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猿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猿人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猿人

拉丁學名: Homo erectus

別稱: 直立人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哺乳綱

猿人被認為是人類的直接祖先,具有人和猿的兩重生理構造特徵,大約生存於距今200萬年到三四十萬年前。猿人頭骨低平,眉脊骨突出,牙齒較大,具有猿和人的中間性質。他們已經能製造石器,是最早能製造工具的人。猿人可分為早期猿人和晚期猿人。[1]

由來

《簡易經》里最早記載:"猿人也,猿猴也,一祖二別也。同是靈物,我別靈而有慧進化也,他別靈而無慧守宗也。"說明猿人和猿猴是一個祖上猿類。猿人和猿猴都是有靈性的動物,只是猿人的靈性有慧根,才進化為人類,而猿猴雖然有靈性,沒有智慧就沒有進化,基本上守住祖宗的原樣,有進化也不大。

1901年,荷蘭籍醫生、解剖學家杜布阿在爪哇梭羅河邊發現了一種已絕滅了的生物的遺骨化石,它具有人和猿的兩重生活構造特徵。杜布阿把它命名為"直立猿人",認為這是從猿到人的過渡階段的中間環節之一。這一發現和命名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場關於人類起源的激烈爭論,這場爭論一直到1929年12月發現了北京猿人才宣告結束。後來,我國科學家將同一進化程度的人類化石統稱為猿人。

形態特徵

猿人的頭顱、面貌像猿而四肢卻很像人。已會直立行走。他們中間有的已懂使用火,並以洞穴為家。他們的生活十分艱苦,使用比較粗糙的石斧和其他類型的石砸器。猿人是從猿到人的過渡階段的中間環節之一,恩格斯稱之為"完全形成了的人"。

大約五百萬年前,古猿應該是淺色皮膚,全身遍布深色毛髮,在320萬年前,身體的體毛還很濃密,那麼皮膚的顏色應該是淺色的。大約150萬年前人類的體毛大部分消失了之後,因為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皮膚顏色變成深色的。深色皮膚的優勢在於在日照強烈的地方防止葉酸的流失,阻擋過多的UV-B,具有進化優勢。到直立人出現的時候,皮膚顏色應該與現代非洲人相似,不過現代非洲人的膚色差異也是很大的,要看所在地的日照環境。人的顏色再次變淺要等到智人走出非洲之後,距今也就是幾萬年的時間,按照一個假說,目的也是適應所處的日照環境。淺色皮膚與深色皮膚相比可以合成更多的維生素D,在日照不夠強,維生素D缺乏的地方會帶來進化優勢,深色皮膚的維生素D不足,逐漸會被淘汰。而在日照強烈的地區,淺色皮膚沒有這個進化優勢。

發展過程

首先出現的是早期猿人,可能分布在若干地區。這包括一部分能夠製造工具的進步類型的南方古猿,也可能包括在我國雲南發現的元謀猿人。

關於早期猿人的生活年代,一個意見認為他們大約從距今三四百萬年前開始,到一百多萬年前消失。

早期猿人的主要特徵是:直立行走,能夠製造粗糙的石器,腦子比較小,最大的可以達到800立方厘米,比晚期猿人的腦子小一些。

從所發現的材料看來,早期猿人可能已經是獵人了。他們主要依靠集體的力量過日子。他們會合作捕捉比較大的動物例如鹿和羊之類來吃。

晚期猿人。對晚期猿人的生活, 從1921年起,在北京附近周口店地方的一座名叫龍骨山的山上,陸續發現了不少古人類化石。特別是1929年12月2日,發掘到第一個頭蓋骨,它很像人的頭蓋骨。經過研究,知道這是猿人的頭蓋骨。這種猿人定名叫中國猿人或北京猿人。在分類學上叫直立人。

但是,解放以前所發現的北京猿人化石材料,特別是其中5個完整的頭蓋骨,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的時候,被弄得下落不明了。解放以後,在黨的領導下,經過我國科學工作者的努力,又在那裡發掘到許多北京猿人的材料。特別是在1966年,又挖掘出一個頭蓋骨。

北京猿人居住的是天然的山洞,半山上有洞穴,可惜已經大半傾倒了。中國科學工作者從這掩埋的山洞裡發掘到了非常豐富的猿人化石材料。

代表種類

元謀人

元謀猿人於1965年發現於元謀人遺址(位於雲南省元謀縣)中,是中國已發現的較早的人類。元謀人生存於大約170萬年前,是目前發現的亞洲最早的原始人類。它屬於晚期猿人,但早於"藍田人"、"北京人"等猿人。元謀人能夠製造骨器、粗糙的石斧和其他簡單的工具,從事原始的農業生產活動,並且已經會使用火,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用火人。在發現元謀人化石的地層中,人們發現了很多炭屑,而且含炭層厚達三米左右。人工取火的發明,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它使人類告別了茹毛飲血的時代。

藍田猿人

1963-1965年,在陝西省藍田縣公主嶺一帶發現藍田猿人化石。他們生活在距今80萬-75萬年前,是已知亞洲北部最古老的直立人。藍田猿人化石有頭蓋骨一個、上頜骨和下頜骨各一塊、牙齒十餘枚。藍田人比稍後出現的北京人腦容量小,約為790毫升。

南京猿人

1993年3月13日,在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西南的雷公山上的葫蘆洞(奧陶紀灰岩溶洞)中發現了南京猿人的頭蓋骨,當時立即引起國內新聞、學術界的轟動,是中國古人類學研究的一項重要發現。南京猿人化石距今約60萬年-35萬年,對於研究中國古人類分布演化,以及更新世人類生存環境,特別是長江中下游的環境,具有高度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南京湯山葫蘆洞古人類頭骨化石的出土,是中國古人類研究及舊石器時代考古領域具有世界意義的重大發現。南京猿人洞出土一對男女頭蓋骨,相隔僅5米,同一化石點發現兩個人種,全世界只有南京一處。這不僅讓"南京猿人洞"成了全球唯一的同一化石點發現兩個人種的地方,也為人類多地起源論提供了有力依據,中國人並非起源於非洲。

北京猿人

1929年12月2日,中國著名考古學家裴文中在主持發掘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古人類遺址時,從洞穴堆積中發現一個完整的古代猿人頭蓋骨。我國現已收集了四十多個不同年齡男女的骨骼化石以及無數的石器、骨器和灰燼遺蹟化石。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70萬-20萬年前,地質年代屬更新世中期。北京猿人的身軀比現代人稍矮,男性身高約162厘米,女性身高約152厘米。北京猿人的眉脊粗壯突出,左右相連,前額向後傾斜,腦容量平均為1059毫升。與爪哇直立猿人相比,北京猿人處於更高的發展階段。

南召猿人

1978年9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的杏花山上發現了一批古脊椎動物化石和一枚古人類牙齒化石,這枚牙齒化石經世界著名古人類學家吳汝康先生等人鑑定為早期人類的右下第二前臼齒。1978年10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組隊,對這一化石點進行了發掘,又發現了一批古脊椎動物化石,計有劍齒虎劍齒象、腫骨鹿等20餘種,根據伴生動物化石及地層等綜合分析,認定這裡發現的古人類與"北京猿人"所處的時代大體相當,距今約五、六十萬年,並正式把這種古人類定名為"南召猿人"。杏花山猿人遺址是中原人類文明的發祥地,是中原人類的鼻祖,1987年南召猿人遺址被列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弗洛里斯人

幾百年來,在弗洛里斯人的神話中描述的是一種體型非常矮小的類似於人的生物。這類矮人被當地人稱為Ebu Gogo,意思為"無所不吃的奶奶"。2003年,科學家在印度尼西亞弗洛里斯島的一個石灰石岩洞中,發現了這些小矮人的骸骨,因此,人類學家們也稱他們為"弗洛里斯人"。

中文名稱( chinese)→ 弗洛里斯人。其它中文名稱( chinese[other])→ .. 。拉丁文學名( name)→ homo floresiensis 。發音(pronounced)→ .. 。含義(meaning)→ 種名為發現地地名。

科學分類為門(division)→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綱(class)→ mammalia 哺乳綱 目(order)→ primates 靈長目 亞目(suborder order)→ anthropoidea 人猿亞目 次亞目(intraorder)→ catarrhini 狹鼻猴次亞目超科(superfamily)→ hominoidea 人猿超科 科(family)→ hominidae 人科 屬(genus)→ homo 人屬 模式種(type species)→ h. sapiens 智人。

時代(period)→ 約18000年前。分布(found in)→ 印度尼西亞東部弗洛里斯島。發現地層(stratum)→ ... 。食性(diet)→ 雜食性。典型體長(length)→ 高1米。推測體重(mass)→ .. 。發現者(discoverer)→ ...。命名者(first described)→xijun ni, yuanqing wang, yaoming hu & chuankui li

"弗洛里斯人","小矮人",一個新的人種。13000年前,一群身高只有3尺的矮人生活在的印度尼西亞的弗洛里斯島上。2003年,科學家在印度尼西亞弗洛里斯島的一個叫利昂.布阿洞穴的石灰石岩洞中,發現了這些小矮人的骸骨,因此,人類學家們也稱這個新人種為"弗洛里斯人"(Homofloresiensis)。

簡介(brief introduction):在經過了幾十年的研究之後,人類學家根據眾多極為不同尋常的化石中發現,早在18000年前,在印度尼西亞東部偏僻的弗洛里斯島上居住着一種不為人們所知的新的人類物種。由於他們是在弗洛里斯島發現的,因此,人類學家稱他們為弗洛里斯人。弗洛里斯人是人類族譜當中的一個分支,他們的身高相當於黑猩猩,大約為1米左右;腦袋有小柚子那麼大,只是相當現代人類的腦袋的四分之一。人類學家認為他們是一個已經滅絕了的亞洲爪哇原人(h. erectus)人的分支,是現代人類的祖先。不過,他們又與現代人類有着截然不同之處,因此,他們應當歸類到另外一種不同的人類物種當中。《自然》稱,弗洛里斯人是人類已知的10個人類物種當中形體最小的一種。人類學家是根據此前在弗洛里斯島發現的石器而做出這樣的推斷的。根據他們的理論:爪哇原人早在800000多年前來到了弗洛里斯島,從而使得他們與其它的人類隔絕,成為一個獨立的原始人類群體。隨着時間的推移,由於食物的缺乏和人口數目的增多,爪哇原人的個體開始縮小,從而使得他們進化成為較小的個體。因此,可以說,是與人類隔絕才造成了爪哇原人成為弗洛里斯人的這個樣子。

弗洛里斯人的遺址:弗洛里斯是印度尼西亞東部一座島嶼,是弗洛里斯海小巽他群島之中的一座島嶼,位於爪哇海東端和蘇拉威西海南面的班達海西端之間。印度尼西亞群島東部的弗洛里斯島上,狹窄的山路彎彎繞繞,在山坡的一側,一個巨大的利昂·布阿洞穴,在當地的方言中,是"涼快的洞穴"的意思。在入口的左側,兩處深色土堆正是挖掘現場,也就是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古生物學家們發現新人種化石的地方。

參考來源