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狭叶龙舌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狭叶龙舌兰(学名:Agave angustifolia Haw.)是石蒜科、龙舌兰属多年生肉质植物。茎短;叶剑形,肉质,长45-60厘米,宽约7.5厘米,灰绿色,先端渐狭成刺,刺长约1.2-1.5厘米,边缘有下弯或上弯、暗褐色的利刺;花序粗壮,花淡绿色,长4-5厘米;果近球形,具柄而有喙。

狭叶龙舌兰原产美洲,全世界热带地区都有栽培,中国南部大部分省区有引种栽培。对海岸沙地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喜阳光充足的地方,可在全阳下生长。

狭叶龙舌兰是供制船缆、绳索、麻袋、造纸等的原料。在中国北方省区为常见的温室盆栽植物,供观赏。在狭叶龙石兰所含的总皂苷元中的替告皂苷元的含量占60%左右,替告皂苷元是合成蛋白同化激素药物等的甾体原料。

形态特征

多年生植物。较老植株具明显的茎,茎高25-50厘米。叶呈莲座式排列,肉质,剑形,淡绿色,有时杂色,长45-60厘米,宽6-7.5厘米,边缘有小刺状锯齿,顶端有1尖硬刺,刺暗褐色,长1.2-1.5厘米。

圆锥花序长达5-7米,有少数分枝;花长约5厘米;花被管短,花被裂片6;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喉部,花丝线形,伸出于花被裂片外;子房下位,3室,花柱长,柱头头状。蒴果近球形,3裂,具柄,顶端具短喙。生命周期相当于剑麻。

主要品种

银边龙舌兰(学名:Agave angustifolia 'Marginata'):又名白缘龙舌兰,叶片两侧呈白色或略带淡红色。

龙舌兰麻杂交品种11648号:为东非剑麻试验站用蓝剑麻(Agave amaniensisTrelease et Nowell)(父本)与狭叶龙舌兰(母本)杂交而成的杂种。其特征是植株有茎,茎高1米以上,叶长1-1.2米,宽10-15厘米,叶缘无刺或基部偶而具刺。

主要价值

经济:狭叶龙舌兰是供制船缆、绳索、麻袋、造纸等的原料。

观赏:在中国北方省区为常见的温室盆栽植物,供观赏。

化学成分:在狭叶龙石兰所含的总皂苷元中的替告皂苷元的含量占60%左右,替告皂苷元是合成蛋白同化激素药物等的甾体原料。

生长环境

狭叶龙舌兰对海岸沙地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中国广东深圳西涌,狭叶龙舌兰生长于强海风吹袭的风沙带外缘沙地,是海岸沙地最前缘的植物之一;而在中国海南儋州峨蔓镇,狭叶龙舌兰与银毛树、仙人掌、露兜树等生长于大潮可以淹及的后滨沙地;狭叶龙舌兰也可以生长于基岩海岸石缝中。

狭叶龙舌兰喜阳光充足的地方,可在全阳下生长。不耐阴,喜好稍凉冷、干燥的环境,在夜温10-16℃生长最好。在中国越冬情况良好,冬季凉冷干燥时生长发育最好,但温度不可低于4-6℃。在6℃以上气温下可露地栽培。喜排水良好、肥沃而湿润的砂质壤土,也能适应酸性土壤。

分布范围

狭叶龙舌兰原产美洲,全世界热带地区有栽培,中国南部大部分省区有引种栽培。

繁殖方法

狭叶龙舌兰主要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繁殖。由于其开花需10年以上,因此利用其开花之后的株芽进行无性繁殖所需周期太长。其走茎苗的数量也相对有限。采用除顶端优势获取钻芯苗方法的增殖系数也不高,且从钻芯到长出幼苗需数月时间,不足以满足园林绿化市场的需求。因此狭叶龙舌兰最好使用组培法繁殖。 [1]

外植体消毒:选取株高约10厘米的狭叶龙舌兰健康走茎苗作为外植体材料。将外植体剥去外叶后,用饱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漂洗5-15分钟,再用流动自来水冲洗20-30分钟。在超净工作台无菌条件下,用70%乙醇浸泡外植体1分钟,之后用无菌水冲洗2-3次,再用0.1%的升汞处理10-25分钟,期间不时振荡容器。最后用无菌水振荡冲洗3-5次。用灭菌吸水纸吸干水分。

诱导培养:将消毒处理后的外植体纵切2-4块,接种于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以SH培养基为基础,添加6-BA和NAA作为外源激素以及6.5克/升琼脂,30克/升蔗糖。其中6-BA浓度为1.0-4.0毫克/升,NAA浓度为0.1-1毫克/升,培养基的pH为5.8。培养条件为日光照时间12-14小时,培养温度27±2℃,光照强度2000勒克斯。培养结果显示,当6-BA浓度为4毫克/升,NAA浓度为0.2毫克/升时,丛生芽长势最好。

继代增殖培养:在不定芽诱导培养基培养35-40天后,将丛生芽纵切成含有1-2个芽的小块,转入丛生芽增殖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以SH培养基为基础,添加外源激素NAA、6-BA和TDZ(噻苯隆),以及6.5克/升琼脂,30克/升蔗糖。

丛生芽增殖:以SH培养基为基础,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中添加的NAA的浓度为0-1毫克/升,6-BA的浓度为0.5-5毫克/升,TDZ的浓度为0-1毫克/升。并在培养基中添加6.5克/升琼脂和30克/升蔗糖,调节培养基的pH为5.8。在日光照时间12-14小时,培养温度27±2℃,光照强度2000勒克斯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生根培养:在丛生芽增殖培养基培养25-30天后,切下高度3厘米以上的单芽,然后接种至生根培养基培养。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并在培养基中添加6.5克/升琼脂和30克/升蔗糖,调节培养基的pH为5.8。在日光照时间12-14小时,培养温度27±2℃,光照强度2000勒克斯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移栽:将切下的单芽在生根培养基培养25-30天后,将培养瓶瓶盖拧松后放置于室外自然条件下8-12天,然后移出培养瓶并洗净基部残留的培养基,用70%托布津1000倍溶液浸泡1分钟,然后将幼苗假植在粗河沙:泥炭土=1:1,且预先用1%高锰酸钾消毒的苗床上。夏季需搭建荫棚,每天晚间淋水一次;冬季需覆盖薄膜保温。

栽培技术

盆栽时须在盆底排水孔处用数块瓦片或较大些石块铺垫,加强排水。耐旱力强,须水不多,浇一次透水后,领待盆土干透才再浇水,若土壤积水,常引起腐烂。生长期闻可每月施肥一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