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黃昏(紅山飛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獨坐黃昏》是中國當代作家紅山飛雪的散文。
作品欣賞
獨坐黃昏
暮色一點點漫過來,像一幅橘紅色的柔紗,將天地朦朧在一片溫暖的畫圖中。一個人坐在曠野,對一天蒼茫滿地迷濛,盡情享受黃昏的靜美。
遠處起伏的山巒由橘黃漸漸變幻為青紫色,像一幅正在融化的水彩畫,不斷地塗抹着、美麗着。天邊和山脊迷茫成一片,在暮色中演變着、含蓄着。分不清那是山巒,那是天際,像是一幅抽象的大寫意,將天地任意誇張變形。一會兒,天際與山巒之間現出一抹嫣紅,將長天和群山分開。天空愈加絢爛,山脊卻如逐漸冷卻的鐵塊,色彩漸漸暗淡下去,成了鐵青色。
反射的霞光將遠處起伏的山脊鑲上了一道道耀眼的銀邊,像一條條蜿蜒的長蛇,在蒼茫的暮色中蠕動。山的輪廓愈發清晰了,神情卻更加肅穆。在一派迷茫的暮色中沉默着,滿懷着誰也猜不透的心事。
山腳下是一帶暮色籠罩的樹林,在暮色中,那一帶樹林似乎在流動,在飄渺。隱隱約約,似真似幻。不時有煙霧從林中盪出、飄逸,在林的腰畔纏繞、抒情。偶有行人從林中出入,攪動了一林的寧靜,也將黃昏中的樹林從仙境走回人間。
小河像一條橘紅的飄帶,鋪敘在暗紫色的河灘上,不疾不徐地舞動着,將眼前與遙遠,現在與未來連接起來。潺潺的流水在寂靜的黃昏里彈奏起悅耳的樂曲,那些打着瞌睡的生靈欣欣然張開了眼睛,彈奏起各自鍾情的音樂。黃昏生動起來,美麗起來。
那種細碎的流水聲像是兒時的謠曲,從遙遠的記憶深處飄來,喚起一種久違了的溫馨與甜蜜。那種隱約的,時而清晰,時而模糊的流水聲,又如母親哼唱的搖籃曲,伴着溫馨的暮色,不時潛入心底,在心底潺潺響起。一種溫暖,一種感動盈潤周身。獨坐黃昏,猶如坐在母親的懷抱里。
幾隻倦鳥從城市的上空翩翩飛來,被蒼茫的暮色薰染得影影綽綽,像一個個快樂的音符,在琴弦上跳躍。小巧的身影又如幾點黃色絲絹上暈染的墨點,由清晰到模糊,描畫出黃昏的詩意。有幾隻鳥兒無聲的從頭頂上飛過,撩撥了一天的暮色,在我的眼前,耳畔流動、縈繞。盤旋了一會兒,這些快樂的鳥兒像飛絮一樣消失在蒼茫的暮色之中,也將我的思緒灑向暮色蒼茫里。
獨坐黃昏,坐進了一個如詩的意境中,坐進了一個如畫的風景里,對着一天一地如詩如畫的燦爛雲霞和朦朧的山水,可以沉浸在迷茫的暮色中,選擇與黃昏相融,同歸沉寂。在沉寂與迷茫中感受天地人的返璞歸真,感悟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妙;可以用蒼茫的暮色將躁動的心洗滌,在一種如佛境般靜美中撫慰心靈的創傷;也可以用橘紅的雲霞將沉寂的心情煮沸,在寂靜的黃昏中暢想人生,用潺潺流水構思獨坐黃昏的感悟與心得。
想起了陸游那句著名的詩句「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獨坐黃昏,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朵花,都會坐進一個獨特的意境中。在寂寞中靜靜地思考,靜靜地綻放,靜靜地凋謝,靜靜地完美。獨坐黃昏,經歷風雨,咀嚼歲月,在歲月的風雨中成為一個美麗的意象。黃昏是寂寞的,黃昏美麗的,黃昏是寂寞的美麗。
想起了吳均的《與朱元思書》中那句具有警策意蘊的話:「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原來,大自然的神奇就在於可以消弭人的貪婪和愚蠢,讓一切懷有痴心妄念的人,被大自然的巍峨高大,虛懷若谷所感召。
想起了蘇軾在《赤壁賦》里那番感慨:「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此刻,我深深領悟了古之賢人墨客為什麼對大自然那麼情有獨鍾了,為什麼總會把個人的情懷寄情與山水了。才明白為什麼陶淵明官場受挫,回歸山里,南山種豆,東籬採菊,並樂此不疲;才明白柳宗元對一江的冰雪卻凌寒獨坐;才明白張岱為什麼對「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的情景頓生詩意;也才明白了李白的「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詩情禪意;才明白那些高僧們為何會雲遊山水間,會面壁修行,在山水的意境中,提升佛家的修為,淨化自己的心靈。
在這寂寞的美麗中感受那種無與倫比的蒼茫和恬靜,感受到的是自然的神奇與偉大,人又何其渺小啊!這美麗無比的大自然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之所,不但為我們人類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場所,還常常用千般美麗,萬種柔情來完善我們人類的品格和靈魂。想一想,那種企圖改造自然的想法是多麼的幼稚可笑,那種隨意破壞自然的做法又是多麼愚蠢可悲。
蒼茫是一種美,朦朧也是一種美,自然界的一山一水又有哪一處哪一時不美呢?用心去感悟,用敬畏的目光去看待我們周圍的山川、河流和廣袤的原野,即便獨坐黃昏,感受到的仍然一種溫馨,一種蘊藉。雖然有那麼一點點惆悵和孤寂,但盈貫身心的仍是無以言表的美。
作者簡介
紅山飛雪,孫國華,內蒙赤峰市人。作品散見於《人民文學》《兒童文學》《中國校園文學》《小品文選刊》《四川文學》《意林》《語文報》《電影報》等報刊。
參考資料
- ↑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