正常情況下殺光所有非牠們所生的幼獸以確保牠們的後代有最好的生存機會。牠們也會放逐或殺掉生下又瘦有可以侵犯牠們優勢地位的母獸。[2]
在每個狐獴群中,都有一個佔優勢的雄性狐獴會試圖阻止其他雄性交配。還有一個佔主導地位的雌性狐獴比其他雌性產生更多的墊料。狐獴不同於其他食肉性動物,他們的幼崽是在父母以外的成年人的幫助下長大的。在野外,通常每年在雨季,雌性每年會生一窩或三窩或四隻幼崽兩窩。他們在七至九周齡時斷奶,但對成年人的依賴時間更長。幼犬從三周開始對昆蟲進行採樣,但是直到一兩周後它們才能跟著成蟲離開巢穴。在此期間,每天至少有一個保姆禁食,將幼崽保持在窩內並防禦鄰近的狐獴,以免幼崽被殺死。幼崽一旦被帶出巢穴,便會緊隨其後,在挖出食物時會發出尖叫聲。保姆會餵幼崽直到三到六個月大,然後攜帶幼崽,當它們移動時它們會落在後面。他們甚至蹲伏在幼崽上,使它們免受猛禽的攻擊。因此,保姆對育種雌性很有價值。因此,優勢雌性對試圖繁殖的下屬極度敵視,並且會引起內分泌作用,阻止年輕雌性排卵。如果失敗,優勢雌性可能在發情和懷孕期間攻擊下屬或殺死其幼崽。幼崽也會被下屬殺死,這一事實顯然得到了佔主導地位的女性的認可。她在自己的懷孕後期將其他女性驅逐出境。幾周後,當她的敵意消退後,其中約有一半被驅逐回國。大群聚中的優勢雌性狐獴控制其他雌性的能力降低,壽命更長。小狐獴群不能在乾旱年份中生存,可能是因為它們被較大的狐獴群從家中趕出所致。[3]
棲息地分佈
狐獴分布在南非的喀拉哈里沙漠,主要包括安哥拉、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